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 蒲類海邊逞英豪勒石記功垂青史(2 / 2)

崔駰對班固的弟弟班超也十分熟悉,素知班超胸懷大誌。此次班超以假司馬官職,率兵在西域一舉擊潰北匈奴呼衍王的軍隊,奪取伊吾的勝利消息,傳到他的耳朵裏時,他興奮不已,遂揮筆作《安封侯詩》一首,詩曰:戌馬鳴兮金鼓震,壯士激兮忘身命。被光甲兮跨良馬,揮長戟兮彀強弩。從這首詩的字裏行間,顯現出衝鋒進擊、忘我殺敵的雄姿,展現了浩大的陣勢、宏闊的場麵及克敵製勝的英雄氣概,令人震撼和鼓舞。

後來,因班超率兵在蒲類海擊潰北匈奴呼衍王的軍隊,奪取伊吾立下赫赫戰功。伊吾百姓追懷其功德,為班超勒石記功,在東天山北麓鬆樹塘附近,豎立一塊《班超紀功碑》。碑文記述了班超率兵,從北匈奴手中奪得了伊吾這一重大勝利的曆史事跡。但不幸的是這份寶貴的曆史遺產,卻被後來的唐朝左屯衛將軍薑行本,將《班超紀功碑》的碑文磨去,為自己勒石記功,改成《薑行本紀功碑》。唐將薑行本圖方便,竟磨去班超碑文,為自己樹碑立傳,此舉使人大跌眼鏡。

卻說漢朝此次派遣四路大軍征伐北匈奴:竇固、耿忠率兵抵達東天山,擊敗北匈奴呼衍王,又乘勝追擊到蒲類海,徹底擊潰呼衍王軍隊,斬殺番兵一千餘人,取得了奪取伊吾之戰的勝利,並在伊吾西邊的白楊河畔設置了宜禾都尉,在伊吾廬城留下吏士開荒屯守;耿秉和秦彭進攻北匈奴匈林王,行進六百餘裏,至三木樓山而還;來苗、文穆至匈河水上,北匈奴兵眾四散逃走,無所獲;祭彤與南匈奴左賢王信不和,出高闕塞九百餘裏,看見一座小山,左賢王信謊稱為涿邪山,沒發現北匈奴軍隊而返還。朝廷以祭彤與吳棠逗留畏縮不前,下獄論罪,後遇大赦免罪出獄。

祭彤自恨無功,出獄不久,便得病嘔血而死。臨終前,把兒子叫到跟前說:“我蒙受國家厚恩,但沒盡到自己的職責,雖死也感到慚愧,絕不可無功受賞。我死後,從前所得的賞賜,理應一律呈還。你應該繼承我的誌願,參軍到兵營,效死沙場,補償我的遺恨。”囑托完遂辭世。祭彤的長子祭逢,按照父親的遺囑上書朝廷,具呈遺言。明帝已經知道祭彤忠誠,準備重新任用,突聞到祭彤病重身亡,不勝哀悼,遂召見祭逢,詳細詢問其父的病狀,悲歎不已。

待祭彤入葬後,祭彤的第二個兒子祭參遵照父親遺囑,投入竇固營中,隨征西域車師,後文再表。遼東吏民因祭彤以前為太守時,抵禦外寇安邊保民,費盡心血,追憶以前功德,特為其立祠祭奠。且說豐車都尉竇固,前與諸將出討北匈奴,其他將領都無功賞,唯獨竇固率兵至天山,斬獲頗多,加位特進。竇固得有專限權,欲效漢武帝策略,招撫西域諸國,斷匈奴右臂,消弱其力量,欲選出一個智勇雙全的使者,出使西域,前次討伐北匈奴,進擊東天山,追虜於蒲類海,擊敗呼衍王,奪取伊吾。班超尚能執戈前驅,斬獲頗多,得勝回營。班超的軍事才能深得竇固的賞識。因此,竇固就決定派遣班超出使西域,並派遣從事郭恂等三十六人作他的隨從。經過暫短的準備,班超便率領部下,風塵仆仆地向西域進發了。

若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