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興和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討高等院校校風建設問題。
一、充分認識高等院校校風建設的重要意義
所謂校風,簡言之就是學校的風氣,它包括學生的學風、教師的教風和管理服務人員的服務作風。它是學校的靈魂,是學校人格、精神、文化的外在體現,是學校素質和品位的具體反映;它是學校師生員工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上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它既是學校曆史傳統文化的積澱,又是學校未來發展的指向。校風影響著學校辦學的方向和培養目標的實現,決定著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凡是中外名校都非常重視校風的內涵和建設。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正大”校風是“兼容並蓄,有容乃大”;清華人銘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美國哈佛大學崇尚“求是求真”。劍橋人則堅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些傑出大學培養的莘莘學子得到了良好校風的沐浴、熏陶和激勵,對其健全人格、豐厚學養、創造未來有著終身的影響。
良好的校風對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對師生員工的心理、情感、興趣、思想、性格、品質、意誌、審美等起著良好的陶冶作用,對心理和行為具有潛在的激發、約束和規範作用;對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向心力,促進師生員工的團結、領導班子的團結、各民族的團結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對學生勤奮學習、教師忠誠教業、服務管理人員勤政廉政有著重要的激勵作用;它不斷注入師生員工追求自身發展、實現社會價值、促進學校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內在精神動力和智力因素,促進師生員工的社會化。也就是說,校風具有導向、陶冶、規範、凝聚、激勵、發展等功能和作用。
校風建設具有曆史傳承性、理想追求性、建設主體性和現實實踐性四個鮮明特性。校風建設既是學校曆史的“前提”,又是學校曆史的“結果”,是一個曆史過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要把校風建設的目標要求和階段工作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堅持不懈,一以貫之,與時俱進,培育良好校風;要把校風建設與樹立師生員工的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堅強的信心結合起來,促進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進一步確立,樹立崇高的思想境界。校風建設的主體和良好校風的載體是學校的師生員工,全體師生員工都要自覺投入和參與校風建設。校風建設是一個具體的實踐過程,要緊緊圍繞不斷提高學校師生員工整體素質和學校辦學質量、辦學效益這個目標,從每一個係、部、處、室、館、所抓起,從具體實踐行為抓起,從每一個人做起,從校園裏的每一件事情抓起,具體落實校風建設的各項措施和辦法。羅崇敏演講集論高等院校校風建設
總的看來,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校風是比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的甚至很嚴重。主要表現在:有的學生缺乏正確遠大的理想誌向和自主自強意識,缺乏對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堅強意誌和拚搏精神,缺乏對學校和社會的責任感,缺乏大學生應具備的健康文明行為習慣;有的教師師德修養不夠,職業責任感淡薄,對學生缺乏愛心,對教業缺乏專誌,對學校的發展不負責任,對知識的創新缺乏緊迫感;有的管理服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服務理念不新,服務作風不實,服務質量不高,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嚴重。這些問題不切實解決,必然製約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影響著辦學目標的實現。
二、關於高等院校校風建設任務的思考
校風建設要緊緊圍繞健全大學人格,熔鑄大學精神,涵養大學文化而進行。要以學風建設為基礎,以教風建設為核心,以服務作風建設為關鍵,係統加強校風建設,與時俱進,開創高等院校一代新風。(一)學風建設是校風建設的基礎
學風是學生學習、生活、實踐的作風,是其知識、能力和素質所表現出來的風格和風尚,是學校精神在其行為態度上的反映,是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格化培養。高等院校應努力建設“崇真篤實”的學風,“把青年學生培養成為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追求真理、勇於創新的人,德才兼備、全麵發展的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這個學風,概括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向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目標,體現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教育傳統文化與時代教育特征的結合,體現了高等院校各族學生的文化心理特征和發展需要。
“崇真”,就是崇尚真理,崇尚真知,崇尚真誠,追求價值目標。孟子說:“功崇惟誌,業廣惟勤。”青年學生首先是要誌存高遠,樹立崇高的誌向,勇於追求科學和真理。刻苦學習科學精神、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培育創新精神,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像愛因斯坦所說的那樣把“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並為之奮鬥”作為自己的“最高品質之一”。其次是要博學多技,真正成為知識的富有者。隻有成為知識的富有者,才能成為精神和物質的富有者。博覽群書,博學多思,“技”多不壓身,“證”多出路廣;加強通識教育,增加學生的知識裝備,提高知識質量,做到“證”、“能”統一,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其三是要明禮誠信,努力陶鑄高尚的學養和人格。加強學生的社會道德修養,提高社會主義道德素質,增強校園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古人說,真誠可化育萬物、可感化萬民,真誠可使人高尚、使人智慧。“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加強校園誠信文化建設,樹立謙和共融的風尚,加強團結,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共同進步;高標準、嚴要求,挑戰極限,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