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夜逛老街(1 / 1)

55.夜逛老街

這樣古色的街區在城內大致是獨一無二的,一樓一底的木屋建築依稀還保留著十幾年前南充風物的原貌。剛剛工作那些年,老街是我常去的地方。近年來,這帶的街區幾經滄桑,先前的繁華早便是不可複睹了。

舊城改造的消息重又勾起了我的老街情結,前些天,約了南充日報的紅濤先生,去西山腳下的豐登路看道旁的楊柳。正好是春風沉醉的夜晚,一時興起,我們又叫得了一輛人力三輪,直往大南門方向的老街而去。這裏的舊宅多為清明時期的建築,一片片連成社區,似乎遠遠地便能嗅到散發出來的淡淡古香。

茶館是人氣最旺的地方,也最能體現老街的文化特色。在那些物質匱乏的年代,一出戲文一杯清茶,就能讓勞作一天的人們得到休閑的滿足。而今天的川北大地,已經很少能夠看到這樣的老茶館了。大南門一帶的茶館,至今還保留著蓋碗茶具。蓋碗的做工粗糙,自然是比不得宜興的紫砂,也比不得江西的白瓷,但也別有一種古樸厚重的風味兒。茶館用爐火煨有滾燙的開水,小小一盞茶,喝完後,夥計自會來為你沏上。如若能邀約得三五至交聊天清談,香茗一杯,便能夠自得其樂了。老街的茶館,光是紅牆街內便開了好幾十家,生意出奇地好,幾乎家家爆滿。茶客有中年也有青年,更多是上了年歲的老者。老街人愛泡茶館,或許是在老街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那麼一種言之不盡的懷舊情結吧。逛老街,不能不看老街的茶館!

紅牆街中段有處不到20平方的“春秋書堂”,麵積不大,藏書不少,多係品位較高的舊書,可租可售,店主的經營方式也相當靈活。數月前,我和紅濤先生來這小逛的時候,曾見有明代雕版的善本,還有清代康熙年間石刻和水印的古籍殘卷。據店主介紹,他所收購的圖書,特別是文學等社科一類的書刊銷量還相當不錯,就連遠處師院、教院等高校的師生中也有來這兒淘金的常客。滿屋書香的春秋書堂,著實給老街增添了不少文化的氣息。這次夜逛,我們原本打算再去看看,可惜天色過晚,書堂早已打烊了。

老街的夜晚是熱鬧的,茶館酒肆,處處充盈著笑語歡聲;老街的夜晚又是寧靜的,人們要麼步行,要麼以三輪代步,很難聽到汽車的噪音。一個“閑”字,一個“舊”字,似乎最能勾勒出老街的特色。茶館酒肆的清客自不必說,街上過往的路人,也多是邁著方步,幾乎很少看到步履匆匆的行者,這是其“閑”。“舊”字不單指建築的古色古香,它還體現在老街的“傳統”方麵。果山街、解放街、大東街、孔邇街……這些都是大南門一帶風味兒古樸的地方,街道兩旁的店鋪若跟城市新區豪華的大廈相比,至少有20年以上的差距。都市中早已絕跡的公共浴室,木板門外高掛燈籠的大眾旅社,以及至今還打著“供銷合作社”之類招牌,糖果油鹽一一齊備的日雜老店,這些都無不在向人們述說著老街昔日的輝煌和歲月的滄桑。

老街是變化的,老街是發展的,而今,歌廳、網吧等現代文明的產物已經悄然滲入了這片領地。隨著舊城改造的進程,老街和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裏的老街人,定會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譜寫出一曲嶄新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