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陳洪綬(2 / 3)

耿介

陳洪綬晚年在杭州,賣畫為生,十分貧寒,平日隻以素菜淡飯充饑,甚至連吃杯水酒也常常缺錢。世態炎涼,使陳洪綬對貪官劣紳,更加深惡痛絕。所以他常常喜歡為平民鄉親作畫。流傳後世的「《水滸》博古葉子」,就是他去世前一年,為救濟一個叫戴茂齊的寒士,畫了相送的。而對那些豪門權貴來請他飲酒作畫,他都一筆不施,閉門謝絕。

有一年,杭州新來一位知府。他深知陳洪綬的畫十分有名,想請他畫一幅掛在中堂,顯示自己愛好詩文書畫。但是,這新知府對百姓橫徵暴斂,無惡不作,人人痛絕。陳洪綬得知他的為人,對他多次邀請宴飲作畫,都一一回絕了。

這個新知府,感到沒有辦法可想。剛巧,這一天,陳洪綬的一位朋友路過杭州,去拜訪新到任的知府。新知府得知他與陳洪綬交往已有三十多年,十分要好,就對他說:“本府深愛陳洪綬的畫,多次相邀,始終一筆不施,還望老弟幫忙,請陳洪綬,大筆一揮了!”

這位朋友深知陳洪綬的為人,遲疑地說:“這,恐怕他陳洪綬不肯畫吧!”新知府想了一下,就和他商議了個辦法。

第二天,陳洪綬接到朋友的邀請,要他一同去遊湖飲酒,鑒賞宋元名畫。陳洪綬興致勃勃地去了,登上畫舫,船向湖心款款蕩去。陳洪綬和朋友一邊欣賞湖光山色,一邊飲酒暢談。

畫舫來到湖心,陳洪綬問朋友道;“那些宋元名畫在哪裏?請拿來欣賞一番吧!”“那宋元名畫就在你筆下嗬!”接看哈哈一陣笑聲,突然從後艙走出頭戴烏紗帽、身穿錦袍的新知府:

“好啊!今天終於把畫師請來了。來,快備筆墨素絹!”

陳洪綬一看這場麵,如道這是他們事先商量好,來向他求畫的,不禁將酒杯一擲,怒聲罵道:

“好無恥的狗官,想騙我到湖心來作畫,今天我偏不畫,看你把我怎麼樣!”

新知府見他這樣不識抬舉,還口囗聲聲大罵不絕,就大施淫威說:“哼,今天來到湖心,諒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畫也要畫,不畫也要畫,看你往哪裏走?”

陳洪綬趁著酒興,罵不絕囗:“今天就是一筆也不施給你這狗官!”說看,站立船頭,把上衣一脫,縱身就要跳湖自殺。

新知府討了場沒趣,也奈何他不得,生怕弄出人命,影響自己聲譽。隻好請陳洪綬的朋友勸說一番,派了隻小船,把陳洪綬送上岸去了。

自況(陳洪綬《升庵簪花圖》背後的故事)

陳洪綬的《升庵簪花圖》畫的是明代楊慎的故事。楊慎(1488—1559年),號升庵,為四川新都人。關於楊慎,世人最為熟知的,莫過於下麵這首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開篇的這首《西江月》,原係楊慎所著《二十一史彈詞》第三篇的開場詞。因《三國演義》的流行而為世人熟知,並因它深遠的意境為世人所深愛。

人物故事畫,多以古人為題材。陳洪綬為何要以年代隻是稍前幾十年的楊慎作繪畫的題材呢?自然是他在楊慎身上找到了最佳契合占,以楊慎自況。據說楊慎在雲南瀘葉時,曾在醉酒之時,用白粉塗麵,並梳作雙丫髻,還滿頭插花,讓學生們抬著他,還有女伎捧場,毫無忌憚地遊行於城市,此事遂被傳為美談。這樣的事情自然會引得好事者大肆渲染,並敷衍成了“楊升庵詩酒簪花”的雜劇。陳洪綬此圖正是摹寫出傳聞中的這一場景。

畫中的楊慎寬袍大袖,醉態跚然。他晃晃悠悠地走在前麵,兩個女子跟在後麵,一人手中持扇,一人托著酒器。畫中人物形象奇崛而生動,背景的樹木與前景的石塊也都盤鬱勁挺,表現出陳洪綬的典型特色。

陳洪綬畫此圖,頗有以楊慎自況的味道。老蓮的酗酒和狎妓都很有名,他寫詩說:”不圖君國不為人,安用生為惜此身?不若醉埋蘇小墓,墓碑題曰酒徒陳。”是說如果不喝酒,身體會覺得不舒服,還會生病;若喝酒醉死了,最好是跟名妓蘇小小埋在一起。

有很多關於陳洪綬放浪和好色的傳聞,據說試圖求得他的作品的人,都競相到他經常出入的妓院去求畫。清軍攻占南京時,大將軍固山額真從城中抓獲陳洪綬,很是高興,命令陳洪綬為他作畫,陳洪綬不理他;拿刀威脅,也不理睬;最後還是用美酒和美女引誘才得以如願。

陳洪綬紀念館

現在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長道地陳洪綬故居建有陳洪綬紀念館(光裕堂),今圮。所存水井,柱礎和墁地條石,仍為當年遺物。光裕堂為陳洪綬曾祖、明楊洲府參軍陳鶴鳴所建,1984年公布為諸暨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詩詞

<<梅墅舟還>>

流水唱酒船,歸夢經南浦。

蓮折鯉魚風,吹落黃昏雨。

家人莫釀酒,予不慶新年。

怕將新日月,來照舊山川。

<<故山>>

故山秋最好,今日斷相思。

但有丹楓處,無非白骨支。

難忘生長地,癡想太平時。

萬念俱灰冷,一歸夢未衰。

<<寄何大>>

何村真隱地,山澗盡深情。

花水亂流急,禽蟲相語清。

幽奇慚未討,高曠惜初行。

萬塢茶香日,當來問巨觥。

<<山居>>

小亂入城好,大亂入山便。

在昔用斯語,於今則不然。

盜賊滿山時,豈能此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