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山魂

筆會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曾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有機會,就到山裏走走吧,那才是創作的源泉!”歲月如梭,一晃便數年,這位令我尊敬的長者早已用傳奇般的色彩為他的風雨人生路寫下了最後一頁的詩章,但那諄諄教誨卻久久地縈繞心際。

終於,我得到了一個了卻夙願的機會。金秋時節,因工作需要,我以社教幹部的身份來到了搽耳——川北南充這片貧瘠而廣闊的土地。初入山村,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大山的威嚴了。紅土和岩石鑲嵌成莊嚴的封麵,太陽蘸著殷紅的血汁為大地寫下長長的序言。山埡口的風,輕輕地揭開了扉頁,於是,古老的曆史便映入眼簾。

淳樸和憨厚是大山的性格。農戶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但他們對這種“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生存方式卻持有一種天然的隨遇而安、知足常樂的態度。這裏的村民,因為環境的影響,都養成了一種大山般的性格——勤勞而質樸。為了生存,他們不分晝夜地操勞,白日在地裏忙碌了一天,晚上還有幹不完的家務活,即使農閑季節也不例外,仿佛壓根就不知休息是怎麼回事。父輩的血液延續於他們的生命之中,使之得以在黃土地上用那古銅色的脊梁背負起關於明天的希望。他們也有自己的娛樂方式,那就是入夜之後一家人圍坐在14英寸的黑白電視前細品窗外的世界。每當逢場,姑娘們穿紅著綠,邀約自己的夥伴,在集市中挑選喜愛的物品;粗獷的莊稼漢子則悠閑地聚集在鄉場的茶館、酒肆。繚繞的煙霧充斥其間,豪爽的笑聲中蘊涵著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翼。

山民們有自己的信念。不可否認,數千年封建意識的束縛,難以避免地為他們的生活打上了陳舊的烙印。對神靈和圖騰崇拜的現象依然存在。然而,一件看似尋常的小事卻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與該村某農戶閑聊時,我偶然在堂屋的正牆上發現了一張巨幅毛主席畫像。這家的戶主、該鄉鄉鎮企業負責人深情地對我說道:“若非黨的政策好,山村農民又哪會過上今天的好日子!在神壇前供奉主席畫像的遠非我們一家,近半數的農戶都是把毛主席當成神靈膜拜的。”果然,在某村小教師的家中,我也看到了同樣的現象。一樁小事,看似尋常,卻反映了黨在農村政策的深入,也反映了脫貧致富的山民們對領袖的崇敬和對黨的熱愛。

大山是勤勞的,山民是勤勞的;大山是淳樸的,山民是淳樸的;大山是虔誠的,山民是虔誠的。悠悠歲月中,村民們用滿是汗漬的脊梁,以大山般的意誌,撐起太陽,撐起月亮,讓兩顆星球碰撞出生命的火花,點燃了火紅火紅的生活。他們是華夏的支柱,是炎黃的希望,是山之精靈,是一個個不朽的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