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論述題③(2 / 2)

7.《史記》與《漢書》在寫作上有何不同?

《史記》與《漢書》在寫作上不同有(要點):

(1)司馬遷是私修史書,思想開闊,站在人性、民主性立場上審視社會曆史,敢於大膽批評漢高祖的凶殘和漢武帝的專製獨裁;班固是奉旨修書,受儒家思想和神學迷信的影響較深,往往站在統治者的立場上評價曆史人物和事件。

(2)體例上有所不同,《漢書》將《史記》的五體體例改變為四體,改“書”為“誌”,並“世家”入“傳”。

(3)與《史記》相比,《漢書》更具有學術性,更注重整體、大節,重視給學者立傳,注重考察學術源流和收錄經世之文,糾正了司馬遷的一些偏頗之處,對曆史人物的評價更加公允。

(4)《漢書》具有學者之文的特點,敘事簡練整飭,詳贍嚴密,雍容典雅,語言簡潔規範,辭贍韻遠,不像《史記》那麼駘蕩疏宕,生動鮮明,感情濃烈,氣勢雄放。

8.試漢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

漢樂府民歌的思想內容(要點):漢樂府民歌傳達了漢代民眾的心聲,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現實,其思想內容主要有:

(1)表現民眾的悲苦、怨恨與反抗。如《孤兒行》則反映了私有製下道德淪喪導致的一幕悲劇,《東門行》表現了百姓困不可忍之後的反抗。這類民歌,遠超先秦民歌“怨刺”的界限,反映了新的時代特點。

(2)控訴戰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戰城南》、《十五從軍征》等屬此。

(3)反映愛情、婚姻、家庭問題這一永恒主題,並藉之歌頌了當時人們追求的堅貞愛情和他們反抗封建禮教的鬥爭,《有所思》、《上邪》、《孔雀東南飛》等皆為此類民歌。

(4)漢樂府民歌中還有一些寓言詩,如《枯魚過河泣》等,善用擬人手法,想象奇特豐富,曲折暴露了統治者地凶殘,表現了人民憂生懼禍的心理,並留下了一些有益的社會生活經驗。

(5)漢樂府民歌中還有一篇以勞動為題材的名篇——《江南》,用反複詠唱的形式,描繪魚兒在蓮葉四周戲遊的情景,表現了采蓮青年男女歡愉的心情,展示了江南水鄉明媚秀麗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