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三章 盛世明君陡駕崩範羌曆險迎校尉(1 / 2)

卻說明帝劉莊在位,已閱十八年,皇子劉炟為馬皇後十分喜愛,早已立為太子,年齡也十八歲了。此外,還有八個兒子,均是後宮嬪妃所生。因諸王年幼童稚,均留在京師,未曾遣到封國。是時,正值秋八月。明帝突然患病臥床不起,在東宮前殿駕崩。一代明君謝世,享年四十八歲。

遺詔說:“不要為我興建寢殿祭廟,可將牌位放在陰太後陵寢便殿中。”漢明帝劉莊遵奉光武帝創建的典章製度,無所變更。皇後嬪妃之家外戚,都不得封侯參政。館陶公主曾為兒子請求郎官之職,明帝不許。他對群臣說:“郎官與天上的星宿相應,派到地方就是一縣之長。如果任人不當,那麼百姓將受其害,所以我拒絕這一請求。”當時掌管皇宮大門的官署公車,每逢“反支日”都不受理奏章。明帝聽說後,生氣地責備說:“百姓擱置自己的農耕桑蠶之業,遠行到宮門拜謁投訴,卻受到這種限製,這難道是為政的本意嗎?”

於是下詔取消了這項製度。尚書閻章有兩個妹妹在宮中是貴人,他本人也很好學,並且精通漢朝典章,早就應該提升要職,但明帝因他是後宮妃子的親屬,竟不用。由於明帝施政得當,所用官吏稱職勝任,百姓安居樂業。遠近蠻夷敬畏臣服,國家繁榮強盛。卻說北匈奴聞知明帝劉莊駕崩,遂對漢朝在西域屯墾的駐軍,發起凶猛的進攻。駐守在車師後國金蒲城的耿恭部,受到北匈奴軍隊的猛烈的進攻。屯守在車師前國柳中城的關寵部也遭到北匈奴軍隊的圍攻。西域都護陳睦,亦因北匈奴的鼓動而被焉耆、龜茲國兵殺害。車師複反叛漢朝,與北匈奴共同攻擊耿恭部,耿恭部處境異常艱難。耿恭在求兵不至的情況下,激勵將士奮勇殺敵。

車師後王夫人先祖為漢人,常常私自通報北匈奴情報給漢軍,又給以糧餉。數月後,糧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耿恭與將士“推誠同生死,故皆無二心”。然而,隨著戰事的激烈進展,多數將士血濺沙場,隻剩餘數十人。北匈奴單於聞知耿恭被圍,糧盡彈絕,必欲降之,就派遣使臣招降耿恭說:“若將軍歸降,即封為白居王,賜善於女為妻。”耿恭乃將計就計,引誘其使臣上城,立即揮劍斬首,炙諸城上。北匈奴官屬望見,遂號哭而去。

北匈奴單於大怒,更發強兵攻城,卻不能下。話說明帝劉莊駕崩,太子劉炟即位,是為章帝。奉葬先帝於顯節陵,廟號顯宗,溢曰孝明皇帝,尊馬皇後為皇太後。遷太尉趙熹為太傅,司空牟融為太尉,並兼錄尚書事。遷蜀郡太守第五輪為司空。第五輪在蜀郡時,政簡刑清,為各郡之最。章帝故選拔任用,俾列三公。一日,忽由西域迭傳警報,乃是焉耆、龜茲二國連結北匈奴攻陷它乾城,將西域都護陳睦殺害。北匈奴亦出兵圍攻柳中城,戌己校尉關寵上書請求救兵。

朝廷方有大喪,未能發兵救援。車師也被北匈奴引誘,背叛漢朝依附北匈奴,並與北匈奴兵共同攻伐戊己校尉耿恭部。耿恭一麵率兵拒敵堅守,一麵遣使求援。那柳中城的關寵已是再三求救援兵。漢章帝詔令公卿大臣會議,商榷西域救援事宜。司空第五輪稱謂嗣君初立,國事未定,不宜勞師遠征。獨司徒鮑昱進議說:“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容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難道朝廷以後就沒有邊事了?北匈奴如複犯漢朝邊塞劫掠,陛下將怎樣調遣兵將呢?戊戌兩校尉所率兵馬僅餘數十人堅守城廓,北匈奴圍之,數旬不下,是其寡弱盡力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盛率精騎二千,多執旗幟,倍道兼程,以赴其急。北匈奴見我援軍至,必不敢擋。用四十天的時間,便可迎還諸軍入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