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篤實”,就是專一誌向,專誌學業,專注事業,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具體說來,一要培養篤行於誌向的精神品質,勇於競爭、善於競爭,對自己遠大的誌向要有終生奮鬥、義無反顧的精神。古人講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我們的大學生首先就是要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對民族、對國家、對社會、對學校乃至對自己都要講責任、講義務,追求自己能夠存在別人心中、活在後人心中的思想境界。二要實踐嚴謹自信的學習風格。“天道酬勤”,要嚴謹治學,勤學多思。嚴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我們的學生要三省九思,嚴於身,謹於學,博於知。每人每事、每時每刻都要表現出我們學校嚴謹治學的風格,建設學習型和能力創新型校園,使整個校園始終充滿濃鬱的學習氛圍和強烈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惰性得到克服、境界得到升華、素質得到提高。要辦自信的學校,學生自信,社會信任,隻有自信才能自立,隻有獲得社會信任學校才能發展。三要實心於事業成功的價值取向。學生今天的奮鬥,是為了明天的成功。我們要熱愛學習,熱愛生活,關注社會,崇尚高尚的事業,把追求事業成功的價值取向作為學習的動力。我們需要就業,更需要創業。不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他們就沒有企求就業的學習動力。四要強身厚德,壯體載智。培育“晨吸大地之精氣,晚沐星月之潔光”的良好鍛煉習慣,采取各種形式加強體育鍛煉、煉就強健的體魄,不斷注入和保持學習的旺盛精力和人生奮鬥的活力。
(二)教風建設是校風建設的核心
其核心地位是由教師的地位作用、勞動特性、素質要求所決定的。正如我國傑出的現代教育家梅貽琦先生在1931年就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的就職演說中指出的:“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由此可見,大學乃大師之學,教師是學校的靈魂,教風是教師的履職風範和職業精神,是學校的核心形象,體現著教師的學養、人格和能力。我們要強化教師意識,努力建設“忠誠教業,傳承真知”的教風。
所謂“忠誠教業”,首先是要以人為本。教師的工作主體是人,是涵蓋著其全部人格、知識和才華的教師本人;勞動產品也是人,是能夠帶著教師在心中播下的種子,使之發芽、開花、結果,播撒更多的種子服務於社會的學生。我們的教師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忠誠於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把培育學生作為我院一切工作的立足點,把對學生的愛心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精神動力。第二要身為正儀。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擔當主導角色,教育活動旨在教人為善、教人做人,因而教師不但要以言立教,而且要以身立教,即以自身高尚的人格與行為影響和感召學生的心靈世界,鼓勵合乎道德的行為,把他們培養成為有德之人。教師要大力倡導和實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要加強品德和學術道德的修養,時時“為人師表”,自律自重,將自己的道德、人格、情操、責任感及獻身精神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教育過程中。第三要誨人不倦。教師職業所需要的是奉獻犧牲和任勞任怨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自信心,並具有豐富的知識以及教書育人的實際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敬業態度,要把誨人不倦的敬業精神落實到刻苦鑽研業務和對職業的認真負責態度上,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用真心、愛心、耐心、信心、進取心來對待學生和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
所謂“傳承真知”,首先是要崇尚科學,追求真理。大學應該是一座知識和科學、事實和原理、探索和發現、實驗和思索的神聖殿堂,它的教育活動在於提高社會理智,培養大眾的心智,淨化民族的習性,提升國人的情趣,給大眾提供理性和新知。教師的教風要與大學教育的這一最終目的相適應,體現時代性、科學性和民主性。民主和科學是大學教師的精神支柱,教師要弘揚科學思想、學習科學知識、應用科學方法;要堅持實事求是,積極探索和把握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的規律,自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其次是要傳承文明,授知啟智。大學是環境與遺傳的產物,大學的發展是曆史文化的積澱和凝聚過程。“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的教師要真正成為人類科學技術文化寶貴遺產的繼承者、傳播者、發展者和新科學文化知識的創造者,要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教育學生,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用先進的文化武裝學生,以充分履行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三是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創新是學校發展進步的靈魂,是教師自身提高的不竭動力。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孕育了知識組織,加快了知識更新的速度。我們要適應現代社會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的需要,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終身研究的思想,要“學而不厭”、“內省外求”、“見賢思齊”,博學新知,精深專業,“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要適時變革教育觀念,更新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法,增強創新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其四是要把知識創新與學術進步結合起來,通過知識創新推動學術進步,通過學術進步促進知識創新,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學術素養和科研能力,不斷提高學校的學術地位和社會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