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戰後,攻擊機又有了新的進步,世界各國都加快了攻擊機的研製步伐。60年代後,雖然由於戰鬥轟炸機的發展,取代了一部分攻擊機的作用,但仍出現了多種有代表性並在實戰中顯示了獨特的作用的攻擊機,這些攻擊機更強調超低空突防和攻擊能力,它們一般都裝備有機關炮和火箭彈,可掛載精確製導炸彈和空地導彈,具備夜間攻擊能力和一定的電子對抗能力。
一、PZL.P.11攻擊機(波蘭)
P.11由波蘭國營航空公司在20世紀30年代初研製,原型機於1931年9月試飛,各型飛機共生產了330架。該機除了波蘭使用外,幾個小國家也使用過,尤其是與盟軍作戰的羅馬尼亞空軍。
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期間,德國的飛機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占有絕對的優勢,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波蘭卻使用過時的P.11飛機贏得了盟軍的首次空戰勝利。1939年,12個波蘭P.11飛機中隊的128架飛機共摧毀了126架德國飛機,自身損失114架。
二、B5N“凱特”攻擊機(日本)
日本中島公司在1935年研製的B5N“凱特”攻擊機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代艦載攻擊機,於1937年正式裝備日本海軍。
作為20世紀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抬頭、軍用機邁向近代化道路上的代表作,B5N“凱特”參加了整個太平洋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所有日本航空母艦都攜帶了B5N。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時,日軍在第一次攻擊時就出動了89架B5N,第二次攻擊時又出動了54架,使美國太平洋艦隊受到重創。
三、Ju87“斯圖卡”攻擊機(德國)
Ju87“斯圖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空軍投入使用的一種俯衝轟炸機,該機於1935年開始投入使用,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各型共生產了5745架。
斯圖卡轟炸機以精湛的攻擊表演贏得了一戰德國王牌飛行員、時任德國空軍技術部主管的ErnstUdet的青睞後,他下令所有後來設計的轟炸機都必須具有俯衝攻擊的能力,因此,很多諸如He177型重轟炸機等非常有發展潛力的設計被迫修改或取消。
在進攻波蘭的戰役中,超過300架斯圖卡轟炸機參與了對波蘭的空襲行動,並且有相當出色的表現。而在1940年進攻法國和其它國家的行動中,斯圖卡的表現則讓世界為之震驚。英國、法國、比利時以及荷蘭的軍隊數量和坦克數量都超過了德軍,而德國空軍牢牢地掌握著製空權,這使得德軍地麵部隊能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向前推進,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在這之中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斯圖卡就像一門會飛的火炮,具有大範圍的作戰能力和靈活的攻擊性,在盟軍的陣線後方集結的法軍裝甲部隊常常在運輸途中就遭到了斯圖卡毀滅性的打擊。在一戰中德軍始終無法突破西線協約國軍隊的防線,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是防禦的一方總能迅速調集大量的援兵去填充戰線的缺口。然而,斯圖卡顛倒了這個程序:德軍可以利用裝甲摩托化部隊快速的挺進,而盟軍則在自己的防區中舉步維艱,盟軍部隊猶如爬行般的行進速度是因為德國空軍不停頓的反複空襲所造成的。然而,斯圖卡俯衝轟炸機之所以有出色的表現,還是得益於當時德國空軍具有壓倒型的空中優勢。但是,即便如此,在法國的空戰中,斯圖卡轟炸機還是暴露出防禦能力不足的弱點,一挺7.62毫米的機槍根本不足以擋住敵方戰鬥機的攻擊。
大多數俯衝轟炸機可以帶給其飛行員垂直的感覺,猶如跳水一般。但是斯圖卡真正地做到了與地麵垂直的90度角。在駕駛員座艙右舷邊上的指示器能準確的指示從30度到90度的角度,從而使飛行員能夠做出正確判斷。當斯圖卡垂直俯衝約1370米的時候,其速度由開始的410千米/小時加速到540千米/小時。就猶如一枚火箭高速衝向地麵。飛行員注意高度時,會有了一個提供警示的指示燈提醒要將飛機拉起。德國空軍最低的俯衝高度為800米,較低的雲層基本限製了Ju87的水平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