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會計準則體係在利潤表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利潤表不但提供已實現的利潤指標,而且也提供尚未實現的利潤,利潤表成為資產負債表的有效補充。資產負債表觀在利潤表中的體現主要包括:
一、簡化了利潤表單列項目
我國會計準則體係簡化了利潤表單列項目,《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規定,利潤表不再區分主營業務項目和其他業務項目。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合並,統一在營業收入項目中列示,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合並,統一在營業成本項目中列示。因為主營業務和其他業務所反映的內容在實質上是相同的,在報表中將其合並,不但簡化了報表的編製工作,也充分體現了綜合收益的理念。在實務操作中,應將反映企業經營主要業務的“主營業務收入”賬戶和反映其他業務的“其他業務收入”賬戶合並在利潤表中“營業收入”項目列示。同樣,應將反映企業經營主要業務的“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和反映其他業務的“其他業務成本”賬戶合並在利潤表中“營業成本”項目列示。
與此同時,《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規定,利潤表也不再區分主營業務稅費和其他業務稅費。將原應計入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成本中涉及的相關稅費合並為營業稅金及附加項目,以營業稅金及附加項目單獨列示,綜合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營業務的涉稅總體狀況。因為原計入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的相關內容,與原計入其他業務成本的稅費性質相同,均屬於企業經營活動範疇,在報表中合並,簡化了報表編製工作。在實務操作中,應將反映企業經營業務的主要業務和其他業務應負擔的消費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和教育費附加等,以“營業稅金及附加“項目列示。
二、改變了營業利潤的構成
我國原會計準則規定,企業的營業利潤是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和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加上其他業務利潤,減去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後的金額。我國新會計準則體係改變了原會計準則的企業營業利潤的構成,主要是擴大了企業營業利潤的確認和計量的範圍,將企業的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納入營業利潤。主要原因是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本質上屬於企業營業的範疇,體現企業經營能力的組成部分,因此,新會計準則體係規定營業利潤是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加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減去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和投資收益後的金額。
三、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
我國會計準則體係中《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規定,利潤表新增一項重要項目,即“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反映企業應當計入當期損益的資產或者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的收益。主要是由於資產引入了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屬性引起的公允價值變動導致的賬麵價值與公允價值的差額。由於利潤表新增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使得利潤表全麵反映了企業已實現和未實現收益的總體概況。
在實務操作中,企業應將資產或者負債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導致公允價值與賬麵價值的差額,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中確認和計量,資產負債表日,根據“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的期末餘額,以“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項目單獨在利潤表中列示。
四、增加了資產減值損失項目
我國會計準則體係《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規定,單獨新增一項目,即“資產減值損失”項目。“資產減值損失”項目反映企業各項資產發生的減值損失,主要是指因資產的賬麵價值低於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資產減值範圍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和存貨、應收款項等流動資產的減值準備損失。通過列報資產減值損失項目,利潤表全麵反映了企業的占有和使用資產的保值程度。
在實務操作中,企業應將各類資產發生的減值損失,除了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值外,其他資產減值發生時,通過“資產減值損失“賬戶確認和計量,資產負債表日,根據“資產減值損失”賬戶的期末餘額,以“資產減值損失”項目單獨在利潤表中列示。而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的減值,通過所得稅費用項目列示,不通過“資產減值準備”項目反映。
五、新增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項目
我國會計準則體係中《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規定,新增一項目,即“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項目。“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項目按照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的具體項目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反映的項目。該類項目有助於投資者、債權人等財務報表信息使用者了解企業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程度。
六、增設了每股收益項目
我國會計準則體係中《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規定,新增一重要項目,即每股收益項目。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4號》規定,每股收益是指企業每股普通股在一個會計期間所獲得的淨利潤或發生的淨損失。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屬於股份有限公司專用指標,有助於投資者、債權人等財務報表信息使用者在股本變動時衡量不同時期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主要是為了增強不同企業及同一企業在不同期間業績的可比性。同時,要求在報表附注中詳細披露計算過程,以供投資者投資決策參考。
七、取消利潤分配表
原會計準則規定,利潤分配表作為利潤表附表,是會計報表體係中的構成部分,利潤分配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對實現利潤的分配或者虧損彌補情況的會計報表。我國新會計準則體係取消利潤分配表,要求企業利潤分配結果在報表附注中披露,進一步簡化了利潤表的編製工作,同時利潤分配結果作為所有者權益變動的項目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列示。
第四節 資產負債表觀在現金流量表中的體現
我國會計準則體係要求編製現金流量表,充分體現資產負債表觀,企業長期持續發展的能力,往往不是由利潤表所反映的財務成果能夠決定的,通常是由企業現金流量的增減變化所決定的,因為現金是企業的血液,隻有企業形成良性循環,企業才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編製現金流量表的現金基礎
編製現金流量表的現金基礎通常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期限短;二是流動性強;三是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的現金;四是價值變動風險很小。其中,期限短、流動性強,強調了變現能力,而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的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則強調了支付能力的大小。根據上述特點,現金流量表編製基礎主要包括:
(一)現金
現金,是指企業庫存現金以及可以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不能夠隨時支付的存款不屬於現金。現金主要包括:
1.庫存現金
庫存現金是指企業持有可隨時用於支付的現金,與“庫存現金”賬戶的核算內容一致。
2.銀行存款
銀行存款是指企業存入金融機構、可以隨時用於支取的現金,與銀行存款賬戶核算內容基本一致,但不包括不能隨時用於支付的存款。例如,不能隨時支取的定期存款等不應作為現金,而提前通知金融機構便可支取的定期存款則應包括在現金範圍內。
3.其他貨幣資金
其他貨幣資金是指存放在金融機構的外埠存款、銀行彙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證保證金存款和存出投資款等,與其他貨幣資金賬戶核算內容一致。
(二)現金等價物
現金等價物,是指企業持有的期限短、流動性強、易於轉換為已知金額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的投資。
上述現金基礎編製的現金流量表,體現企業當期的生存能力以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是資產負債表觀的又一證明。
二、現金流量表的結構
根據企業業務活動的性質和現金流量的來源,《企業會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規定,企業一定期間產生的現金流量分為三類: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現金流量、籌資活動現金流量。
(一)經營活動現金流量
企業經營活動是指企業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以外的所有交易或事項。各類企業由於行業特點不同,對經營活動的認定存在一定的差異。對於工商企業而言,經營活動主要包括銷售商品、提供勞務、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稅費等。對於商業銀行企業而言,經營活動主要包括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同業存放、同業拆借等。對於保險公司而言,經營活動主要包括原保險業務和再保險業務等。對於證券公司而言,經營活動主要包括自營證券、代理承銷證券、代理兌付證券、代理買賣證券等。
(二)投資活動現金流量
投資活動是指企業長期資產的購建和不包括在現金等價物範圍內的投資及其處置活動。不同企業由於行業特點不同,對投資活動的認定存在一定的差異。如交易性金融資產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對於工商企業來說,屬於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而對於證券公司而言,屬於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
(三)籌資活動現金流量
籌資活動是指導致企業資本和債務規模和構成發生了變化的活動。其中,資本既包括實收資本、也包括資本溢價;債務是指對外舉債,包括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以及償還債務等。通常情況下,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等屬於經營活動,不屬於籌資活動範疇。
與此同時,現金流量表也包括補充資料;一是將淨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二是將不涉及現金收支的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重大投資、籌資活動,在報表補充資料中加以說明,如債務轉為資本、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等。三是要求補充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情況。
三、現金流量表的作用
現金流量表是以現金為基礎編製的財務狀況變動表,其編製目的是為了報表使用者提供企業一定期間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於報表使用者了解和評價企業獲取現金的能力,並據以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現金流量表編製的目的充分體現資產負債表觀。現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為以下方麵:
(一)表明企業償債能力及支付企業所有者的投資報酬能力
企業能否償還到期債務、能否向投資者支付股利,不能以利潤表反映的利潤指標的多少作為衡量標準,利潤不能代表企業真正具有的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在實際經濟生活中,有的企業有盈利卻沒有足夠的現金支付工資、股利或者償還債務,有的企業沒有盈利卻有足夠的現金償付能力。究其原因,是由於會計確認和計量采用權責發生製記賬基礎。現金流量表能夠清楚表明企業的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為投資者決策提供更為有效的會計信息。
(二)表明了企業現金收支產生的差異
企業通過編製現金流量表,能夠看出企業在一定期間內有多少現金流入企業,從何種渠道流入,又有多少現金流出企業,這些流出企業的現金用於何處。現金流量表反映了企業現金流入與流出的全貌,便於分析現金產生差異的原因。
(三)能夠評價企業管理當期的現金與非現金投資和理財事項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
資產負債表是一張靜態報表,隻能反映企業在一定日期的財務狀況,不能反映財務狀況變動的原因,也不能反映企業的投資、籌資給企業帶來多少現金,又用去多少現金。利潤表雖然是一張動態報表,但其隻能提供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及其構成情況,也不能反映其理財活動給企業帶來和支付現金的多少。隻有現金流量表能夠反映企業現金的流入和流出信息以及資產、負債、淨資產的變動原因。
(四)能夠評估企業未來獲取現金的能力
現金流量表反映企業在一定期間經營活動、投資活動以及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入和流出動態狀況,說明不同業務活動獲取現金流量的能力。通過現金流量表若幹期信息的比較,可以預測企業未來獲取現金的能力。
(五)能夠提供不涉及現金收支的投資和籌資活動的信息
現金流量表不但能夠反映企業與現金有關的投資和籌資活動信息,對於不涉及當期現金收支但能夠影響企業財務狀況,或可能在未來影響企業現金流量的重大投資活動、籌資活動也在報表附注中加以說明,如債務轉資本、融資租入固定資產等。
第五節 資產負債表觀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的體現
我國會計準則體係對原會計準則的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表進行改造,為了能夠更好的符合資產負債表觀的理念,體現綜合收益的概念,使現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更科學、更合理。
一、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在一定程度體現了企業綜合收益
我國會計準則體係將原會計準則的所有者權益增減表改為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是反映構成所有者權益的各組成部分當期的增減變動情況的報表,其能夠全麵反映一定時期所有者權益變動的情況,不僅包括所有者權益總量的增減變動,還包括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的重要結構性信息,特別是要反映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讓報表使用者準確理解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的根源。同時,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較好的體現綜合收益的概念,所謂綜合收益是指企業在某一期間與所有者之外的的其他方麵進行交易或者發生其他事項所引起的淨資產變動。綜合收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淨利潤;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其中,前者是指企業已實現的並已確認的收益,後者是企業未實現但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已確認的收益。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淨利潤和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均單列項目反映,體現了企業綜合收益的構成。
二、列報格式變化
(一)列報的變化
為了清楚地表明構成所有者權益的各組成部分當期的增減變動情況,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應當按照矩陣的形式列示。一方麵,列示導致所有者權益變動的交易或者事項,改變了以往僅僅按照所有者權益的各組成部分反映所有者權益變動情況,而是按照所有者權益變動的來源對一定期間所有者權益變動情況進行全麵反映;另一方麵,按照所有者權益各組成部分,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和庫存股以及總額列示交易或事項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
(二)列報比較信息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的規定,企業需要提供比較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因此,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還應對各項目再分為“本年金額”和“上年金額”兩欄分別填列。
三、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基本內容
(一)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上年金額欄的內容
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上年金額”欄內各項數字,反映企業上年度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本年金額”欄內規定的各項目的名稱和內容。主要反映企業上年資產負債表中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以及未分配利潤的年末餘額。如果上年度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規定的項目的名稱和數字同本年度不一致的,應進行調整。
(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本年金額欄的內容
1.淨利潤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