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時代的川端康成因為接連遭遇親人一個個離去的變故,性情嚴重扭曲,心中充盈著令人窒息的憂鬱。一次去伊豆旅行,他偶遇一幫巡回藝人,年少的舞女對他平等對待,並說他是個好人,他便對她油然產生了純潔的友情。受人歧視和淩辱的舞女遇到這樣友善的青年,以平等待人,也激起了感情的波瀾。他們彼此建立了真摯的、誠實的友情,還彼此流露了誠摯的愛。他將這段經曆寫成了讓自己一炮走紅的小說《伊豆的舞女》。小說發表以後,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多次被改編成影視和戲劇,還選進了國語教科書,也奠定了他在日本文壇的地位。不久,他又創作了《雪國》。這部小說描寫主人公駒子淪為藝妓,在屈辱的環境下成長,承受著生活的不幸和壓力,勤學苦練技藝,追求過一種“正正經經的生活”,渴望得到普通女人應該得到的真正愛情。這個故事是當時日本社會世相的相當精確的藝術概括,初步顯示了川端康成駕禦小說藝術的才華和功力。
1933年,川端康成創辦了《文學界》雜誌。這個時期,他不僅僅培養了一批文學新人,同時又一批作品問世,代表他最高文學成就的中篇小說《雷國》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川端康成是個很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小說、散文、評論等,在整整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他創作了500部(篇)小說和大量論文隨筆,出版了《川端康成全集》37卷。他不僅數量甚豐、著作等身,在藝術上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川端康成的小說創作初期就十分鮮明地表現了自己的藝術個性和藝術特色,並逐步形成他或濃或淡,孤獨的主觀感情色彩、憂鬱的感傷抒情情調、人情與人道主義精神緊密柔和的獨特風格。
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前,在日本國內,川端康成已經獲得了菊池獎、藝術院獎、野間文藝獎、每日出版文化獎。1953年成為日本文學藝術最高的榮譽機關——藝術院的會員。1961年,日本政府為了表彰他成功地領導了國際筆會日本大會的召開,以及創作《禽獸》、《雪國》、《名人》、《千隻鶴》、《山音》等作品的業績,即“以獨自的樣式和濃重的感情,描寫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沒有過的創造”,授予他最高的獎賞——第21屆文化勳章,成為日本文化功臣。1957年,獲西德政府頒發的“歌德金牌”。1960年獲法國政府授予的藝術文化勳章。
瑞典皇家文學院常務理事、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斯特林在致授獎辭時說:“川端康成先生的獲獎,有兩點重要意義。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藝術手法,表現了道德性與倫理性的文化意識;其二,在架設東方與西方的精神橋梁上做出了貢獻。”
而川端康成在成績、榮譽和地位麵前,這樣敘述自己的心情:“榮譽和地位是個障礙。過分的懷才不遇,會使藝術家意誌薄弱,脆弱得吃不了苦,甚至連才能也發揮不了。反過來,聲譽又能成為影響發揮才能的根源……如果一輩子保持‘名譽市民’資格的話,那麼心情就更沉重了。我希望從所有名譽中擺脫出來,讓我自由。”
這也許正是川端康成獲獎以後的真實心情。自獲獎以後,他的創作靈感漸次枯竭,再也寫不出激動人心的作品了。他為此而痛苦焦灼,心神不寧,靠安眠藥才能夠讓自己安靜下來。
1972年4月,正是日本櫻花爛漫的時節,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到4年的川端康成,這位用他的文學作品打動過無數讀者心靈的文學大師,安靜地躺在棉被裏,口裏含著煤氣管,靜靜地離開了他熱愛的世界。
川端康成的自殺,自今也沒有停止過爭論,但是,他麵對厄運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鬥誌,他偉大的文學成就,始終激勵著後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