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其他國家及聯合生產攻擊機(1)(2 / 2)

如果目標的距離能夠使斯圖卡轟炸機群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轟炸。那麼Ju87可以攜帶一枚1800千克的炸彈用於執行這個短程的作戰任務。然而這種單引擎的飛機發動的空襲顯然遠遠無法與美軍四引擎重轟炸機對德國進行的戰略轟炸相比較。在俄國的作戰經驗表明,斯圖卡轟炸機攜帶重磅炸彈直接命中坦克的做法是很不實際的。在俄國前線,標準的反坦克武器是SD-4-H1型4千克的子母彈,共有78枚小型炸彈被內置在炸彈載體中。其威力可以穿透任何盟軍坦克的裝甲——甚至包括1945年蘇聯紅軍使用的JS-2型重型坦克。

四、薩伯-32“矛”式攻擊機(瑞典)

薩伯-32“矛”是瑞典薩伯公司製造的全天候雙座攻擊機,於1955年開始服役,到1957年共計有12個中隊裝備了薩伯-A32A。薩伯-A32A共生產280架,1958年停產,1972年開始由薩伯-37取代。

薩伯-29噴氣式戰鬥機的服役雖然使瑞典跟上了世界噴氣式戰機的潮流,但其性能隻滿足執行奪取製空權的任務,瑞典皇家空軍認為還缺少執行攻擊地麵及海上目標的任務的專用攻擊機。於是,1948年12月,薩伯公司應皇家空軍的要求開始研製新型噴氣式對地攻擊機。

在薩伯-32的所有型號中,隻有第一種生產型雙座的薩伯-A32A為專用的攻擊型,其他型號都不屬於攻擊機。薩伯-32B為全天候雙座戰鬥機,薩伯-S32C為偵察機,而這款偵察型“長矛”也是薩伯-32家族的最後一種型號。

五、薩伯-37“雷”攻擊機(瑞典)

瑞典薩伯-37“雷”攻擊機是薩伯公司20世紀70年代末研製的第二代超音速戰鬥機,於1967年首飛成功。1968年,瑞典皇家空軍訂購首批生產型“雷”。

薩伯-37“雷”攻擊機最大的特色要數它“一機多型”的設計概念。這種概念意味著以一種機體作為“基本作戰平台”,隻需更換“平台”上的部分設備即可執行其他任務。

六、“普卡拉”攻擊機(阿根廷)

現代攻擊機很少采用機槍,因為射程太短,威力不足以對付裝甲目標。由於“普卡拉”多數情況下對付的是遊擊隊性質的目標,因此保留了機槍武器,它安裝了兩門希斯帕諾HS804-20毫米機炮,四挺FN勃郎寧7.62毫米機槍布置在座艙兩側。機翼發動機艙外段的500千克掛架可攜帶炸彈、火箭彈發射器、機炮吊艙和副油箱等。

當20世紀90年代,各國空軍的老機型戰鬥機不斷退役的時候,反恐事業卻給潘帕斯的雄鷹又帶來了新的使命。1989年,哥倫比亞租借了三架“普卡拉”攻擊機,用來摧毀毒品工廠和走私船隻。在打擊販毒和走私的戰場上,“普卡拉”仍然繼續著它的戰鬥生涯。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戰場環境的不斷變化,攻擊機和戰鬥轟炸機的地位可能要發生一些變化。在未來的空中戰場上,單一用途的攻擊機的地位將會有所下降。與此相反,多用途的戰鬥轟炸機發展勢頭強勁。這一趨勢在第三代戰鬥機中已經有所體現。攻擊機一大發展特點就是聯合製造,兩個或多個國家發揮各自優勢,生產出許多性能優異攻擊機,以美國為例,預計到2020年時,聯合攻擊機將占美國戰術戰鬥機的75%,這對國家軍事自動化的快速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麗的詩篇。

一、“美洲虎”攻擊機(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