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乘馬》篇曰:“非誠賈不得食於賈,非誠工不得食於工,非誠農不得食於農,非信士不得立於朝。”隻有以誠實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方可事業有成。所謂“為事不以誠,則事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無數次聽到這樣的教誨:成事先成人,一個人無論成就多大的事業,人品永遠是第一位的。而人品的第一要素就是誠信。誠信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對所從事職業的忠誠,對上司、對公司的忠誠。你喜歡一個沒有信譽的人嗎?你會提拔一個不忠誠的人嗎?不會,所以如果你想被重用,如果你想成功,你就必須忠誠,必須講誠信。故誠信是成事之本,也是立足之根。
一、誠信,職場立足的根本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戰國)孟子
誠信是一張金質名片,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首先給人的印象是光明磊落,富有責任感和穩重感。同樣的,一個講究誠信的公司,也會給人良好的口碑和信譽,吸引各種人才的加盟。如今,就業競爭激烈,在每個求職者起點都差不多的情況下,誠信就成為最大的競爭武器。手握這張名片,無論於公於私都將無往而不利。你以誠待我,我以誠相應,一時的失信,十倍的努力都是無法補救的。
國外一家著名的企業需要招聘銷售主管,前來應聘的人很多。經過幾輪的篩選,到最後一輪時隻剩下了三個應聘者。其中一個叫約翰·卡爾的幸運者忐忑不安地走進了最後的考場,還沒有坐定,人事經理就一臉驚喜地跑過來抓住約翰·卡爾的手,並給了他一個深深的擁抱,“我可找到你了!”經理激動地說。然後,就轉頭對女秘書說:“就是這個年輕人在公園湖裏救了我的女兒,不留姓名就走了。真巧又碰到他了。”約翰·卡爾當時感到一臉迷惑,並感到了渾身發熱,他仿佛看到幸運女神在向自己微笑。但他馬上鎮定了下來,對還在激動的經理說:“不,先生,您認錯人了。”“認錯了?不,不,我記得那個年輕人臉上也有這樣一顆痣的。”約翰·卡爾此時更加坦然了,“您是認錯了,先生,上周我根本就沒有去過那個公園。”
兩天後,約翰·卡爾去公司任職,他關心地問經理的秘書:“經理女兒的救命恩人找到了嗎?”秘書大笑起來:“什麼救命恩人呀?經理根本就沒有女兒。”
約翰·卡爾以自己的誠實贏得了他渴望的理想工作,可以想象,如果他以救命者的姿態出現,那他隻能慘敗出局。
在當前巨大的就業壓力下,好多求職者找工作時先“保底”、後擇優的做法比較普遍。這讓很多用人單位麵臨求職者毀約和不誠信的苦惱。從調查結果看,有38.6%的單位曾遇到過求職者毀約。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從參加招聘會接收簡曆,再到筆試、麵試,用人單位為了招募到合適的員工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求職者毀約造成的直接後果是用人單位必須重新開始新一輪招聘,招聘成本大大增加,使用人單位陷入被動的境地。一般求職者提出毀約的時候,招聘活動都已結束,原來候選名單上的求職位者,多半已經和其他單位簽約,如果再從這些人中挑選人員來填補空缺,就可能造成新的毀約,形成就業市場上的惡性循環。
小於是已工作兩年的教育培訓老師,因為嫌原來的公司幹活太累,想出去再換一個單位。由於他是研究生學曆又有工作經驗,他很快在天津某教委直屬教學研究部門找到了工作,月薪2500元。小於很高興地交了押金,簽了聘約。
離下半年開學還有一段日子,小於到北京去玩,同時到幾所大學詢問了招收教師的情況。很湊巧,北京有一所著名大學需要小於這類專業的研究生,月薪可以拿到3500元,還有教師宿舍分配等。這對他極有誘惑力,權衡比較後,就動了毀約的心思。第二天,小於跟天津那家教學研究部門打了個電話,說願意交違約金毀約,那邊也沒有什麼意見。小於說,他當時想,天津那個單位也是很多求職者的熱門,他們不會太在乎。
可是當小於興衝衝地到北京這所大學簽約,人事處處長看了他的求職信後,立即將其個人資料輸入人事管理檔案,隨後那位處長卻對小於說不能錄用他了。小於問原因,原來人事處處長通過了解得知,小於與天津那家單位才簽了兩天就毀約,他們不歡迎為了待遇就隨意毀約的人。
小於很是後悔,但是能怪誰呢?隻能怪自己太看重經濟利益,隨便毀約,忘了做人的本分,忽視了做人的誠信,其結果隻會自找苦吃。
現在眾多求職者把先簽一個工作“保底”視為當務之急,卻又在不停地挑選著自己最佳的歸宿。盡管也有用人單位對此表示理解,但多數用人單位認為,毀約是一種非常不誠信的行為,求職者通過毀約盡管能獲得一份看上去不錯的工作,但卻影響到今後的職場生涯的誠信度。
曾有媒體報道,深圳一家知名公司發生了一起持假文憑者卷款逃跑的事件,在深圳市企業間廣為流傳,令很多企業心有餘悸。於是,凡招聘到新人,都要將所招聘對象的文憑拿到驗證中心去驗一下。對於有的老員工,本來企業已經很了解,但在要提拔重用的時候,似乎覺得又不了解他了,生怕日後出了問題,因此也要將他的文憑拿去驗明正身。
雖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企業的如此做法給人杯弓蛇影的感覺,但這不正是有些人的欺瞞作假行為所導致的嗎?信任是雙向的東西,互相以誠相待,自然皆大歡喜;但凡發現一方心存欺騙,另一方便會以十倍的警覺來防範,這樣各自如履薄冰的合作,想必是不會長久的吧。
假文憑的“殺傷力”有這麼大,其他形式的欺騙又何嚐不是如此呢?有的求職者為了得到一個夢寐以求的職位,給自己編造出種種本領,偽造各種證書,或者誇大自己的能力。比如對於某個項目,明明隻是參與其中做了點零活兒,寫到簡曆上自己卻成了“主持”。這樣,也許能夠一時蒙騙過關,而當時間一長,開始接受考驗的時候,也隻能是原形畢露,弄不好還要醜態百出。如果用人單位不去追究,直接炒魷魚也就罷了,如果碰上一個一本正經的公司,還要在勞動手冊上添上一筆,那可真是得不償失了,不過,這種下場也是咎由自取,沒有人會同情。所以也難怪,現如今稍微講究一些的企業在招聘人才時都是層層把關嚴格考察了。
君子坦蕩蕩。既然踏入職場,就說明已經是一個成熟自立的人,應該對自己的一切負責。以誠信立足,憑真本事吃飯,應當是每個職業人心裏的一杆秤。
誠信宣言: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誠信已經遠遠超出了道德的範疇,成了在職場立足的根本。作為一個職場新人來說,保持誠信的美德比什麼都可貴。
二、員工誠信與公司誠信並行
自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北宋)楊時
美國著名的百萬富翁、慈善家安德魯·卡耐基曾經說過:世界上很少有偉大的企業,如果有,那就一定是建立在最嚴格的誠信標準之上的。而企業的誠信正是建立在員工絕對誠信的基礎之上。美國公共關係協會曾經推薦過一個名為“35次緊急電話”的案例,它成為世界性公共關係的經典案例:
那是在日本東京奧達克餘百貨公司的一天下午,售貨員彬彬有禮地接待了一位來買唱機的女顧客。售貨員為她挑了一台未啟封的“索尼”牌唱機。事後,售貨員清理商品時發現,原來是錯將一個空心唱機貨樣賣給了那位美國女顧客。於是,立即向公司警衛作了報告。警衛四處尋找那位女顧客,但不見其蹤影。經理接到報告後,覺得事關顧客利益和公司信譽,非同小可,馬上召集有關人員研究。當時隻知道那位女顧客叫基泰絲,是一位美國記者,還有她留下的一張“美國快遞公司”的名片,據此僅有的線索,奧達克餘公司公關部連夜開始了一連串接近於大海撈針的尋找。一連打了32個緊急電話,向東京各大賓館查詢,毫無結果。後來又打了國際長途,向紐約的“美國快遞公司”總部查詢,深夜接到回話,得知基泰絲父母在美國的電話號碼。
接著,又給美國掛國際長途,找到了基泰絲的父母,進而打聽到基泰絲在東京的住址和電話號碼。幾個人忙了一夜,總共打了35個緊急電話。
第二天一早,奧達克餘公司給基泰絲打了道歉電話。幾十分鍾後,奧達克餘公司的副經理和提著大皮箱的公關人員,乘著一輛小轎車趕到基泰絲的住處。兩人進了客廳,見到基泰絲就深深鞠躬,表示歉意。除了送來一台新的合格的“索尼”唱機外,又加送著名唱片一張,蛋糕一盒和毛巾一套。接著副經理打開記事簿,宣讀了怎樣通宵達旦查詢基泰絲住址及電話號碼,及時糾正這一失誤的全部記錄。
這時,基泰絲深受感動,她坦率地陳述了買這台唱機,是準備作為見麵禮,送給東京婆家的。回到住所後,她打開唱機試用時發現,唱機沒有裝機心,根本不能用。當時,她火冒三丈,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立即寫了一篇題為《笑臉背後的真麵目》的批評稿,並準備第二天一早就到奧達克餘公司興師問罪。沒想到,奧達克餘公司糾正失誤如同救火,為了一台唱機,花費了這麼多的精力。這些做法,使基泰絲深為敬佩,她撕掉了批評稿,重寫了一篇題為《35次緊急電話》的表揚稿。
《35次緊急電話》的表揚稿見報後,反響強烈,奧達克餘公司因一心為顧客而聲名鵲起,門庭若市。奧達克餘公司將一樁壞事變成了好事,不僅挽回了公司的信譽,而且還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後來,這個故事被美國公共關係協會推薦為世界性公共關係的典範案例。
千裏馬也有失蹄之時,由於企業在極其複雜的現實環境中運行,因此,很難對運行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做出完全準確的預見。這樣,難免會有失誤的地方,並自然而然會使組織形象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問題在於,事情一旦發生,應當如何對待?奧達克餘的做法是值得企業學習的,他們對待自身的失誤,樹立了正確的態度:亡羊補牢,向公眾表明解決問題的誠意,求得公眾的諒解和合作,使失誤對組織形象產生的損壞減少到最低限度,並由被動變為主動。
奧達克餘公司用35個緊急電話成功地避免了公司可能出現的公共關係危機,並且贏得了美名。試想一想,如果奧達克餘公司的那位售貨員不講職業道德,當時不把這事情向上級彙報;如果企業的經理在得到消息後不把企業的誠信放在第一位,沒有嚴格執行企業的承諾,那麼這整個故事又將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其實答案是明顯的,奧達克餘公司肯定是名譽掃地。
企業員工的誠信給企業帶來了名譽和效益,反之則會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名譽的損壞。德國某在華赫赫有名企業的采購部員工一夜之間集體離職讓公司束手無策,生產受到嚴重影響;浙江某廚具製造集團一位大學畢業不久的外銷員故意將發往歐盟的十多個集裝箱發往美國讓公司的經濟遭受巨大損失和名譽的損壞;至於通過很多程序才進入公司僅工作幾天的新員工帶著公司重要資料不辭而別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因此,作為一名企業的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和誠信是很重要的,做事先做人,這是起碼的道德標準。同時,企業也要對員工講究誠信。我們很多企業一談到誠信,隻講員工對公司的忠誠,企業根本不反省自己對員工對其他合作夥伴是否誠信,是否有忠誠度。其實誠信是一種平等的互利雙贏模式。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是員工應盡的義務,而企業言而有信、坦誠對待員工也是責無旁貸的。這就需要打造一種誠信的企業文化,把忠誠度或誠信當成企業、員工個人的立身之本,從日常的一言一行做起,充分體現誠信的文化內涵。試想,員工麵試時約定工資為1500元,在發放時隻發1100元;按公司明文規定的業務提成辦法可以提傭金15萬元,在兌現時隻發了8萬元,這樣會換來員工對你的忠誠嗎?還有一種企業,放任甚至鼓勵員工對客戶能蒙就蒙,能騙就騙,用這種方式訓練出來的員工對公司能有忠誠度嗎?所以,誠信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導向,不但要對員工進行引導,企業更應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誠信宣言:
沒有員工的誠信就沒有企業的誠信,無論企業將其產品或服務誠信口號喊得多麼響亮,沒有願意執行這些口號的員工,再多的口號都是空話,而這也將損毀企業的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