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宣言:
夫妻間貴在情深意篤、相互恩愛信任。這樣,丈夫在外,懷揣忠妻之誌;妻子在家,守身如玉。夫誠妻信,也就沒有什麼可操心慮腸的了。
四、家“信”才能萬事和
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頤
《周子全書·通書·誠下》持家講誠信。家和萬事興,家敗難為人。古人甚是推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家與國、家與業放在同一重要位置,充分體現了家庭的重要性。對家人的誠信,既是我國傳統道德的反映,也是當代家庭美德的集中體現:對上輩要尊重、孝敬,不能視為“負擔”;對親屬要講原則、識大體、顧大局,不能感情用事;對子女要言傳身教,嚴管重教,不能過分溺愛。一個家庭需要和睦相處,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姐妹之間,妯娌之間,要和樂,要團結,要諒解,互幫互學,有商有量,共同進步,共同提高。這樣,才能家業興旺。
作為社會的細胞,家庭的誠信建設應視家庭成員具體情況,因時因人而異。在和睦的前提下,對於一些容易引起誤會又非原則性的問題,要懂得善意地說謊,來他個善意的謊言。這樣可以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穩定。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夫妻鬧矛盾,其實並非是因為什麼原則性的問題而起,往往都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起。如果對家庭成員的性格、學識、處世態度等因素而有所考慮,有針對性地藝術地處理好這些問題,不但不影響事情的功效,而且還會增進家庭的和諧。試想,一對新婚夫妻,丈夫此時偏要硬著頭皮吃著因妻子手藝不佳烹飪的難咽菜肴,邊吃邊讚,假裝吃得津津有味,妻子即使知道你說的是謊言,也會樂意接受的。
再如對丈夫買來的顏色和款式不適合自己心理的衣服,假如妻子說了實話,兩個人都不開心,丈夫還會感到很尷尬,一句謊言,就避免了不快的感覺,使夫妻之間充滿了浪漫的溫馨。
中國傳統道德認為,夫妻間要恪守誠信,是家庭關係的基石。“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周易、序釙)。誠信道德對夫妻關係和睦與穩定的作用,是有積極意義的。古人雲:“貧賤之交不可棄,糟糠之妻不下堂”。誠信對夫妻雙方有同等的要求,夫婦之間要互幫互助、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相敬如賓、相濡以沫、和和睦睦、白頭偕老。在曆史上,夫妻間恪守誠信,互敬互愛的動人故事不勝枚舉。眾所周知的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莫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亮有妻黃氏”“發黃而黑、才能獨優,亮不嫌醜陋”(《三國誌》)。他將別人的譏笑置之度外,與妻以誠相待,相敬如賓,二者堪稱夫婦誠信的楷模。
夫妻間若不講誠信,家庭就不會和睦。魏晉傅玄說:“夫不信以遇婦,婦不信以承夫”,則“夫婦相疑於室矣”。陸九淵說:“夫婦不立於忠則乖”。魏征說:“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這就是說,夫婦間不講誠信,就會互相猜疑,同床異夢,貌合神離,直至家庭破裂。
家庭中的父子關係,兄弟關係等離開誠信也不會和睦。“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父不信以教子,子不信以事父”,則“父子相疑於家”,“兄弟而不忠信則傷”。
今觀國人,更加關注婚姻質量,追求美滿感情生活,若感情確實破裂,難以為繼,隻好中止婚姻。理性地說,這樣對當事者雙方都有益。然而,也不排除某些人“富貴思淫逸”、縱欲享樂主義膨脹,個人主義泛濫、金錢至上肆虐,於是“包二奶”,“包二爺”,賣淫嫖娼醜惡現象沉渣泛起,他們背叛了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丟棄了誠信道德以及應盡的道德義務和道德責任。此外,子女不贍養老人,兄弟反目等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也與丟掉誠信道德有關。因此,重溫傳統家庭誠信美德,對於家庭和睦穩定,不無借鑒價值。
誠信宣言:
家庭誠信於夫妻而言,可以融洽關係增進感情,於子女而言,可以啟蒙思想規矩言行,於父母同胞而言,可以維係和諧友好的家庭氛圍。
五、鄰裏相處,明禮誠信
推人以誠,則不言而信矣。王通《文中子·周公》
鄰裏關係,是一種十分重要的人際關係。俗話說:“行要好伴,住要好鄰。”“隔鄰居,不隔心。”鄰裏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接觸十分頻繁,處理好鄰裏關係,做到互敬、互信、互助、互讓,和睦相處,不僅有利於各自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使大家過得愉快,有利於各家的生活幸福,而且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
如今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大都會感覺到,鄰居之間住的近了,心卻遠了,下班回家後,防盜門一關,“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鄰居是何人”。像“我幫你家搬煤氣罐,你給我家送幾個新蒸的饅頭”這樣其樂融融的鄰裏和諧場景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在樓道裏見了麵如同路人,看到小偷撬門還以為鄰居忘了帶鑰匙呢。更有甚者,為了一棵樹、一堵牆、一袋垃圾等雞毛蒜皮的小事引發誤會,使鄰裏關係變得緊張。可以想象,處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還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充分享受生活的快樂嗎?
鄰裏之間要互相信任,不要猜疑。無端猜疑往往會引起鄰裏之間發生矛盾,也給自己帶來煩惱和苦悶。因此,要切忌無端猜疑。比如家裏少了東西,聽到些什麼,先要搞清楚,不要隨意懷疑和輕易責怪鄰居。
有一年春節,李小姐家來了不少外地親友,家裏住不下,想住娘家,可走動不太方便,住酒店呢又少了一家人相處的熱鬧。鄰居知道後,就主動發出“邀請函”:“就住我們家吧,正好我們過年要回老家。”就這樣,在過年前,鄰居就把鑰匙交到了李小姐手中。
這份熱情和信任,李小姐自然是倍加珍惜。春節期間不僅買來鮮花把鄰居家裏裝點得春意盎然,而且處處保持整潔,在鄰居回家之前,還把房屋仔細打掃了一番。
其實,鄰裏關係需要用心經營。像李小姐的鄰居那樣,主動去溝通和相互信任,這樣鄰裏關係就不會冷漠了。
鄰裏關係是社會關係的基礎,鄰裏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在全麵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鄰裏和諧的重要性日益顯著。創建和諧、有序、健康、融洽的鄰裏關係,不僅能使我們心情愉快,為我們的生活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更重要的是可以為建設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營造氛圍,構築基礎,可是我們身邊的鄰裏關係卻有些不盡如人意。
信任是建立良好社會關係的前提,也是社會得以健康運轉的基石。其實,建立信任並沒有我們想象的困難,有時隻是鄰裏之間的一個真誠的眼神、關懷的手勢、會心的微笑,和諧也會在一聲聲問候和一次次關心中茁壯成長。和諧的鄰裏關係是建立在信任的平台之上的,隻有相互之間充分信任,真誠交流才能實現,而且隨著這種交流的不斷增加,信任的程度也會逐步提高。
誠信宣言:
“千金難買好厝邊,有難還需鄰裏幫”,鄰裏間以鄰為親,見麵問個好,有事叫一聲,互幫互助,一團和睦,真是其樂融融,其居也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