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決戰(上)(2 / 2)

但納迪沙主機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

兩方艦隊聚集在這裏決戰,可艦隊總數卻遠遠超出了交戰麵積能展開的範圍。

簡單比喻一下,納迪沙艦隊能展開的交戰麵積是一個球體的表麵積,而這個球體的球心是納迪沙主機所在的恒星係。

從外側發起攻擊的聯軍艦隊的交戰麵積則是個更大的球體將前者的球體包裹在內。

而後者的表麵積顯然比前者更大。

聯軍的艦隊規模雖然比起過去,可能還算相對較少。(對比數據:八個河係的文明群組成聯合艦隊討伐納迪沙時期)

但隨著空間的縮小,聯軍艦隊不需要全員上陣便能輕鬆填滿交戰陣線。

甚至他們無需用護衛艦來進行填滿陣線的舉動。

相對於以前廣袤的恒星係群作為交戰場地。

顯然,現在的戰場太過狹小,光是聯軍不到半數的戰列艦都能夠填滿陣線,甚至需要將填入陣線的小部分戰列艦撤出交火的第一線,防止無法將護衛艦送入前線,或是以此讓突擊艦隊發起一次突擊,加快進攻節奏。

“護衛艦不用於填線≠不用它展開護盾來保護更重要的戰列艦。”

托羅茨如是說道。

但無論是哪一艘運輸艦或者搭載了信息武器的特殊戰巡,身邊也至少有十幾艘大型護衛艦環繞在其周圍。

納迪沙的艦船和文明聯軍的聯合艦隊的艦船有所不同。

納迪沙的艦船通過「橫軸跳躍」進入超空間進行航行,無需超空間航道的引導。

但缺點也是相對的,這種航行方式雖然可以自由自在的在超空間內航行,卻會遭到超空間內各種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

例如:被超空間風暴外圍輕輕刮一下,或者超空間亂流吹一下,被打飛到十萬八千光年開外。

但以超空間航道為依托的傳統FTL方式並沒有多麼美好,僅僅是因為超空間航道的指引,一定程度上有更多的穩定性,但也僅此而已。

因此,看起來橫軸跳躍的方式更加先進。

並且,考慮到隨進隨出,突襲也就成為了極佳的方式,例如現在。

兩艘納迪沙泰坦通過橫軸跳躍突然出現在一艘戰列艦旁邊。

隨後兩發T級聚能武器打出了一個十字。

從側麵射出的一發T級聚能武器並沒有使用能夠越過護盾防禦原理的攻擊模式,而是直接將護盾打到過載下線打出GG。

另一艘泰坦發射的T級聚能武器直接將這艘聯軍戰列艦從艦尾引擎穿透到船頭,直接透心涼。

隨後兩艘泰坦通過橫軸跳躍脫離了戰場,防止自己被反應過來的其他艦船打到GG。

這樣的橫軸跳躍突襲頻率越來越高,而聯軍艦隊距離主機的距離也越來越短。

如果他們能透過密不透風的納迪沙艦隊群看到恒星係內部,他們將會看到一個有著數個巨大透鏡的巨型結構正在緩緩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