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東海使臣(2 / 2)

眼看著便要走近宣王墓,驀地裏空中一聲長笑,宋域沉不覺抬頭望去,卻見那青衣人踏著滿天亂箭,鷹隼一般越過他們的頭頂,撲向陵台,將將撞上那一人多高的墓碑時,左掌在碑上輕輕一按,一個旋身,消去了飛撲之勢,翩然落在碑前,反手將長劍插入背負的劍鞘之中,翻身跪下,自懷中取出三隻碧色玉碗和一瓶清酒,在碑前一字排開,斟上酒,朗聲說道:“東海公主與駙馬遣下臣陸青祭祀宣王,惟願我王英靈不泯、永佑宣州子民!”

三碗酒,一碗祭天,一碗祭地,一碗祭宣王,灑在墓前白石板上,轉瞬間滲入地下。那陸青隨即將玉碗與酒瓶都收入了懷中,重重地叩了三個頭,就著俯身之勢,腳下一頓,飛衝而起,沒入了山林之中,期間竟是頭也不回,對陵台下的三人恍若未見。

這一連串動作做下來,端的是行雲流水、風采翩翩,墓園外的人群,靜了一靜,隨即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叫好之聲。

烏朗賽音圖不由得臉色鐵青。

每年清明,東海公主都會遣人前來祭祀,第一年時,烏朗賽音圖曾經派重兵圍堵祭祀的使臣,將那名王府舊部打成重傷,本意想要活捉之後從那使臣身上尋到東海公主的所在之地,不想仍是被暗中潛伏的同黨救走,過得幾日,更有人夜半潛入宣州將軍府來,在烏朗賽音圖的枕邊留了一封信,信中別無他言,隻有兩句話:

你有雄兵百萬,可以奴役天下;我有三尺長劍,可以縱橫四海。

此言此行,清清楚楚地告訴他:要取他一人的性命,易如反掌。

烏朗賽音圖出生入死、征戰多年才有了今時今日的地位,就算他的繼任者可以屠了宣州滿城來為他複仇,對他而言,又有何意義?

權衡之下,烏朗賽音圖最終退了一步,隻要東海使臣闖得過他設在墓園外的這一關,宣州境內,清明時節任由來去;若是闖不過,生死由天,東海也不得報複。

五年之間,東海使臣每年一換,以至於烏朗賽音圖針對於前一任使臣的布置,頻頻落空。但是今年這一個陸青,明顯是最為強橫的,竟然毫發未傷,便闖入了墓園,懷中所攜的玉碗玉瓶,盡皆完好;舉止之間,更是目中無人、尤為囂張。

終有一日,他要踏平東海!

隻是……

烏朗賽音圖每次在心中狠狠立下誓言之後,總是不得不鬱悶不已地按捺下這一番雄心壯誌。

宋人投誠過來的水軍,號稱三十萬,其實都是靠不住的,不論是征日本還是征呂宋,結果都一敗塗地,蒙古漢子在馬上個個都是英雄,卻沒辦法在海上稱雄;另起爐灶訓練的新水軍,短短幾年之間,還看不出成效。

而且,大海茫茫,就算能夠成功訓出衷心聽命的十萬新水軍,要想在海上搜出幾個人來,隻怕也是如同要在大草原上找幾隻草鼠一般困難,更何況要找的還不是任人宰割的草鼠,而是稱霸稱雄的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