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尚德非常感動,回到軍營後講述了自己在阜康錢莊的經曆,使阜康錢莊的聲譽一下子就在軍營中傳開了。許多軍營官兵把自己多年積蓄的薪餉甘願“長期無息”地存入阜康錢莊。當時胡雪岩的錢莊是新開的,根本沒有多少資金流通,可以說軍營中官兵的這些存款成了阜康錢莊的“第一桶金”。
後來的事實也充分證明,胡雪岩的做人的確是仁義盡至,講信用講到了家。羅尚德在戰場上戰死前,委托兩名同鄉將自己在阜康的存款提出,轉至老家的親戚家。羅尚德的兩位同鄉沒有任何憑據,就來到阜康錢莊辦理這筆存款的轉移手續,阜康錢莊在證實了他們確是羅尚德的同鄉後,沒費半點兒周折,就為他們辦了手續。就是從這一點上,我們就能看到胡雪岩仗義而守信用的人品。
民間有一句“善始善終”的老話,講得無非都是做人貴在堅持到底的道理。同樣的道理,對於生意人來說,一時一事講信用並不難,難的是始終如一地講信用,特別是在自己處於困境的情況下,就更是考驗一個人是否講信用的關口。
胡雪岩做人講信用,可以說是始終如一。因此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強,逐漸積累了萬貫家財,在晚清商界頗有影響。誠信宣言:
誠信是商人步入市場的通行證。一諾千金,信用至上。誠信是立足的根本,以誠相待取信於人。信用比金錢更重要,隻有守信用,生意才能做長久。
七、當以誠信表率示人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中國香港)李嘉誠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企業要誠信,領導做表率。很多企業都是因為沒能建立起領導者和員工之間互相信任和依賴的關係,從而在建立企業文化的工作上才屢屢失敗。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喪失了員工的信任感,那麼這個企業無論花多少精力財力來塑造企業文化,恐怕都會流於形式。
在這方麵,“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給我們很大的啟發。曹操堪稱一代梟雄,他統領軍隊以誠信表率示人的故事留下了美名。
公元199年,曹操準備和袁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進行戰略決戰。戰前,曹操精辟地分析了雙方形勢後,認為:“我雖不及袁紹兵多地廣,但我軍號令嚴明,故能以少擊眾。”奪取決戰的勝利,必須進一步整肅軍紀,於是命令“全軍將士,上至統帥,下至馬夫,行軍訓練,不準踐踏莊稼,不準打罵百姓,不準調戲女子,不準倒犯民利,違令者斬首。”從此,部隊行軍訓練十分謹慎,遇有麥場,騎兵下馬,扶麥而行。百姓見狀,交口稱讚。
說來也巧,曹操一次出巡,偏偏他乘坐的戰馬在途中受驚,躍入麥田,踐踏一片麥苗。曹操忙從馬上滾下,立即下跪,請求掌管軍法的主簿按軍令斬首示眾。
主簿覺得統帥乘騎踩了麥苗,是因為馬突然受驚不是故意踐踏莊稼,不能以斬首論處,便對曹操說:“按照《春秋》大義,法不加尊。您身為全軍統帥,雖犯軍令,亦不能斬首。”曹操聽後氣憤地說:“什麼《春秋》大義?我身為統帥,自己製定法令,自己違法而不受懲罰,那怎能統馭部眾?”
主簿又解釋道:“統帥違令,非同小人,可以免刑。”曹操見主簿不敢軍法從事,便自拔佩劍,意欲當眾自刎。眾將驚慌不已,還是主簿手疾眼快,一把奪下曹操手中的寶劍。諸將紛紛跪下求道:“曹公,您身為全軍之首,宏圖未展,壯誌未酬,怎能輕生?若將你斬首,全軍將士何人統帥?當今天下何人統一?”
曹操聽了眾將勸慰,深深地歎了一口氣,懇切地說:“我雖不能斬首,但一定要加刑。”說著,又奪回利劍,刷的一聲將自己的頭發割下一大把,擲在地上,以代斬首,接著又下令傳諭三軍:統帥戰馬踐踏麥苗,本當斬首,眾將不允,遂割發代首,務望全軍將士嚴守軍法。
全軍將士得知此事,十分佩服曹操嚴於律己的精神,自覺遵守紀律。不久,曹操統率的這支訓練嚴格,軍紀嚴明的二萬精兵,一舉擊敗袁紹十萬眾兵,取得官渡決戰的勝利。
現在的人覺得剪頭發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在當時的人看來,“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頭發是從父母那裏繼承來的,隨便割掉頭發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是不孝的表現。因此,人們都認為,曹操當眾割頭發和砍頭意義同樣重大,的確做到了以誠信表率示人。
領導者應當明白,建立威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自己的誠信獲取下屬員工的誠信。領導者隻有做到了自己誠信,才能夠稱得上以誠信表率示人。對於誠信,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特別是領導者的一言一行,對於員工有著非常強烈的示範效應和導向作用,所以領導者要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爭做員工誠信的表率。
對於領導者來講,誠信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不說假話,不報假賬,不闖紅燈這些必需的義務,也不僅僅是沒有違反誠信的公約和規定。而是除了客觀的義務,還應該在主觀上做得更好。比如領導者是不是兌現了對下屬員工的承諾?再比如承諾的任務和目標是不是完成了等。這些都是對領導者更高一個層次上的誠信要求。
誠信宣言: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行,也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條件。隻有誠信的領導者,才能帶出誠信的員工,才能創造出企業的誠信品牌。
八、留人先留心,對下屬誠心相待
管理者應去掉權力意識,對下級要以誠相待。——(日本)土光敏夫
對待下屬,作為領導要以誠相待,就是要開誠布公,將情況向下屬介紹清楚,誠懇地表達自己合作的願望,不打小算盤,不搞使別人對自己感到可信、可親,可以長期建立合作共事的良好關係,這是與下級協調一致很重要的基礎。以誠相待,就要能替別人著想,與下級交往,要想一想怎樣幫助下屬解決困難,是否了解下屬的成績和苦衷,是否調動了下屬的積極性等。千萬不能隻想自己,不顧別人,那樣是很難得到別人支持的,即使得到了,往往也不過是“一次性處理”而已。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在他的《關愛人》一書中寫道:“一個能夠從細微處體諒和善待他人的人,一定是一個與人為善的人,必定有很好的人緣關係,這種人緣關係就是他成功的基石。”李嘉誠這樣說過:“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李嘉誠叱吒商場幾十年,經久不衰,與其對人才常懷仁愛之心不無關係。
在企業創辦不久,為了降低成本改善經營狀況,李嘉誠的企業被迫大量裁員。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裁員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李嘉誠卻認為,員工失去工作就意味著沒有了生活來源。從艱辛中走過來的李嘉誠對此體會尤深。李嘉誠坦誠地承認,自己經營上的失誤導致了裁員。他在向被辭退員工及家屬表示歉意的同時承諾,隻要經營出現轉機,願意回來的員工,仍然能在公司找到他們的職位。李嘉誠有諾必踐,相繼返回的員工都能用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姿態從事本職工作。
在亞洲金融風暴波及中國香港的時候,長江實業公司員工的公積金因外放投資受到不少損失。按理,遭遇這樣的天災大家隻好自認倒黴。可李嘉誠卻動用個人資金將員工的損失如數補上。寧可自己受損,絕不讓員工吃半點虧的真情義舉,這樣的企業老板理當深得人心、深受員工的擁戴。常言道,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應之。李嘉誠用個人的損失,換取了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員工的尊敬、忠誠和感恩。
李嘉誠經常說:“不是老板養活員工,而是員工養活了整個公司,公司應該多謝他們才對。”李嘉誠對跟隨他多年的有功於長江實業的“舊臣老相”,始終懷有感激、善待、報答之心,以恩、以德相報,真情切切,感人至深。
盛頌聲是輔助李嘉誠從創業到公司發達的勞苦功高的元勳之一。幾十年來,盛頌聲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為長江實業的發展壯大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李嘉誠除了提拔他任長江實業的董事副總經理外,還委以負責長江實業公司地產業的重任。當盛頌聲舉家移民加拿大離開長江實業時,李嘉誠專門舉辦了盛大的酒會為他餞行,令盛頌聲十分感動。李嘉誠在處理公司高管人員離職時,還給他們以低價購入長江實業股票的機會,讓下屬分享公司的利益,使得公司擁有極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記黃埔原董事行政總裁馬世民離職時,用8.19港元/股的價格購入的一百六十多萬股長實股票,當日就按23.84港元/股的市價出手,淨賺兩千五百多萬港元。據香港稅務局公布的1999—2000年度的前10名“打工皇帝”所交納的薪俸稅金額來推算,前10名的“打工皇帝”中,出自李嘉誠旗下企業的就占了4位,其中和記黃埔董事總經理、香港電燈副主席、長江基建副主席、長江實業執行董事霍建寧更是名列“打工皇帝”榜首。李嘉誠給長實高層經理人士的高薪俸祿,既是“人有所值”的體現,又是“厚待人才”的結果。李嘉誠說過:“長江實業能擴展到今天的規模,要歸功於屬下同仁的鼎力合作和支持。”熟諳中國傳統文化的李嘉誠是真正能夠理解“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的道理的。李嘉誠創建巨大商業帝國的過程,充分證明了這樣的用人準則。李氏企業集團低於百分之一的人員流失率,就是其企業極強凝聚力的最好證明。
在商界,許多領導都深刻地體會到這樣一個道理:做人的工作必須真誠相待、實心實意,領導者隻有實實在在、表情和悅、將心比心、以心換心、換位思考,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尊重員工,隻有尊重員工,員工才會尊重你,尊重員工最主要的就是要“誠”。同時,領導者還要虛心聽取員工的建議和批評,營造一個讓職工心情愉快、暢所欲言的環境,在企業架起感情橋梁,使員工自願傾吐思想深處的東西,從而抓準思想脈搏,有針對性地進行雙向交流,增強思想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誠信宣言:
對於領導者來講,要想留住人才,必須給予人才應有的尊重,待人以誠。領導者應虛懷若穀,平等待才,坦誠相處,充分尊重人才的個性人格,這樣人才就會“士為知己者用”,盡顯其才。
九、寧可賠錢,也要講究誠信
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是即使再說實話也沒有人相信。——(希臘)伊索
有一個年輕人在大學畢業之後,和幾個同學開辦了一家電腦耗材公司。經過兩年多的拚打,他成為一個擁有八十餘萬元資產的小老板。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他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一個皮包公司利用一份假合同騙走他們公司很大一筆錢。由於資金周轉困難,他們的公司在堅持了不到半年,便被迫宣布破產了。
當他和那幾個合夥人商量今後的出路時,紛紛表示要到外地發展,離開這個讓他們傷心的地方。但是,他卻選擇留下來,為此他要承擔公司30萬元的債務。
盡管在這個艱難時刻,那些債權人並沒有找上門來逼債。但是幾天後,十幾位債權人都驚訝地接到他打來的電話。他誠懇地表示,在半月之內,會把所有的債務償清。
然後,他毅然決定將自己一處位於黃金地段且極具升值潛力的房產低價賣了出去。果然,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裏,他用賣房產的35萬元償清了30萬元的債務。
他一言九鼎的行動,深深打動了那些債權人,他們都把他視為真誠可交的朋友。在那一段陰鬱的日子裏,他幾乎每天都能接到那些朋友給他打來的電話,有的找他吃飯散心,也有的給他介紹一些生意朋友,並為他以後的創業出謀劃策。
第二年,國內一家有名的企業管理軟件公司的一位主管人,聽到他賣房還債的事情後,非常感動。之後,那位主管人主動找到他,要求他代理自己的產品,但前提是需要60萬元的啟動資金。而在當時,他全部財產加起來還不到8萬元。
當他的那些朋友得知此消息之後,在不到2天的時間裏,竟湊齊70萬元,支援給他。很快,他的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
他堅守誠信經營的宗旨,決不允許下屬從客戶手中賺取一分昧心錢。因此,他們公司贏得了眾多客戶的信任,生意日漸紅火起來。在以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還清了借來的啟動資金。
而後,又經過半年多的搏擊,他們公司已經擁有了二百餘萬元的資產,成為業內一家效益良好的小型企業。
誠信,是一種無形的財富。在某些時候,誠信顯得比金錢更加珍貴,寧可賠錢,也要講究誠信,這是作為一個成功商人的基本品質。
1993年,一位從廣東來的商人在北京中關村與人合租一個小門店,那時,他們的資金隻有3000元,在這種環境下,他做起了自己的工T生意。
第一筆生意居然是一個20萬元的單子。一個河北人來北京購買電腦,聽到廣東商人的報價,河北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價格低得難以想象。
簽完單子,廣東商人才發現自己把價格報錯了,假如繼續做這筆買賣,他將賠一萬多元。這時候,他猶豫了,麵前有三條路:第一條是守信譽,做一個誠信的人,繼續把生意做完。第二條是和對方講明原因,讓他把差價補上。第三條是把這筆單子推出去,就說不做了。
經過幾天的思考,他再三權衡,作出一個重要的選擇:走第一條路。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河北人知道後,頗受感動,又把一百萬元的合同給了他。此時,中關村電腦配件的價格,和小孩子的臉一樣變得快,已經狂降下來。可想而知,廣東商人用自己的誠信贏得的,豈止是幾十萬元。以後,他用這筆資金打開市場,終於成了工T業的精英人物。
後來有人開玩笑地問他,淘到第一桶金賺了多少錢?他說:“我沒有賺,而是賠了一萬多元。但是,我淘到一桶成色十足的金子,那就是誠信。”
在市場經濟社會做生意,大家心裏都清楚誠信是第一位的,你可以暫時沒什麼錢,甚至在生意時賠錢折本,但不能沒有誠信。那麼,在古代農業社會,做買賣需要誠信嗎?回答是肯定的。
陶四翁,是南宋杭州錢塘人,他以開染坊為生,為人忠厚,誠實守信,其聲譽在鎮上有口皆碑。
一天,有人來推銷染布用的原料紫草,陶四翁並不懷疑,就用四百萬錢通通買下了那些紫草。不久,一個買布的商人來店裏進貨,看見了這些紫草,便告訴陶四翁說這些都是假的。陶四翁大吃一驚,還有些不相信。商人教了陶四翁一些檢查紫草的方法,陶四翁照商人說的一試,果然都是假紫草。這時商人說沒關係,這事包給我了,假紫草仍然可以用來染布,價錢便宜點拿到市場上去賣掉就行了。第二天,商人再來進貨時,陶四翁卻沒有擺出一匹染布,他還當著商人的麵把那些假紫草全都燒了。這對當時並不富有的陶四翁來說真的是十分難能可貴。
陶四翁寧可自己受損失也不去坑害別人,用高尚的品質言傳身教。他的子孫們也像他一樣誠信不欺,最後都成了大富商。誠信宣言:
經商亦同做人,以誠實為本,堅持質量第一,維護自己的信譽,不弄虛作假。先做人,後經商。以信用為上,取信於人,寧願賠錢也不做玷汙招牌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