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生-CSF公司的多功能多普勒雷達、多重模式雷達,在其空對空模式外,擁有相當的空對地功能,即地麵繪製、地形繪製、地形回避、空對地測距及海洋搜索暨追蹤;以及結合以臻至化境的導航/攻擊係統及內置於機身的電子反製套件,提供了非常好的空對地能力。
幻影2000N有以2人為一組的機員,以雙座的幻影2000B教練機為基礎。它以具有地形追沿模式的ESD/THCSF公司的羚羊雷達取代RDF雷達,最適用於在黑暗及惡劣氣候下的低空域深入穿透及空對地武器的投射。它可在地麵上90米以自動駕駛飛行,日後還會降至60米,而結合法國通用電氣暨機械應用公司的慣性導航係統與整合性航空電子裝備即可在行至目標前定點的一擊中實施無目視接觸打擊。
核打擊任務中主要武器裝備將為空對地中程遠攻導彈,它有1枚15萬噸級的彈頭,掛於機腹中線上。
隸屬第5全天候攔截機聯隊的幻影2000C於海灣戰爭期間執行任務508架次,1416個戰鬥小時。1990年10月抵達沙特阿拉伯艾·阿薩的14架被特別用於空防,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空軍的幻影2000EAD一同執勤。
法國的機種將以新型的脈衝多普勒雷達為特征,它升級至S4-1/S4-2的標準。新型的幹擾絲/熱焰彈施放器也已裝於後段機身下方。使用國有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埃及、法國、希臘、印度、秘魯等國家。
三、“超軍旗”攻擊機
“超軍旗”是法國達索公司於1973年1月正式開始研製的攻擊機,作為法國海軍“軍旗”IV-M後繼機計劃中優先考慮的飛機。
實際上“超軍旗”就是“軍旗”IV-M的深入改型,它們有著相同的設計基礎。“超軍旗”的兩架原型機是在標準的“軍旗”IV-M機體上改裝的。第一架於1974年10月首次試飛,第二架原型機在1975年3月首次試飛。第一架生產型於1977年11月出廠並首次試飛,1978年6月開始交付給法國海軍。第一支“超軍旗”作戰部隊於1979年1月進入法國海軍,在“克萊蒙梭”航空母艦上服役。後來“福熙”號航母和“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也先後裝備了“超軍旗”。到1983年,為法國海軍製造的71架和為阿根廷海軍製造的14架已生產
完畢。
“超軍旗”的基本技術數據:機長14.1米,機高3.85米,翼展9.60米,最大速度1200千米/小時(低空),航程940千米(攜帶“飛魚”導彈),實用升限1.37萬米。機載設備包括ENTA慣導/攻擊係統、“阿加芙”搜索/跟蹤/指示/遙測/導航雷達、湯姆遜CSF公司的VE-120平視顯示器、克魯澤公司的67型航行顯示器、軍械控製板與選擇器、微型塔康係統、甚高頻全向信標器。在上述火控係統的幫助下,“超軍旗”可在超低空發起對地對海攻擊,除反艦任務外,可執行反跑道等危險的對地任務。
有了新型電子設備的基礎,“超軍旗”裝備了多種威力強大的武器,包括兩門30毫米“德發”機炮,位於發動機進氣口下方,每門備彈125發。機身下設掛架一個,可帶250千克炸彈、600升可拋放式副油箱、可卸式空中加油設備吊艙或偵察吊艙。翼下掛架4個,每個可掛250千克或400千克炸彈,2枚馬特拉公司的“魔術”空空導彈,或4個火箭發射器(每個裝18枚68毫米火箭彈)。兩個內側翼下掛點可帶2個625升或1100升副油箱,或1枚AM39“飛魚”式反艦導彈和1個副油箱。典型的武器包括AN52核彈、AS30空地激光製導導彈、激光製導炸彈。機上備有箔條彈/紅外曳光彈吊艙。攻擊艦船的時候,可在機翼右側內掛架掛一枚AM39“飛魚”空艦導彈。還可執行戰略任務,以往“超軍旗”裝備了AN-52核炸彈,後改為使用火力圈外發射的ASMP中程空地核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