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上門求親(1 / 3)

將白芷高價賣給洛家,白芷炒作計劃也算是告一段落,不出桓楚之前的估計,養生坊足足賺了近四千貫,扣去了成本一千貫錢,也有三千貫入賬。

桓楚與徐芷茗商量過分成的事,徐芷茗也不貪心,隻要拿回本錢和一千貫的利潤,餘下的,都作為桓楚應得的獎賞,令他自行處置。

桓楚出手也是闊綽,賞賜了徐壽、燕石各十貫錢,二人嚐到了甜頭,是喜笑顏開,將桓楚當做財神爺來膜拜。至於曉荷,拖住了吳山,立功更大,桓楚背地裏賞了二十貫。

錢有了,腰包也鼓了,桓楚便想到了象州城裏的流民。

流民露宿荒野,看著也是不忍。安置流民,須得建流民收容所,收容城外的流民,專供流民的衣食。

令他頭痛的,要在縣城建一個流民收容所,大可將養生坊關門大吉,改成收容所便是。流民日常的口糧,卻是個更令人頭疼的事兒。這善事還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幾百號人動一動都是錢。

說來這事也耽誤不得,便是為了良心,也該想想法子。

桓楚與徐芷茗並肩走在街上,徐壽、曉荷則知機的遠遠跟在二人身後。他如今已是象州城的大名人,不時有相熟的人與他打著招呼。

他腦子裏,想的全是流民的事,自言自語的道:“徐家一月最低的用度是多少?”

這個話徐芷茗是答不上的,回頭望了望曉荷。

曉荷答道:“不能少了十貫。”

桓楚吃驚的道:“十貫這麼多的?”

曉荷應答如流的道,“府中上下有四十號人,家仆每人薪水一百錢,管院的三百錢,還有,吃飯,著衣......”

桓楚暗自盤算著,流民約有幾百號人,每月最基本的用度該是五、六十貫左右。這是筆不小的數目,看來,做善事,也要講手腕硬,腰包鼓。空口白話的同情話誰都會說,能真金白銀拿出錢來才是硬道理。

徐芷茗見他沉吟不語,問道,“你還在想養生坊的事?”

桓楚搖搖頭,“我在想縣城裏流民的事。”

徐芷茗冰雪聰明,聞聲而知雅意,柔聲道:“流民的事也總是事,一大群人流落在城外,也不是法子,你想怎麼做呢?”

桓楚正容道:“總不能見著這些流民餓著肚子,先修個收容所,供給這些流民衣食住所。”

徐壽幾步踏上,接口說,“這天下的事,你還能一個人便包圓滿了?唉!老楚,莫要去惹這些鳥事,這一上了賊船,便下不了船。”

徐芷茗也愕然瞧著他,“你想為流民做事,是什麼緣由呢!”

桓楚默然,他的心遠較徐芷茗等人為大,大唐始終是個輕商的時代,士農工商,靠投機倒把鑽營獲利的商人,雖生活富足,社會地位著實不高,名聲也是狼藉。

想在大唐出人頭地,賺錢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好名聲。否則,渾身銅臭的走到大街上,被人指指點點滋味並不好受。

安頓流民,錢是花了,但也是個現成獲得好名聲的機會,這種以利換名的好事,他怎都不想輕易錯過。

他望了望人頭湧動的大街,歎道:“安頓流民每日的開銷著實不小,也不知南越的戰爭何時是個頭,隻有希望薛家父子大展神威,盡快平定戰亂,令這些流民也能早日還鄉。”

他這麼一說,是決定要去管流民的事,徐壽便不再說話。

徐芷茗點了點頭,柔聲說,“你想做善事,我,支持你。”

桓楚招過徐壽說,“我隔些日子會回柳州陪陪娘親,將養生坊改成流民收容所的事,就交由你了。嗯,救助窮苦人,憑良心也該保質保量,莫要偷工減料、”

徐壽頗有不快,在他看來,把錢用在流民那裏,那是扔到了水裏,還不如用在青樓的紅阿姑身上。跟流民打交道,是典型的苦差事,沒油水不說,還要應付這幫窮凶極惡的刁民。

他嘀嘀咕咕的說,“我也是窮苦人,錢多得沒處花,怎不施舍些給我?”

桓楚瞧出他的不悅,又招來曉荷說,“你也去助徐壽一臂之力,你二人定要通力合作。”

說過,衝徐壽眨眨眼,言外之意在明確不過,能不能借機俘獲美人芳心,便看你的啦!

徐壽見有這等好事,這才喜笑顏開的應諾了。

眾人正說話時,北苑的女婢急衝衝的到了,見了徐芷茗便說,“小姐,小姐,出大事了,老爺令你立刻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