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看到一點:兩代人之間存在著不信任的因素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因為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存在差異的兩代人。經驗、文化和價值觀念的“代溝”差異使雙方產生猜疑,因此引起一些“不信任感”是世之常理。但主要的原因在於父母。首先是做父母的不能對孩子信守承諾。他們往往超越條件的許可對子女進行承諾,而此類承諾很少能夠兌現。孩子們莫不希望做父母的“說話算數”,但是我們給孩子們的那些不能兌現的承諾,隻是在向孩子傳遞著“承諾可以不信守”的信息,這個明顯的道德漏洞隻能讓天真的孩子們對家長產生信任危機。
誠為百行之源,不誠無物。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父母誠實可信的人格力量能讓孩子濡化之中將信守承諾當做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成為其人格力量的一部分。儒家的曾子對孩子的教育就以“言必信,行必果”而聞名於世。
據《韓非子》記載,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出門,兒子要跟著一起去。她覺得孩子跟著很不方便,想讓孩子留在家裏,於是對兒子說:“好兒子,你別哭,你在家裏等著,媽媽回來殺豬給你燉肉吃。”兒子聽說有肉吃,就答應留在家裏。曾子把這一切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當曾子的妻子回到家時,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就問曾子磨刀做什麼。曾子說:“殺豬給兒子燉肉吃。”妻子說:“那隻是說說哄孩子高興的,怎麼能當真呢?”
曾子語重心長地對妻子說:“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騙不得的。如果父母說話不算數,孩子長大後就不會講信用。”於是,曾子與妻子一起把豬殺了,給兒子做了香噴噴的燉肉吃。
父母的這種誠信行為直接感染了兒子。一天晚上,兒子剛睡下又突然起來,從枕頭下拿起一把竹簡向外跑。曾子問他去做什麼,兒子回答:“我從朋友那裏借竹簡時說好要今天還的。雖然現在很晚了,但再晚也要還給他,我不能言而無信呀!”曾子看著兒子跑出門,會心地笑了。
可見曾子對孩子教育是成功的。可令人遺憾的是,現在我們有很多做父母的麵對已經出現的信任危機,不是認真反思在自己的行為中出現的道德漏洞,反而認為是“孩子不聽話”,甚至會閃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念頭,在這裏誠實可信的人格力量不見了。誠信宣言:
父母誠實守信的言行將會使子女產生信任感。但凡承諾的事一定要兌現,而且嚴格信守時間、條件和結果。父母的誠信在子女心目中要牢固樹立一種“崇尚感”。使父母言而有信的言行成為感悟子女的“砝碼”。
三、夫妻互信,家庭和諧之道
以信接人,天下信人;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西晉)楊泉
曾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女賊入室偷竊,正要得手,女主人外出歸來。女賊來不及逃走,幹脆大大方方地坐在客廳沙發上,來了人便反客為主,質問女主人:“你是誰?”在女主人驚愕之時,又蕩笑著追問道:“哈,我知道了。你是這家男主人另一個相好吧?”女主人一聽,馬上氣得犯暈,操起東西就追打女賊,趕她滾。女賊得手輕鬆逃脫後,打電話回來奚落女主人說:“我用這招已多次得手了,怪事呀,世上竟然有這麼多傻女人不相信自己的丈夫!”女主人恍然大悟,繼而羞愧不已。是啊,丈夫平日也隻是在外應酬多點而已,也沒幹啥出格的事啊,自己咋就在關鍵時候不相信自己的丈夫了呢?
這就是夫妻之間缺少誠信鬧出的笑話。
當今時代,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工作競爭空前激烈,越來越多的夫妻因忙於應付各種瑣事而疏忽了交流,夫妻成了“周末夫妻”,小家成了“家窠家庭”,親昵成了“煲電話粥”。過去夫唱婦隨的空間距離被拉大了,盡管情在愛也在,雙方卻平添了一絲隱憂:他(她)不在我身邊時,都幹了些啥呢?
夫妻生活的盲區,迫使雙方需要一種誠信。上麵隻是妻子懷疑丈夫的例子,倘若一個女人在外麵闖,男人犯疑心病跟蹤、死纏活磨、最終沒事整出事來的例子更多。
至於夫妻之間的誠信,那是維係雙方感情的底線,是維持家庭和諧幸福至關重要的因素。而家庭又是社會的細胞,如果夫妻之間失去誠信,細胞受到細菌侵蝕,家庭飄搖破碎,那社會肌體還怎麼健康穩定?
在南方某城市一個華燈初上的夜晚,一個衣冠楚楚的中年男人,一隻胳膊挽著一位妖豔女士,一隻手握著手機在打電話,聲音頗為響亮:“喂,是老婆啊?哎,親愛的我跟你說,晚飯你自己吃吧,我現在正陪客戶呢,還不定幾點回去,晚上別等我了哈!”最後還煞有介事地衝話筒狠狠地“波”了一聲,不知道電話那頭的女人能不能糊裏糊塗地被“波”得心花怒放,實在是滑稽得可以。生活中有許多男人,往往洋洋自得地陶醉於自己遊刃有餘地穿梭在家中“紅旗”和家外“彩旗”之間的頂尖本領,豈不知,諸如此類的謊言,是扼殺夫妻之間誠信最銳利的武器!事情一旦敗露,一個溫馨的家庭就可能馬上陷於地動山搖、妻離子散的困境。其實,夫妻之間的誠信,靠的是自覺,是責任,是那種“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精神的深入骨髓。夫妻之間的誠信,對於維護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責任重大。
在人世間,最親近的關係,莫過於夫妻。夫妻兩個人都是從不同的家庭走到一個屋簷下,為家務,為孩子,為經濟,為親友,甚至為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問題,在認識和處理上必然會存在差異、分歧和矛盾。互相信任是夫妻間關係最重要的原則。夫妻之間如果沒有了信任,互相猜疑,家庭的氣氛肯定是陰霾不斷。有的在事業上成功的男人,在外應酬很多,時間一長,本來非常信任他的妻子就有些疑惑了,總覺得他是在找理由去和別的女人約會,於是經常悄悄地翻男人的錢包,偷偷地去電信局查男人的手機都打給誰了,有時候還尾隨男人看他在外到底去什麼地方,對男人的行動刨根問底,搞的自己的丈夫不勝其煩,結果最後在外真的喜歡上了別的女人。最後倆人終於反目,好好的一個家庭毀在猜疑的毒瘤裏。
有一則寓言故事,大意是這樣的:一對鳥兒夫妻,在一棵樹上建了一個小家,在林中過起了幸福的生活,夫妻二人形影不離,夫唱婦隨,好一番感人景象。
秋天到了,夫妻二人為寂寥的冬季準備著、忙碌著,他們眼看就要用果仁將窩邊的一個小樹洞裝滿了,這樣,在整個寒冷的冬天,它們都不用為吃的發愁了。
它們原本都是出雙入對覓食的,這一天因雌鳥身患小疾,雄鳥隻好隻身去遠些的地方多采些果仁,不知是路途遙遠,還是鳥兒一時迷路,也許想多采些吃食,雄鳥好幾天才回到家。它先去樹洞將打來的食兒放好,再去看它的愛人,不料,它大吃一驚,它走時還近乎滿著的果仁,現在少了至少有三分之一!不是說好了,等冬天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夫妻分享的嗎?現在我出差覓食就隻走了不過幾天,你就自己獨吞了?這還有什麼同甘共苦可言!
氣急敗壞的雄鳥回到窩中,不容分說,不聽辯解,衝著雌鳥的頭部就是一頓猛啄,直到雌鳥頭部鮮血淋漓還不解氣,直至將曾經深愛的雌鳥啄得一命嗚呼方肯住嘴,也方解氣!
雄鳥自以為報複了雌鳥。雖失去了愛人,但活得理直氣壯!直到有一天,一場秋雨來襲。雨後的雄鳥去洞中取食果仁,他驚得目瞪口呆!果仁又是將將要滿的一小樹洞。原來,在他發現果仁少了時,是由於風幹失水體積變小所至,現在果仁被秋雨浸濕漲發,又回到了原來的模樣!雄鳥在瑟瑟秋風中,心裏後悔到了極點。但已經無可追回……從寓言中我們不難看出:夫妻能過下去的先決條件是信任,這是過下去的首要的平台;夫妻信任關係要經得起考驗,不能稍有變更,首先就想到是對方的不忠;如真的有過不去的事了,不妨弄個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再做冷靜決策也不遲,不要做追悔莫及之事為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