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司馬遷的家世、生平遭遇與《史記》創作的關係。
司馬遷的家世、生平遭遇與《史記》創作的關係(要點):
(1)史官家世使他有一種創作史書的使命感和深厚的史官文化積澱;
(2)少年的從師學習及青壯年的遊曆與仕宦,使他思想係統,視野開闊,知識淵博通達,為《史記》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3)其父的臨終囑托和孔子的榜樣作用,激勵了其創作使命感和自信心;
(4)史官身份及皇家圖書的便利;
(5)李陵之禍對他生死觀和思想感情的改變,使他對曆史的認識更加深刻,感情更加枝獵激憤。
6.試論《史記》的藝術成就。
《史記》的藝術成就(要點):
(1)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記》描寫人物多,範圍廣,形神兼備,大多具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於準確捕捉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選材,善於通過矛盾衝突描寫、虛實相生手法、細節描寫、心理描寫、對比映襯等來刻畫人物。
(2)敘事和場麵描寫悲壯慷慨,詼諧滑稽。《史記》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壯之美悲劇人物,與此相應,其敘事與場麵描寫多具有悲壯色彩。《史記》的敘事和場麵描寫,還有詼諧滑稽的喜劇美。這類描寫雖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數,最集中的表現是《滑稽列傳》,其中的人物言談行事,均注重諷諫,詼諧風趣,輕鬆幽默,逗人發笑。
(3)濃鬱的抒情性。司馬遷的不幸遭遇使他滿懷悲憤,他將這種濃鬱的感情融入《史記》創作中,因而其筆下的人物刻畫和論讚中都跳躍著太史公詩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傳》是一支屈原偉大人格的讚歌,《項羽本紀》是一首充滿悲壯歎惋之情的英雄史詩,《伯夷列傳》是一首噴發出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詩。
(4)剛柔相濟,以剛為主的藝術風格。《史記》的藝術風格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既有陰柔之美,又有陽剛之美。而總體上看,全書則以陽剛之美為主。這主要表現在:氣魄宏偉,筆力千鈞;內容奇偉,驚心動魄;氣勢淩厲,一瀉千裏。
(5)結構和語言。《史記》整體結構係統宏偉,人物傳記的結構,一般開頭先介紹人物姓氏、籍貫,中間是記敘主體,選擇與人物性格、事功最相關的幾事件進行敘述,結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見。具體每篇傳記的寫作,有時又比較靈活。其人物傳記,又有分傳、合傳、寄傳、雜傳,這也是作者根據人物的性格及事功,進行的結構安排。其結構對後世史書及傳記文學的創作有深遠影響。語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語言富於個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爭之言、毛遂自薦之語,最突出的是陳涉、項羽、劉邦表述早年的抱負之語的不同表現。其次是作者的敘述語言通俗、簡潔、精煉,富於感情,有很強的表現力。有些語言接近當時口語,有的直接用民謠、諺語,這使其語言更豐富,富於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