德育即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它對堅持學校的社會主義性質,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政治方向,促進學生全麵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學校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切實保證德育的地位,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獻身於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學德育工作應認真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遵循黨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在繼承和發揚德育優良傳統基礎上,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情況,賦予德育具有時代特點的新內容、新方法。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從基礎教育實際出發,從中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分層次地確定德育工作的目標和內容,對中學生進行基本思想政治觀點、基本道德、基礎文明行為教育、良好個性心理品質和品德能力的培養。不斷改進德育方法,逐步實現德育工作科學化、規範化、製度化。
《中學德育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是國家對中學德育工作和中學生品德的基本要求。它是中學德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各級教育部門對中學德育工作實行科學管理和督導評估的基本標準,也是社會和家庭緊密配合學校對中學生進行教育的基本依據。
一、德育目標
中學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並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使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來能夠成長為共產主義者。
初中階段德育目標:
熱愛祖國,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誌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努力學習;初步樹立公民的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法製觀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遵紀守法,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講科學,不迷信;具有自尊自愛、誠實正直、積極進取、不怕困難等心理品質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製不良影響的能力。
高中階段德育目標:
熱愛祖國,具有報效祖國的精神,擁護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初步樹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奮鬥的理想誌向和正確的人生觀,具有公民的社會責任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憲法、法律;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愛、自立自強、開拓進取、堅毅勇敢等心理品質和一定的道德評價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二、德育內容
(一)初中階段德育內容要點1.愛國主義教育熱愛祖國的版圖河山、語言文字、悠久曆史、燦爛文化和著名民族英雄、愛國誌士、革命先驅、文化名人的教育;
中國近代、現代曆史和社會主義新中國偉大成就的教育;
初步的國家觀念——尊重國家標誌,維護國家尊嚴、榮譽的教育;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教育;
尊重兄弟民族,加強民族團結的教育;
國防和國家安全及熱愛和平,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的教育。2.集體主義教育尊重、關心他人,集體成員之間團結友愛的教育;
愛班級、愛學校、為集體服務、維護集體榮譽的教育;
正確處理自我與他人、個人與集體、自由與紀律關係的教育。3.社會主義教育初步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常識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的教育;初步的社會發展規律教育。
4.理想教育
學習目的教育;
初步的職業理想教育;
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
5.道德教育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教育;
社會公德教育和分辨是非能力的培養;初步職業道德、環境道德教育;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教育與訓練。6.勞動教育勞動創造世界的觀點教育;
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教育;勤勞儉樸,珍惜勞動成果的教育;
以校內生產勞動和社會公益勞動為主的勞動實踐和勞動習慣的培養。7.社會主義民主和遵紀守法教育我國公民基本權利與義務的教育;
憲法及有關法律常識和法規的教育;
知法守法,運用法律武器自我保護的教育;
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製度的教育。8.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教育自尊自愛、誠實正直、積極進取的教育;
堅強的意誌品格和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訓練。
(二)高中階段德育內容要點
1.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人民鬥爭史、革命史、創業史和繼承發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教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前景和報效祖國的教育;進一步的國家觀念——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教育;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教育;
加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的教育;正確認識中華民族優秀思想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先進文明成果的教育;維護國家主權,反對霸權主義,發展國際友好合作關係的教育。
2.集體主義教育
尊重、關心、理解他人,集體成員之間團結協作的教育;關心社會,為家鄉、社區的公益事業貢獻力量的教育;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關係的教育;以集體主義為導向的人生價值觀教育。
3.馬克思主義常識和社會主義教育
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心內容的經濟常識、政治常識教育;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常識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4.理想教育
勤奮學習、立誌成才,樹立社會責任感的教育;職業理想教育和升學就業指導;正確的人生理想教育;獻身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
5.道德教育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教育;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和道德評價能力的培養;進一步的職業道德教育和環境道德教育;《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現代交往禮儀的教育與訓練。
6.勞動和社會實踐教育
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的教育;
勤勞致富、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教育;質量、效益、服務觀念的培養教育;以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學工、學農、軍訓為主的勞動及社會實踐鍛煉和艱苦奮鬥精神的培養教育。
7.社會主義民主觀念和遵紀守法的教育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製度和公民權利與義務的教育;遵守憲法,尊重人權,維護社會穩定的教育;知法守法,抵製違法亂紀行為的教育;自覺遵守學校紀律和規章製度的教育。
8.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教育
自尊自愛、自強自立、開拓進取的教育;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友誼、戀愛、家庭觀的教育和行為指導;堅強意誌品格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養訓練。初、高中除以上各係列內容的教育外,還要隨著經濟、政治形勢發展進行形勢任務和時事政策的教育。
三、實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