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3 / 3)

凡患此症者,終身戒食鴨蛋、白鯗、紅蘿卜、石首魚、著甲魚,食則複發難生。

馬曰:肺疽、肺癰,均由咳嗽而起,或外感風寒,鬱久化熱,或心肝之火上炎,肺葉脹舉而成癰膿,故胸痛咳嗽,吐膿吐血。火刑金之候,豈可以乳、沒辛苦溫之品,助其熱,傷其肺?麝香走竄,盜泄真氣,《本草》均稱諸瘡癰疽,潰後勿服,何況嬌髒受病乎?

發背

此乃癰疽中大患,緣其患位,對心對肺對臍耳。偏曰搭手,因手可搭而名。紅腫痛甚者,應稱背癰。治法詳於陽症門·癰癤內。如色白腫痛者,當以流注法治。如平塌不痛者,當以陰疽法治。此皆陰發背也。如誤服寒劑,誤敷涼藥,誤貼涼膏,定然毒攻內腑不救。

馬曰:平塌不痛之症頗多,不得均謂之陰疽。凡疽初起,必有頭。

脫骨疽

凡手足之無名指,患色白而痛甚者,脫骨疽是也。諸書載雲:急剪去指,可保其命,遲則腫延手足之背,救無術矣。殊不知此疽也,大人以陽和湯,小孩以小金丹,最狠者以犀黃丸,皆可以消之。色紅者,以熱癤、蛇頭等法治之。

馬曰:此症無論手足,皆是火毒濕熱結成。又有溫疫病中,邪陷下焦而成者。陽和湯斷不可投。

又曰:脫疽無色白者,必現紅紫之象,或痛或不痛,或麻木而冷,十指各有主經。何經受毒,發於何指。亦有漫延四指者。然多生足指,少毒手指,均是火毒內蘊所致。小金亦非所宜。

陶曰:脫骨疽發於腳趾,漸上至膝,色黑,痛不可忍,逐節脫落而死。亦有發於手者。

方用土蜂窠研細,醋調,應手而愈。真神方也。

天蛇頭

患生指上,形似蛇頭,故名。紅腫者,取白蘿卜一段,挖孔入雄黃三分,蒸半熟套指。

或取烏梅仁,嚼爛塗指,及嫩膏塗之皆消。如患色白,小金丹服愈。

馬曰:天蛇頭即是疔瘡,非服小金丹之症。如色白者,是僵節蛀,方可服小金丹,不可不審也。

耳後銳毒

患發耳後,又名耳後發,宜別陽實陰虛,治無一錯。患色白者,以陽和丸與二陳湯同煎服,或以小金丹服消。如色紅者,醒消丸服消。諸書不拘紅白,概以元參、牛蒡、連翹、蠶尾、赤芍、銀花等七味以治,即色紅者尚服不消,況色白者,能不遭其害乎?馬曰:耳後銳毒,初有必有紅根白頭。肝肺二經邪火蘊結,又屬少陽三焦部位。是經多氣少血,陽和斷不可服。若至潰後,氣血兩虛,邪從內陷,參、 、肉桂又當少少用之,托裏補虛。

又曰:初起以疏風化痰為宜。蓋銳毒即耳後發,與腦疽同。

驢眼

患生腳骨,俗呼夾棍疽。未潰色白以疽治,紅腫以癰治。如潰爛日久,形如驢眼者,莫以瘡治。當問初起紅白,以疽癰別治。

馬曰:是症當以癰治為正。

牛程蹇

腳底皮內生一泡,痛難步履。略去老皮,以生草烏酒磨塗上,速愈。如患生腳底之心,名湧泉疽,當別紅白色治。

馬曰:當作濕熱治。色紅者熱甚,色白者濕重。

懸癰

患者肛門前、陰根後,兩相交界之處。初起細粒,漸如蓮子大,數日後如桃李大,俗呼偷糞老鼠。潰經走泄,即成漏生管。漏久成怯。怯症人患此,乃催命鬼也。諸漏可醫,獨此難治,治則漏管愈大,致成海底漏不救。在於未成膿時,用生甘草、製軍各三錢,酒煎空心服,一劑即愈。如成膿,以醒消丸愈之。倘患色白者,小金丹愈之。

馬曰:此漏亦有治法,不雜內症者可治。如見咳嗽發熱,則不治矣。

又曰:熟軍、醒消、小金諸方,見陰虛咳嗽 不可投。

乳癰(又名妒乳)

婦人被兒鼻風吹入乳孔,以致閉結,內生一塊,紅腫作痛,大謂癰,小謂癤。又,未產謂內吹,已產謂外吹。以紫河車草、浙貝各三錢,為末,黃糖拌陳酒服,醉蓋取汁。或用白芷散五錢,酒送,一服全消。如潰,以醒消丸酒送一服,以止其痛,外貼洞天膏自愈。倘內吹,忌服醒消。如患色白者,應以流注法治。倘潰爛不堪,以洞天救苦丹服,七日後接以大棗丸,服至收功。

馬曰:乳癰係肝胃氣火鬱結,與乳汁壅滯而生。其紅腫者,用草河車、浙貝,尚屬合宜。至色白者,以流注治法治之則大謬矣。蓋流注由痰滯所致,與乳癰全然各別,不得以治流注之治移治乳癰也。

魚肚癰

患生腿肚,此乃肉緊筋橫,在一身用力之處,最痛難忍。外以紮藥紮上,內以五通、醒消二丸,每日早晚輪服,初起立消。以藥咬穿,庶不傷筋,而無縮腳之損。色白者應以疽治,紮藥忌用,孕婦亦然。

馬曰:此乃濕熱及瘀血凝結而成。即色白者,亦不可以治疽之法治之。

痘毒

色白者,因出痘服多涼藥,血寒氣滯,乘虛發毒,往往醫家誤為痘後火毒未盡治之,致流走患生不一,久則生管成漏,漏久內生多骨,害人不少。凡遇此症,應以流注法治,以小金丹消之。有貧家痘後,不服清火之劑,結成痘毒,其色紅亮者,當以癰法治之。

馬曰:痘乃先天火毒,漿不足者,痘後必發毒。每生於關節移動之處,最為險惡,潰亦難斂,必生多骨。即骨出收口,筋節俱強,不能自如。初起均宜消散為是。皮白者,當和血化毒,用川芎、當歸、二陳、僵蠶、忍冬藤、貝母等治之,外用生黃豆嚼爛塗之,可消。

咽喉口舌門

咽喉之地,最為急症。頃刻而痛難忍者係寒,婉轉而痛方勝者係熱,猶之雷電之焰因陰生,燎原之火由漸著。《內經》雲:驟起非火,緩發非寒。虛寒實熱,識透者獲濟。是在明達之士,知所區別,乃隨所施而無誤耳。

馬曰:喉痛之症,色白,不紅不腫者,寒也,紅而腫者,火也。然色白者,亦有因風;白而微腫者,痰與氣也。《內經》之驟起非火,緩起非寒,非指喉痛而言。若雲初起,實係寒生,未必盡然,或有伏熱在內,如服肉桂,豈不助暴為虐?疑似之間,莫若先以薑湯試之,最為穩當。

陶曰:先生言或有伏熱在內,如服肉桂,豈不助暴為虐是矣,但以薑湯試之。其法亦未盡善,蓋薑亦熱物也。如不識脈之人,何不用西醫寒暑表,測其寒熱。況予有醫學簡便寒暑表,其法較泰西所作尤為靈捷。作表及用法,其說頗長,已載予著《有益齋雜記》內。

喉痹

痹者,不仁也。本無毫恙,頃刻而起,此係虛寒陰火,最為危急之症。其見證痰在喉中作響,響如打鼾,舌色白而不腫,諸書皆稱肺絕不救。蓋緣誤服寒涼,以致死耳。當以桂薑湯緩緩咽下,可以立愈。或以生川附切片,塗以白蜜,火炙透黑,收貯,臨用取如細粞一粒,口含咽津,亦立刻痊愈。先以鵝毛粘以桐油,入喉卷之,痰出服藥。

馬曰:痹者,閉塞之謂,非不仁之謂。痹症湯飲猶可通,若閉則水漿不能入矣。用臥龍丹吹之,取嚏可鬆。

陶曰:又:皂角末或半夏末,吹入鼻中,皆可取嚏。如無藥物,即以細紙撚子在鼻中攪之,亦可取嚏。凡咽喉初覺壅塞,即用此法,取嚏數次,亦可散熱毒,此通竅法也。

乳蛾

其形圓如箸頭,生於咽喉關上者輕,生於關下者重。若左有右無曰單,或左右皆有曰雙。雙者輕,單者重。以土牛膝絞汁,含口慢咽。如無鮮者,用天名精丸化服亦可。

馬曰:土牛膝汁含咽,乃是吐法。

喉癬

體虛多鬱者患之,喉中不閉不腫,氣出如常,微微疼癢,飲食不遂者是。此係虛火,淹纏難愈。忌刺畏補。當用雪梅丸噙含,每日一丸,十日可愈。

馬曰:書雲實火可瀉,虛火可補。畏補之說,顯悖經旨,忌刺之言,的確不磨。又曰:此症乃水虧虛火傷肺。膽礬、雄黃不可用。

喉珠

係腦門生一紅線如發,懸一黑泡,大如櫻珠,掛至咽門,如用刀點即死。取土牛膝活根搗汁,以好醋二三滴和勻,滴入鼻中三四次,絲斷珠破,吐出瘀血立愈。

鎖喉

喉內無蛾形,痰聲不響,而喉欲閉者是。治詳煎劑門。

陶曰:葉天士謂鎖喉風乃杜撰之名。此病有閉有脫,閉者氣道閉塞,關竅不通而死;脫者大汗、大吐、大瀉,虛脫而死。閉證當以開通關竅為急,脫證以補虛收斂為要。

又曰:葉雲凡遇咽喉閉證,不能開口,難以進藥,以及手足冰冷,麵色青白,並無痰聲,脈伏倒地。先用紫金丹,以淡薑湯磨灌。後用二陳加菖蒲、鬱金、枳殼、香附等類,治之可愈。

又曰:脫證宜用大劑參、附,佐以龍骨、牡蠣、五味、黃 之類。

纏喉風

喉內熱結,喉外腫繞,且癢且麻者是。治詳煎劑門。

馬曰:凡屬喉風,有痰者稍輕,無痰者重,不可不知。如有道路無人店之處,藥未備在者,遇有喉症,取針刺其兩指少商穴,無藥亦愈。

喉閉

倘喉內之痰,塞滿口舌,舌有痰護,此痰不出牙齒,作響如鼾。惟喉痹誤服涼藥有此症也。如再遲治,痰塞鼻內,氣無出入即死。急取鵝毛蘸桐油卷痰,痰出,亦以桂薑湯愈之。

病者二三日前,覺氣急短促,手足厥冷,忽痰壅氣閉,命懸頃刻者是。急服蘇子、前胡等藥。如於道路無人店之處,藥未備者,遇有喉閉,急取一針,針其兩指少商穴,無藥亦愈。

馬曰:喉閉乃咽喉閉塞,水漿不入,或有痰,或無痰。有痰須桐油探吐,以白金丸三五錢,泡湯含之,內吹秘藥。無痰者,亦以白金丸含之,吹秘藥。

牙疳

凡患牙疳,牙根紅腫,及口喉之症。以紫毫喉槍點之,以珍珠散吹之。

馬曰:珍珠散吹牙疳,甚妙。

走馬牙疳

走馬牙疳少商穴,大指內側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許,左右同。此患最易延腫穿腮,不堪危險。急以赤霜散吹之,效速如神。久爛之孔,生肌亦速。或用馬蹄散,吹患處立愈。

馬曰:赤霜散,妥善可治。

牙蝕

此症每因患骨槽風所致。透骨穿腮,亦屬危險。用南星散拂患處,數日愈。

風火蟲牙

用刻歡丸一粒,噙於痛處,丸化即愈。

馬曰:治風火蟲牙,神效。

舌上出血

用水金散,吹擦即止。

馬曰:衄血、尿血,皆效。

小兒口疳

用香清餅,貼男左女右湧泉穴,一周時愈。

馬曰:此托藥也,可用。惟不可被割。

舌腫

用四黃散擦之,即愈。

馬曰:實火可用。

口疳時發

用二冬散含之,即愈。

馬曰:虛火用此方神應。虛火之見症,色淡不鮮,與實火有別。

舌硬生衣

先用針刺出舌尖黑紫血,以犀黃散搽之,須臾舌軟。

馬曰:舌硬是痰火上升,當服煎劑以降之,徒侍搽擦無益。

熱痛喉症

用壁錢散吹之,最效。

馬曰:是方以治痰火喉痛頗效。

附:視咽喉七症訣

咽喉症有七,形如箸頭蛾。無蛾喉欲閉,鎖喉症亦異。纏喉熱結內,麻癢腫繞外。日氣氣短促,厥冷喉閉礙。喉痹鼾痰響,肺絕須治快。喉癬因虛鬱,微作癢疼態。不腫又不閉,淹纏最作怪。喉懸一粒珠,刀點命頃害。藥從鼻裏吹,珠破病即退。

附:製喉槍法

以純紫毫細長筆,筆根用絲線紮固,濃磨京墨蘸飽之。俟筆曬幹,再蘸一二次,幹透極硬,用以代刀點喉。患雖被刺而不致傷損,即病家亦視而無恐矣。

雜症門

湯火燙

地榆磨細如麵,香油浸敷。破損者,敷後加以幹末撒上。如潰爛不斂者,取伏龍肝,入炭火燒紅,水飛曬幹,研為細末,人乳調敷。或用綿線油拂上,立刻止痛,多則二次痊愈。功靈效速,乃湯火燙之聖藥也。

狗咬

先用尿淨,以番木鱉切片,瓦上炙炭存性,研末,撒上二三日,可以收功。如腐爛成膿,有胸痞之象者,當服護心散。治法宜主清火化毒。

馬曰:最妙用萬年青,即千年蓮,連根搗汁服,即用渣敷咬處。雖瘋狗咬傷,眼紅,腹內作痛者,服之無不其應如響。

跌打骨斷

用綠礬斤許煎湯,粗草紙浸透,裹於傷處,再以燈心繩火於紙上熏之。紙溫即將紙易,再熏可以立刻照常。或於斷骨骱上傷處,用竹片綁七日痊愈。或用黎洞丸,內服外敷亦效。

馬曰:方亦靈驗,然起死回生,不如回生丹多多矣。

閃頸促腰

用硼砂研粉,以骨鑽蘸津沾粉點兩目,淚出稍鬆,連點三次,立時痊愈。

骨鯁

用燈心灰吹三四次,骨化而愈。或用雙砂湯,連連服下,即化為涎。

馬曰:古方可用。

天絲入目

捉肥虱二十餘個,二指撚熟,針破虱腹,令人仰臥,將虱血滴入眼內,少刻天絲隨血而出。

塵屑入目

吐津於石瓶上,以人指甲磨濃,骨鑽蘸津點入眼內,不一刻一抹而出。

赤眼淹纏

用金烏湯食下,隔兩日再服一次,痊愈。

馬曰:赤眼乃肝肺之熱,杜仲酒釀,似不宜用。

孩童目疾

黃連、柴胡各一錢,研末,人乳調和,塗於湧泉穴,男左女右,可愈。

痘後目疾

痘有初開,眼內有星翳。取杭州胭脂泡水,以紙鋪水麵上,新筆於紙上蘸水,一日拂三次,三日愈。遲治帶疾。

鼻衄

以水金散煎服,外用龍骨末吹入,立止。

大麻風(爛潰不堪者、初起未爛,治法同效。)用粗如酒杯之蛇一條,竹刀破腹去雜,切寸段,取瓦放於炭火上,以蛇段豎放瓦上。跌倒者係無毒之段,棄之不用;不倒者有毒,用炙存性,磨粉拌入飯內。覓通身白毛鴨一隻與食,次日鴨毛盡脫,以鴨殺之,石鍋內煮爛,勻作四五日食。凡吃鴨第一頓,其腫者更腫,第二三頓收小,吃完愈。

馬曰:麻風忌蛇忌酒,此方萬不可用。另附方。

乳懸

此乃怪症也,世間亦偶有之。產後兩乳伸長,形細如雞腸,垂過小腹,痛難刻忍。急用川芎、當歸各一個,先各取四兩,切片水煎,時服。以所餘斤半,切大塊,產婦麵前放一桌,下放火爐,將芎、歸入爐慢燒,令婦伏於桌上,口鼻及乳吸煙。如葉盡未痊,再如前法煎服熏吸,便可縮上。倘不能複救,取蓖麻子一粒,冷水磨塗頭頂,見縮複舊,實時洗去乃愈。愈後倘日後再產,必複發不救。

故膏藥不可以蓖麻煎入,倘貼孕婦下體瘡癤即小產。產後尚不覺膏,故再貼致命。可見巴豆、蓖麻之害如此。

馬曰:此是古方,平妥可用。如不應,再加黃 八兩煎服,即效。

陶曰:用纏足婦女臭裹布紮縛其乳,亦收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