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資產減值在我國會計準則中的應用(3 / 3)

預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涉及外幣的,應當以該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結算貨幣為基礎,按照該貨幣適用的折現率計算資產的現值,然後將該外幣現值按照計算外幣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當日的即期彙率進行折算。

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方法是:通常應當根據資產未來期間最有可能產生的現金流量進行預測。采用期望現金流量法更為合理的,應當采用期望現金流量法預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采用期望現金流量法,資產未來現金流量應當根據每期現金流量期望值進行預計,每期現金流量期望值按照各種可能的情況下的現金流量乘以相應發生的概率加總計算。

(2)折現率的確定

折現率是反映當前市場貨幣時間價值和資產特定風險的稅前利率。該折現率是企業在購置或者投資資產時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折現率的確定應當以該資產的市場利率為依據,無法從市場取得的,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計折現率。替代利率可以根據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其他相關市場借款利率做適當調整後確定。調整時,應當考慮與資產預計現金流量有關的特定風險以及有關貨幣風險和價格風險。在預計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時已經對資產特定風險的影響作了調整的,估計折現率不需要考慮這些特定風險。如果用於估計折現率的基礎是稅後的,應當將其調整為稅前的折現率。

估計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時,通常應當使用單一的折現率,資產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對未來不同期間的風險差異或者利率的期限結構反應敏感的,應當適用不同的折現率。

(三)資產減值的確認基礎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十八條規定,有跡象表明一項資產可能發生減值的,企業應當以單項資產為基礎估計其可收回金額。企業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的,應當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由此可見,資產減值的確認基礎包括單項資產和資產組。

資產組是企業可以認定的最小資產組合,其產生的現金流入應當基本上獨立於其它資產或者資產組。許多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難以單獨產生現金流量,因此,以單項資產為基礎計提減值準備在操作上無法實現。資產組的引入解決了上述問題。對於不能獨立產生現金流量的資產,應當按期歸屬的資產組為基礎進行減值測試,計算確認減值損失。

資產組的認定,應當以資產組產生的主要現金流入是否獨立於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的現金流入為依據。同時,在認定資產組時,應當考慮企業管理層管理生產經營活動的方式(如是按照生產線、業務種類還是按照地區或者區域等)和對資產的持續使用或者處置的決策方式等。幾項資產的組合生產的產品(或者其他產出)存在活躍市場的,即使部分或者所有這些產品(或者其他產出)均供內部使用,也應當在符合前款規定的情況下,將這幾項資產的組合認定為一個資產組。如果該資產組的現金流入受內部轉移價格的影響,應當按照企業管理層在公平交易中對未來價格的最佳估計數來確定資產組的未來現金流量。資產組一經確定,各個會計期間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

總部資產也是實務中的一個複雜問題,它的顯著特征是難以脫離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產生獨立的現金流入,而且其賬麵價值難以歸屬於某一資產組。企業總部資產包括企業集團或其事業部的辦公樓、電子數據處理設備等資產。總部資產的顯著特征是難以脫離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產生獨立的現金流入,而且其賬麵價值難以完全歸屬於某一資產組。有跡象表明某項總部資產可能發生減值的,企業應當計算確定該總部資產所歸屬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然後將其與相應的賬麵價值相比較,據以判斷是否需要確認減值損失。

資產組賬麵價值的確定基礎應當與其單項資產可收回金額的確定方式相一致。資產組的賬麵價值包括可直接歸屬於資產組與可以合理和一致地分攤至資產組的資產賬麵價值,(如總部資產的分攤),通常不應當包括已確認負債的賬麵價值,但如不考慮該負債金額就無法確定資產組可收回金額的除外。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應當按照該資產組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與其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資產組在處置時如要求購買者承擔一項負債(如環境恢複負債等)、該負債金額已經確認並計入相關資產賬麵價值,而且企業隻能取得包括上述資產和負債在內的單一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的,為了比較資產組的賬麵價值和可收回金額,在確定資產組的賬麵價值及其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時,應當將已確認的負債金額從中扣除。

(四)資產減值損失的確定

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麵價值的,應當將資產的賬麵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後,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餘使用壽命內,係統地分攤調整後的資產賬麵價值(扣除預計淨殘值)。

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五)商譽減值的處理

企業合並所形成的商譽,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即使不存在商譽減值跡象的,也需要進行減值測試。商譽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企業進行資產減值測試,對於因企業合並形成的商譽的賬麵價值,應當自購買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難以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的,應當將其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組合。在將商譽的賬麵價值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時,應當按照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公允價值占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進行分攤。公允價值難以可靠計量的,按照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賬麵價值占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賬麵價值總額的比例進行分攤。

在對包含商譽的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時,如與商譽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先對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可收回金額,並與相關賬麵價值相比較,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再對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比較這些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賬麵價值(包括所分攤的商譽的賬麵價值部分)與其可收回金額,如相關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麵價值的,應當確認商譽的減值損失。

二、計提資產減值後不允許轉回的其他資產

(一)長期股權投資特殊業務的減值確認和計量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長期股權投資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允許轉回,主要考慮這部分資產市場波動較大,容易被企業管理當局操縱。為了引導企業重視長期發展的潛力,克服短期行為,體現資產負債表觀,禁止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轉回,有其必要性。但《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尚未規範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減值,主要包括:

1.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製、共同控製或重大影響、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持有的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共同控製或重大影響、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減值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確定其可回收金額及應予計提的減值準備。應當將該股權投資在資產負債表日的賬麵價值與按照類似金融資產當時市場收益率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確定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2.衍生金融資產減值確認和計量

衍生金融資產分為存在活躍市場的衍生金融資產和不存在活躍市場的衍生金融資產,其中,對存在活躍市場的衍生金融資產由於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不需計提減值,對於不存在活躍市場的衍生金融資產,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要求計提減值。

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公允價值不能夠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或與該權益工具掛鉤並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應當將權益工具投資或衍生金融資產的賬麵價值,與按照類似金融資產當時市場收益率對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確定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

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夠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或與權益工具掛鉤並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金融資產發生的減值損失,不得轉回。

(二)生產性生物資產

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減值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企業至少應當於每年年度終了對生產性生物資產進行檢查,有確鑿證據表明由於遭受自然災害、病蟲害、動物疫病侵襲或市場需求變化等原因,使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麵價值的,應當按照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麵價值的差額,計提生物資產減值準備,並計入當期損益。但生產性生物資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當生產性生物資產出現遭受自然災害、病蟲害、動物疫病侵襲等自然災害時,必然導致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減值,期末,企業應當按照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麵價值的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賬戶,貸記“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賬戶。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減值準備一經計提,不得轉回。

(三)未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的減值

未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的減值,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7號——石油天然氣開采》。對於未探明礦區權益,應當至少每年進行一次減值測試。未探明礦區權益公允價值低於賬麵價值的差額,應當確認為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未探明礦區權益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不得轉回。單個礦區取得成本較大的,應當以單個礦區為基礎進行減值測試,並確定未探明礦區權益減值金額。單個礦區取得成本較小且與其他相鄰礦區具有相同或類似地質構造特征或儲層條件的,可按照若幹具有相同或類似地質構造特征或儲層條件的相鄰礦區所組成的礦區組進行減值測試。

三、《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存在的問題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基本上解決了資產減值計量基礎缺乏統一標準、會計實務操作性差等問題,減少了企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隨意性,壓縮了利潤操縱的空間,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相關性。《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雖然減少了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的空間,但是並沒有完全封堵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閘門。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八條的規定,可以看出資產公允價值可以按照以下順序確定:一是應當根據公平交易中銷售協議價格金額確定。二是不存在銷售協議但存在資產活躍市場的,應當按照該資產的市場價格的金額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通常應當根據資產的買方出價確定。三是在不存在銷售協議和資產活躍市場的情況下,應當以可獲取的最佳信息為基礎,估計資產的公允價值金額,該金額可以參考同行業類似資產的最近交易價格或者結果進行估計。對於資產而言,公平交易中銷售協議價格和資產的市場價格的取得都要求相關資產活躍市場的存在。從我國的現狀來看,資產市場並不成熟,價格難以真正反映其價值,絕大多數資產的公允價值難以獲取,這與國際財務報告所依托的“成熟市場經濟”的環境並不相符。另外,在會計實務中公允價值的選擇哪種形式確定,很大程度上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這就為企業利用會計準則操縱利潤提供可利用的空間。

《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九條規定,“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應當按照資產在持續使用過程中和最終處置時所產生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選擇恰當的折現率對其進行折現後的金額加以確定。”可見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的確定需要正確計量以下兩個因素:預計未來現金流量和合理的折現率。對於現金流量的預測,一方麵需要建立在一係列假設和估計的基礎之上,另一方麵需要企業的管理當局具有較高的現金流量管理水平,對於我國目前而言,這將是一個較大的挑戰。《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第十三條規定:“折現率是反映當前市場貨幣時間價值和資產特定風險的稅前利率,該折現率是企業在購置或者投資資產時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因此合理的折現率必須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和資產特定的風險價值。對於企業而言客觀估計某資產的特定風險,以及其他有關貨幣風險和價格風險有相當大的難度。因此,合理折現率在應用過程中有難度。現金流量和折現率的估計都將依靠企業管理層、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正確和恰當的判斷都對企業管理層、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提高企業管理層、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勢在必行,特別是企業管理層和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建設。

四、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不得轉回適應我國的國情

我國會計準則體係的製定日趨合理,會計準則體係的製定在逐步縮小與國際會計慣例差距的同時,也充分考慮了我國的現實國情,而不是盲目地與國際會計慣例趨同。在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並不成熟,因此,在會計準則的製定過程中,更應當注重從我國國情出發,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逐步規範會計準則的製定程序,努力製定出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實現規範會計工作和市場秩序的目標。從資產減值能否轉回來看,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明確規定: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雖然減值的可轉回性在會計理論中更加科學,但是結合我國目前的情況,規定減值不得轉回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減值準備會計確認和計量的主觀隨意性。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不夠完善,資本市場不夠健全,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更為關注由過去交易和事項所形成的經營成果,導致不少企業把會計處理的重點放在利潤操縱上。從我國近年有關資產減值準備準則的實際運行情況看,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已經成為上市公司操縱經營業績、粉飾財務狀況、規避上市監管的主要工具,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人為操縱利潤現象頻頻發生,減值準備曾一度成為上市公司操縱經營業績、粉飾財務狀況、規避上市監管的工具。因此,《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規定不得轉回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較好地體現了我國國情。《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明確規定了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一改革預計會使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空間縮小,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這一修訂也構成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實質性差異。

對企業盈虧的影響(調入報表分析)

在利潤表中,“資產減值損失”項目列入企業營業利潤的計算之中,即以營業收入為基礎,減去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加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減去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和投資收益(減去投資損失),計算出營業利潤。因此,計提資產減值和轉回資產減值都會導致企業利潤的變化。當計提和轉回資產減值金額比較大時,企業的利潤波動也比較大。

選取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2008年、國民經濟處於恢複的2009年我國上市公司年報作為樣本,比較資產減值對上市公司財務的影響,尤其是可轉回資產減值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的影響程度。2008年眾多上市公司的業績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這種影響一方麵體現在了企業的主營收入上,同時也體現在巨額的資產減值損失上。分項來看,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依然是資產減值準備的主要來源,其中存貨跌價準備所占比重最大。2008年由於全球經濟低迷、市場形勢嚴峻,不少企業的庫存原材料及產成品大量增加,出現明顯的貶值。上市公司在2008年年報中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高達3985億元,較上年激增2534億元,成為導致整體業績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存貨跌價準備首當其衝。由於大宗原材料價格劇烈下降,中上遊企業如鋼鐵、有色以及房地產等都成為減值的“重災區”。許多上市公司的存貨價值大幅縮水,大量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使得這些公司的業績黯然失色。計提減值準備成為業績下滑加速器。根據寶鋼股份年報,2008年寶鋼股份實現淨利潤64.59億元,每股收益0.37元,相比去年大降49.2%。而由於鐵礦石和鋼鐵價格暴跌,寶鋼股份2008 年累計計提資產減值損失達到了58.94億元,占其利潤總額的72.28%。僅在2008年四季度,計提存貨減值就高達48億元。存貨減值吞噬7成利潤。大量計提的存貨減值準備,成為寶鋼股份2008年的“業績殺手”。在針對機構投資者的業績說明會上,寶鋼股份高層表示,四季度計提的48億元減值準備中包含原材料25億元,其中礦石16億元,煤炭6億元,其他原材料3億元。此外還包括產成品14億元,半成品9億元。

不過隨著2009年經濟複蘇、市場回暖,產品價格及需求量不斷回升,不少行業已經走出了2008年的“陰影”,開始進入減值衝回的密集期。2008年,上市公司高額計提的減值準備被視為業績“殺手”,2009年,“殺手”的身份已經有變,資產減值的轉回成為帶動業績上漲的重要“推手”。從已公布的343家上市公司2009年年報看,今年的資產減值損失共計60.99億元,同比減少了55.98%;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共計11.77億元,較2008年減少了10.7億元。相比2008年年底上市公司突擊計提減值的現象,今年各家公司又開始忙於“衝回”減值。萬科(000002)曾在2008年年底對13個項目計提了12.3億元的存貨跌價準備。在今年的年報中,公司表示,根據最新市場及銷售情況,對其中9個項目計提的跌價準備予以全額衝回,涉及金額達到6.14億元。公司2009年實現淨利潤53.3億元,同比增長32.15%。金地集團2008年度計提了高達3.58億元的存貨跌價準備,當年淨利潤為8.41億元。2009年公司實現淨利潤17.76億元,同比增長111%。由於取得較好的銷售業績,使得2008年計提的存貨減值準備金被衝回。公司2009年共轉回存貨跌價準備2.89億元,使得淨利潤的增幅快於收入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