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教師必須具有教育管理能力。教師是班級群體的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也是學生個體成才的促進者,其教育管理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班集體的建設和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需要掌握分析學生心理活動的能力、與學生交往和交流的能力、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的能力、班級常規組織管理的能力、有關活動(包括校園文體活動、社會實踐、課外興趣活動等)的策劃、指導、組織、實施的能力。
第四,教師必須具有教育科研和改革創新的能力。現代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因此,教育教學內容必須在增強綜合性、加強基礎理論和提高實踐能力方麵下工夫;教師必須通過教育科研、教育實驗、專題研究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學的改革,需要教師具有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吸取更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勇於開拓、不斷創新的能力。
四、心理素質現代化
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以身立教的前提條件,是提高教育效果、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證,也是現代教師的必備素質。教師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事業就不會成功,實施素質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話。因此,優化教師心理品質是教師素質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第一,教師應具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角色意識。教師要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係具有正確的認識和體驗,能正確地認識、評價和“悅納”自己,使主觀與客觀、自我與社會有機地協調;對教師職業角色要具有認同感,隻有“悅納”教師職業才能敬業、樂業、愛業,才能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所以教師必須具有正確認識自己、他人、社會及自身職業的能力,創造一個和諧的工作生存環境。
第二,教師需要培養積極樂觀的情緒。教師的職業性質決定了其必須具有健康、穩定的情緒。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必然善於調節控製自己的情緒,使自己保持愉快、樂觀的心境,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
第三,教師需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教師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要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溝通;懂得尊重、理解他人,以和善、寬容的態度與人相處,正確處理與領導、同事、學生及家長的關係,增強人與人之間的親和力。
教師除上述四方麵的素質現代化外,還必須塑造崇高的人格形象。教師的人格形象是教師總體的精神風貌,是由需要、動機、理想、信念、興趣等個性傾向和能力、氣質、性格等個性心理特征組成的。崇高的人格形象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它會對學生產生難以想象的巨大教育力量,令學生去學習、去效仿,甚至對學生的一生產生巨大的作用。教師必須認識人格形象對於教育的巨大魅力,自覺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執著的奉獻精神、廣泛的興趣愛好、較強的教育能力以及真誠、正直、平等、公正、寬容、耐心等優良性格,切忌形成冷漠、狹隘、虛偽、嫉妒、暴躁等不良的個性特征,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塑造21世紀的一代新人。
謝謝大家!
2000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