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論述題①(1 / 1)

1.舉例談談《詩經》的思想內容。

《詩經》的主要內容(要點):《詩經》思想內容廣闊,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社會生活,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麵:

(1)表現戀愛、婚姻題材的婚戀詩。這類詩占全書的三分之一,同時也是全書中寫得最為精彩的部分。或寫男女子相愛時的和諧歡樂,失戀時的痛苦憂傷,讚揚主人公對愛情的忠貞和勇敢追求,如《關雎》、《靜女》、《蒹葭》、《柏舟》等。或寫愛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現女性在當時社會所受迫害、淩辱及被遺棄的痛苦,如《將仲子》、《氓》等。

(2)描寫農業生產的農事詩。這類詩也很多,有的讚頌農業成就,誇耀田土廣大、農夫眾多、收獲豐盛,如《周頌》中的《臣工》、《隱嘻》、《載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寫歡快的勞動場麵,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寫勞動生活的繁忙,如《豳風·七月》等。

(3)關於戰爭和徭役的征役詩。這類詩主要表現戰爭和徭役給民眾帶來了沉重災難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婦口吻言之,寫來都感情真摯,聲調淒楚,情節悲慘,如《東山》、《君子於役》等。也有少數表現愛國思想的作品,如《無衣》、《載馳》、《采薇》等。

(4)頌歌。這類詩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樂官之手,在三《頌》中保存最多,《雅》詩中也有不少。有的頌帝王歌天命,為周王統治的合理性尋求神學依據,如《維天之命》、《文王》;有的頌戰功揚王威,如《江漢》;有的頌宴飲讚嘉賓,如《鹿鳴》、《南有嘉魚》等。

(5)反映社會矛盾、揭露批判現實的怨刺詩。這類詩主要存於《雅》詩和《國風》中,帶有亂世的鮮明印記。“二雅”中的怨刺詩多為公卿列士的諷諭勸戒之作,的借古諷今,如《蕩》、《正月》。更多的是針砭時弊,指斥昏君,如《民勞》。還有一些以斥責奸佞為主題,如《正月》等。《國風》中的怨刺詩多出自民間,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層民眾的思想、感情和願望。其內容更深廣,怨憤更強烈,諷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碩鼠》、《新台》。

(6)周民族的史詩。《大雅》裏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詩《生民》、《公劉》、《皇矣》、《大明》,以粗線條較完整地勾畫出周族發祥、創業、建國、興盛的光輝曆史。遠古傳世的史詩極少,此組詩顯得格外珍貴。

2.舉例說明《左傳》的文學成就。

《左傳》的文學成就很高(要點):

(1)首先體現在善於敘事上。其敘述複雜曆史事件,真實生動,委婉周詳,頭緒清楚,注意伏線,照應,重點突出。其敘事方法,也多種多樣,有正敘、順敘、倒敘、補敘等二十餘種,奇正變化,神妙難測。如僖公二十三年,寫重耳出亡。其敘事最突出的是寫戰爭,作者不重戰爭場麵的具體描寫,而總是圍繞某一主題,側重寫戰爭的背景、戰前準備、雙方兵力部署、力量的對比、將帥士兵的活動、戰略戰術的運用、勝負的原因等與人謀有關的情節來描寫,從而使文章矛盾錯綜複雜,情節跌宕起伏,張弛有致,環環相扣,結構謹嚴,層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如著名的“城濮之戰”、“長勺之戰”等大抵如此。

(2)是《左傳》的寫人藝術。《左傳》所寫人物眾多,既有王侯將相,也有商賈、倡優、役人、盜賊、俠勇等,範圍較《尚書》、《春秋》遠遠擴大。對同一類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們的鮮明個性。如子產和晏嬰同是開明的政治家,子產果敢明斷,晏嬰幽默機警。對同一個人,有時注意到其前後性格的發展變化,如晉公子重耳由貪圖享受、胸無大誌到雄才大略一代霸主的變化。在刻劃人物方麵,作者也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方法。或在矛盾衝突中揭示人物心理與性格特征,或通過補敘情節表現人物性格,或以對比設法刻劃人物,或以細節描寫深化人物性格。最常見的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人物性格,如“曹劌論戰”中對曹劌政治遠見和足智沉著性格的刻劃。再次,《左傳》的語言,簡煉而豐潤,含蓄而暢達,曲折盡情,極富表現力。無論敘述語言還是人物語言大都能如此。尤其人物語言中的外交辭令,許多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如屈完對齊侯、展喜犒秦師、燭之武退秦師、王孫滿論鼎、呂相絕秦等,或委曲婉轉、陳述利害,或辭令激切、語挾風霜,均用辭雅正,曲盡人情,各得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