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上山,上山,上山(8)(2 / 3)

大家都離去了,我和老王還要留在當地,等待大部隊來接我們。剩下的兩天,時間變得輕鬆愜意。凱裏是個很小的城市,城區裏混雜著20世紀80年代和21世紀的氣息,我們屢次漫步城中,都覺得若是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這樣的城市風貌尚可值得期待與稱道。我還屢次看到一些臨街的商鋪寫出巨幅的白色海報,預告一些名字香豔的通宵電影。我和老王紛紛回憶起自己懵懂的少年情懷,若是看到這樣挑逗的字眼和畫麵,全都會不由自主地暗流口水。現在想起來當然可笑,覺得吟出曾經滄海的那個詩人,也一定有過我們相似的成長經曆。

來到貴州之後,我的胃口變得奇佳,按照老王的話說,放下飯碗就又餓了,此刻在街道漫無目的地遊走,更加餓得理直氣壯。我不知道當地人是怎麼看待自己家鄉的小吃,反正我本人對他們報以同情的態度。有一位老奶奶賣一種很奇特的小食品,就是把粘糊糊的麵糊放在平平的鍋裏煎,煎完之後的產物就是一團類似驢打滾的東西,輔以下咽的調料就是一盆辣椒麵。老王是個驕傲的人,看了這樣的東西也不願與民同樂,隻皺著眉頭表示願意坐著陪陪我,眼裏還充滿了同情。

晚飯的時候,情況發生了逆轉,我們倆在街上找晚飯,忽然看到一家小店賣牛尾火鍋,該人看見這樣的招牌便不能自已,差點流下眼淚。我連忙勸慰他,我們的錢還夠,無須如此唏噓。後來才知道,老王的祖父王老,在他小時候常常清燉牛尾,據他說簡直美味絕倫,在他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對於這一點,我一直持懷疑的態度,這緣於我自己的親身體驗。我小的時候在吃的這方麵,格調很低,和小夥伴放學回家,常常在路上湊錢買一袋榨菜或者一塊醬豆腐當作零食,若是有一袋海帶絲,那就算是無上的美味了。現在你若是待我以海帶絲,一定招致我深深地遺憾。

接下來的經曆,也印證了我的懷疑,我們倆各吃了一塊牛尾,就再也不肯下箸,隻把筷子含在嘴裏為難。出於對朋友選擇的尊重,我也沒說什麼,但是眼神一定很哀怨,以至於老王終於看不下去,一摔筷子說,這他娘的也太難吃了。對於這樣的一個結論我很欣慰——至少證明該人還有著正常人的品位。

在凱裏的最後兩天,生活節奏緩慢無比,讓我很不適應。我白天都很晚才起床,看看書,逛逛街,發發呆,這樣的日子讓我回憶起一年前在雲南的悠閑生活。那兩天正是雨季,每天都飄著蒙蒙的小雨,我倆酒足飯飽之時,望著窗外的雨絲,常常忘記了今夕何夕,想著我們公司的廣大群眾還要跋涉於雨中的泥濘,就由衷產生真實的幸福感……

第四章侃侃故人言

現在回到我剛剛告別K記的日子。吃了送行飯,飲了離別酒,辭了故舊人,我離開了戰鬥了兩年的K記。臨走的那天,我特意跑到K記的LOGO牆旁,留影紀念。若幹年後,當我再回過頭來看這張照片,發現相中之人神色喜悅,笑容可掬,沒有一點黯然銷魂的神態。我想這也是圍城的道理,此刻我得脫牢籠,一定忘記了當年拿到Offer時的滿心歡喜。我就是這樣在背叛著自己的諾言中成長起來,不管感情也罷,職業也罷,信仰也罷。人生的輪回想來大都如此。

一 怎樣的好漢才能去“四大”

前幾天有朋友托我給他們投簡曆到“四大”去,若是按照我善良的本意,我該暗中把這些簡曆全部都扔掉,然後告訴他們,他們已經統統被拒了,早早幫他們絕了後路。因為那幾位托我的朋友基本上全都不適合到“四大”去,我不是說他們不優秀,隻是說他們不合適。這句話想來很多小夥子都聽姑娘說過,“你是個很好的人,但是我們不合適。”為了讓他們徹底絕望,我還煞費苦心地總結了幾種不適合去“四大”的人群特征,此刻也寫下來,大家大可比照一下。當然這是很自我的標準,我一般喜歡給別人多一點選擇,而且最終的選擇權一定歸屬於對方,這乃是我所能理解的對他人的最大的尊重。

幾種不適合到“四大”工作的人:(1)性格柔軟多情,有典型的婦人之仁之人,比如區區在下。(2)已經畢業多年,也習慣了原先的工作節奏之人。這條有特例,我們大姐是成功的典範。

(3)不是善於隱忍之人。

這裏的隱忍卻又與在國企的隱忍有所不同,我沒在國企做過,但是也和他們打過交道,同是隱忍,卻是兩種風情。“四大”的隱忍,是有勇氣承受單純的詰責和質疑。“質疑”的英文是challenge,表意其實更加明白,我看有些“四大”的朋友把他翻譯成“挑戰”,我個人覺得信達雅這三個字都沒有做到。當然“質疑”這個詞也不準確,那麼大家想想看,challenge表達的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