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誠信是求職者成事之本、立足之根(2 / 3)

三、錢財有數,誠信無價

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法國)莫裏哀

用金錢來考察屬下的誠信,是肯德基老板們常用的手法之一。肯德基老板要從下屬的4名員工中提拔1名總經理助理,但4人的工作能力、業績不相上下,不得已老板使出了“殺手鐧”:在發工資時故意每人多發1000元。其餘3人也許沒有留意,也許由於其他原因沒有將多出的錢上繳;隻有一位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將多出的錢退回。

結果這名退錢者榮幸地坐上了總經理助理的交椅。肯德基快餐店的巡視員在考察分店員工的素質時,也會扮作食客,故意遺留錢包,來考驗員工的品質。

在職場,金錢永遠是一個敏感的雷區。要牢記“不義之財不能要”這個至理名言,千萬不要在金錢這方麵跌跤。正如人們常說的:錢財有數,誠信無價。

也許你認為這些都是錢財惹的禍,錢財才是讓人變得不誠信的根本,錢財才是所有事端的萬惡之源。其實錢財,並不是萬惡之源;過分地、自私地、貪婪地愛錢,才是真正的萬惡之源。努力賺錢的前提是獲得金錢的手段要光明,不可貪小便宜毀了自己的誠信。

做老板的都知道,對待金錢的態度直接地影響著一個人的心境,而一個人的心境直接會影響它的工作。所以,作為一名員工在涉及公司錢財利益方麵,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千萬別去想方設法為己所有,金錢是有價的,做人的誠信才是無價的。

但是,有些員工在金錢的誘惑下,忘掉了自己的職業操守。在市場經濟體製還不夠成熟的條件下,坑蒙拐騙可能可以獲得一時的暴利,但伴隨著暴利的是失去純潔的上進心,失去其他人的信任,更甚至於麵臨法律的製裁。隨著市場經濟體製的完善、社會信用體係的健全,一個人如果為追求金錢,不惜以身試法,隻會毀掉自己的一生。求仁得仁,求“錢”卻未必能得的“錢”。一心為錢,難免利欲熏心,禁不住誘惑而犯錯。事實上,堅持職業操守,勤奮工作,做好每件該做的事,理想的收入定會隨之而來。

作為一名企業的員工講誠信,最重要的是忠於事業,忠於企業,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古人講“君子修身,莫善於誠信”,這是古人對誠信的認識。“真誠換真心,誠信變真金”,這是現代人對誠信的理解。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現代社會,信譽被視為最昂貴的資本,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拿自己的信譽作賭注,是不明智的、更是得不償失的。因此我們講誠信,就要堅持既立足當前,又著眼於長遠,自覺擺正心態,真實坦誠地待人,誠懇率直地處世,隻有這樣才是做人做事最明智的選擇。下麵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故事。

在繁華的紐約,曾經發生了這樣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

星期五的傍晚,一個貧窮的年輕藝人仍然像往常一樣站在地鐵站門口,專心致誌地拉著他的小提琴。琴聲優美動聽,雖然人們都急急忙忙地趕著回家過周末,還是有很多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腳步,時不時地會有一些人在年輕藝人跟前的禮帽裏放一些錢。

第二天黃昏,年輕的藝人又像往常一樣準時來到地鐵門口,把他的禮帽摘下來很優雅地放在地上。和以往不同的是,他還從包裏拿出一張大紙,然後很認真地鋪在地上,四周還用自備的小石塊壓上。做完這一切以後,他調試好小提琴,又開始了演奏,聲音似乎比以前更動聽更悠揚。

不久,年輕的小提琴手周圍站滿了人,人們都被鋪在地上的那張大紙上的字吸引了,有的人還踮起腳尖看。上麵寫著:“昨天傍晚,有一位叫喬治·桑的先生錯將一份很重要的東西放在我的禮帽裏,請您速來認領。”

人們看了之後議論紛紛,都想知道是一份什麼樣的東西,有的人甚至還等在一邊想看個究竟。過了半小時左右,一位中年男人急急忙忙地跑過來,撥開人群就衝到小提琴手麵前,抓住他的肩膀語無倫次地說:“啊!是您呀,您真的來了,我就知道您是個誠實的人,您一定會來的。”

年輕的小提琴手冷靜地問:“您是喬治·桑先生嗎?”那人連忙點頭。小提琴手又問:“您遺落了什麼東西嗎?”

那個先生說:“獎票,獎票。”

小提琴手於是就從懷裏掏出一張獎票,上麵還醒目地寫著喬治·桑,小提琴手舉著彩票問:“是這個嗎?”

喬治·桑迅速地點點頭,搶過獎票吻了一下,然後又抱著小提琴手在地上瘋狂地轉了兩圈。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喬治·桑是一家公司的小職員,他前些日子買了一張一家銀行發行的獎票,昨天上午開獎,他中了50萬美元的獎金。昨天下班,他心情很好,覺得音樂也特別美妙,於是就從錢包裏掏出50美元,放在了禮帽裏,可是不小心把獎票也扔了進去。小提琴手是一名藝術學院的學生,本來打算去維也納進修,已經定好了機票,時間就在今天上午,可是他昨天整理東西時發現了這張價值50萬美元的獎票,想到失主會來找,於是今天就退掉了機票,又準時來到這裏。

後來,有人問小提琴手:“你當時那麼需要一筆學費,為了賺夠這筆學費,你不得不每天到地鐵站拉提琴。那你為什麼不把那50萬元的獎票留下呢?”

小提琴手說:“雖然我沒錢,但我活得很快樂;假如我沒了誠信,我一天也不會快樂。”

看了上麵的故事,你肯定認為誠信絕對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誠信是無價的。不講誠信,也許能給你帶來眼前的“小利”,而失去的卻是“大節”,既而失去“大利”,而擁有誠信,也許會失去一時的利益,但是卻贏得別人終身對你的信任。

誠信宣言:

誠信是每個人的“通靈寶玉”,須臾不可淡漠,更不可丟棄。誠信“金不換”,方可換得金,賺得銀。深諳此理,正與財富無緣?

四、“誠信報告”,求職敲門磚

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裏值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英國)毛姆

有這樣一則求職故事:某企業老總擬招聘一名保安部部長,當時來應聘的四十多人中有警察學校的畢業生、有退伍軍人、有大學畢業生、還有極個別的待業青年。最後入選的卻是一位僅有高中文憑且貌不出眾的待業青年。

有人問何故,老總說:“我喜歡他老實、誠實。”

原來,該企業老總在察看求職材料時,發現有的附帶著假學曆,有的過於誇大自己的實力等,唯獨那個僅有高中學曆青年的材料寫得真實,沒有摻假。

約見交談之後,這位樸實憨厚的求職者給老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事後經過明察暗訪,證實了他的人品不錯才聘用的。

任何時候,誠信都可以使你贏的他人的信任。試想,有哪個老板願意自己的部屬不誠實?有哪個老板會對沒有誠信的人信賴?

在人才招聘市場外的複印店裏,你經常會發現這樣的現象:不少求職者將自己的“畢業證書”、“自薦表”、借用的“獲獎證書”,經過一番加工,依靠複印機的神奇功效,迅速“拷貝”出產一個個優良、全新的“自我”證明。

這種狀況讓求才的企業分外頭疼。誰來鑒定人才的誠信?上海市率先為求職者建立誠信檔案,為用人企業開具誠信報告,以此來逐漸規範人才市場的誠信行為,首開先河。如果求職者不講誠信,很有可能因為“誠信檔案”和“誠信報告”中的“劣跡”而找不到工作。

據某人才服務中心人才業績檔案部負責人介紹,他們已接受了多家用人單位的委托,對三百多位擬錄用的人員進行誠信調查,結果竟有30%左右的被調查者提供的簡曆材料有出入。在對這些人才進行誠信調查時,應聘者誠信不夠的表現多種多樣,如誇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績,私造假學曆、假文憑、假職稱、假證書,從不說自己的過錯和不光彩經曆等。當公證的誠信報告提交到用人單位時,應聘者的求職願望也就此破滅。

有一個外企應聘者在求職信中寫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時,寫了喜歡旅遊和攀岩,其實此人很少外出,對攀岩更是一無所知,但為了以具有冒險精神及前衛形象吸引招聘者,故意加了這兩條。後來在麵試中,主考官談到自己也是個攀岩愛好者,但對攀岩中的一些應急技巧卻不甚了解,想與該應聘者切磋。應聘者立即麵紅耳赤,手足無措,不得不承認自己說了謊。主試者非常生氣,立即拒絕錄用他。

隨著人才流動的加劇,人才職業道德的缺失已為企業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員工離職時不辭而別,或是拉走一幫骨幹人才,或是帶走企業的商業機密,或是卷走公司財物,或是留下一堆爛賬……此類現象讓國內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相當頭痛。而像借公司的錢不還、違規操作給企業帶來損失等問題更是屢見不鮮。

誠信即誠實信用,是言行和內心思想一致,不虛假、講信譽。在職場上受到青睞的是那些既有真才實學,又有良好職業信用的人,而職業信用的重要意義絲毫不亞於商業信用。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留學生在德國乘地鐵,發現護欄很矮,就自以為聰明地躍欄逃票。但當他找工作時,麻煩來了——很多用人企業在查到這個不良誠信數據後說,你連地鐵票都逃,誰敢錄用你?讓那些職場不誠信的求職者多向那些取得成功的企業家學習學習。鬆下幸之助當年因為著裝太差,屢次應聘都被淘汰,但鬆下沒有喬裝打扮,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再應聘,最後以誠心感動主考官,這種誠信和執著的精神才是最值得學習和效仿的。

對於企業來說,其實更歡迎誠實的求職者,中國台灣“半導體之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說過,誠實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特質,如果讓他選擇求職者,他一定選擇有誠信的人。因為個性誠實、耿直且積極努力的人,工作績效自然出色。著名的英特爾公司更是明確地把“摻水”簡曆看成招聘中的大忌。凡是在簡曆上弄虛作假者,在英特爾的主考官麵前均不能過關。因為這些負責招聘的主考官們,都是部門經理,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偽造的東西很容易被他們看出來,如果發現應聘者弄假,不管他有怎樣的能力和資格,都會被淘汰。

因此,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求職者應當切記,誠實守信永遠是第一位的,它是一個人的第一美德。千萬不要玩弄所謂的“把戲”,忘掉誠信這個根本。

誠信宣言:

誠信是求職者思想道德的根本。誠信是一種優良品質,是社會要求人們遵守的一種行為規範,它帶有某種程度的強製性。如果求職者們在這方麵有欠缺的話,希望能加強積累。畢竟誠信社會是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信用製度的建立是大勢所趨。

五、鬆下——你不誠實,我不要你!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後心正。《大學》

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學曆並不高,從一個3人的小作坊起步,經曆了半個世紀的奮鬥曆程,使鬆下電器發展成為擁有職工2.5萬人,年銷售額超過300億美元的電器製造商。他自己則認為除了運氣好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是個弱者,從小既非生在富貴之家,也沒受過高等教育,正因為這樣,他經曆了人世的酸甜苦辣,在摸索和實踐中產生了自己的主見和獨特的管理思想。他有很多企業管理思想為現代的企業家所推崇和應用,鬆下先生有“經營之神”的美譽。

鬆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製造產品之前先製造人。”那麼鬆下是如何製造人的呢?“你不誠實,我不要你!”這是鬆下公司在招聘過程中一貫堅持的原則。鬆下認為,誠實的態度是取得他人信任和理解的首要前提。

據鬆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的人事部負責人說,他見過成千上萬的求職者,聊幾句話就能判斷一個人的誠實程度,而誠實在鬆下公司看來是除了學曆以外最重要的條件。

在招聘人員的時候,一般都會這樣問求職者:“你進公司後,要從基層工作開始一直做3年,你能接受嗎?”這時,許多求職者會毫不猶豫地答:“能。”但這樣的員工鬆下是不會要的,因為這樣的人大多沒有抱負;有的求職者會這樣說:“我就是要從基層做起,再一步一步往上走。”這樣的求職者鬆下還是不會要的,因為這是故意討人喜歡的回答。鬆下公司隻想要真實的回答,例如求職者對自己發展方向的預期等。真話也許不好聽,甚至聽了會讓人不滿意,但正是鬆下公司所需要的,因為這有利於對應聘者做出正確評價,這種評價也是錄用員工與否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