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決戰(上)(1 / 2)

攻擊成果遊走在卡特亞號的數據庫內,最終在數據庫的一角發現了攻擊記錄。

根據攻擊記錄,納迪沙中樞計算機進行了反製,很快就清除掉了一切攻擊病毒。

原本像是堆積成山的廢品一樣的納迪沙戰艦全部開始行動。

一些直接解體,然後一同組成納迪沙次級主機。太空中迅速多出了數台納迪沙次級主機,開始為中樞主機提供算力操控戰艦。

聯軍的推進速度同樣不慢,當納迪沙主力集群開始重新組合排列布陣時,聯軍已經接連突破了L星團的第二道防禦圈,正在逼近第三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禦圈。

甚至已經能夠通過目視看見遠處規模巨大的納迪沙艦隊群了。

L星團不僅僅是孤懸於銀河之外的一個獨立星團,其結構更為與眾不同。

每個恒星係係統相隔甚遠,同時宛若天然太空長城的超級超空間風暴包裹著整個星團。

因此超大量的納迪沙艦隊才能被L星團所容納。

“遠程打擊編隊艦船,展開攻勢!”

卡拉多斯其在通訊頻道裏下令道。

經過特殊改裝的戰列巡洋艦被稱為“齊卡爾”級特殊戰列巡洋艦。

隱藏在艦隊陣型中的齊爾卡級迅速出陣,麵對來勢洶洶的納迪沙主力集群,齊爾卡級上的信息戰操控員迅速做出反應。

無形的波紋蕩漾開來。

以齊爾卡級艦首為球心,一整個半球體(300個交戰距離單位為直徑)內的納迪沙艦船全部癱瘓並潰散回了納米機器人狀態。

隨後齊爾卡級關閉係統,退回由聯軍艦船組成的陣線後方開始維護充能。

這種信息武器是一種接觸式駭入,可以理解為發射特殊的信號波,由於納米機器人全部都有獨自的探測器,一旦接收這些信號波,就會遭到定位和信息戰打擊。

即信號波探明位置和打開攻擊通道,再由齊爾卡級完成打擊作業。

反製方法就是不進行探測接收。

然而....納迪沙並沒有辦法知曉對方是什麼波段的信號波。

接收了信號波的納米機器人全部失去聯係。

而且,對方也會經常切換各種波段發起攻擊。

關閉對應的探測器進行應對並不現實。

派遣納米機器人利用體積優勢偵察是個不錯的主意,但那些運輸船部署的衛星卻將用於滲透的納米機器人盡數用信息戰進行打擊。

遮天蔽日的主力艦隊受限於那些未知的信息武器,隻能遊走在不可攔截距離外進行攻擊。

但這麼做會導致攻擊效率大大降低。

相較於常規交戰距離的火力全開,在較遠距離上進行交火的納迪沙主力艦隊顯然不能將艦身上所有武備都改成中軸武器。

聯軍艦隊的組成依舊是極大量的常規戰艦,其中不乏裝備躍遷引擎的突襲艦隊以及高航速的突擊艦隊。

這兩種艦隊的存在使得納迪沙艦隊也不可能完全將所有武器轉化為中軸武器與聯軍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