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簡答題③(1 / 2)

13.漢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

漢樂府民歌的藝術特色:(1)最突出的特色是以敘事為主,善於剪裁和安排情節。漢樂府民歌雖也有一些抒情詩頗具時代特征,但最能體現其特色的還是大量的敘事詩。這些詩或描寫一個場麵,或敘述一個完整曲折的故事,在敘事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最成熟的作品是《陌上桑》和《孔雀東南飛》。兩詩都注意以人物關係構建敘事情節,以人物衝突推動情節的發展,並注意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2)善於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東門行》中妻子與丈夫的對話,《上山采蘼蕪》中棄婦與故夫的答對,《陌上桑》中“羅敷前致辭”的從容、無畏,《孔雀東南飛》中焦母捶床大怒、劉母拊掌而悲等都是其例。(3)善於運用比興、擬人、誇張、鋪陳和烘托手法。如《白頭吟》以“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比喻女子的愛情純潔;《陌上桑》以鋪陳手法,表現羅敷的美麗等。(4)語言樸素自然,生動活潑。句式上打破《詩經》的四言,以雜言為主,逐漸趨於五言。

14.文人五言詩產生發展的過程

文人五言詩產生發展的過程:(1)五言詩的產生經曆了從雜言到民間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個相當長的過程。(2)早在秦代,民間歌謠中已出現了以五言為主的《長城之歌》。(2)西漢已出現了以五言為主的《戚夫人歌》和《李延年歌》,這時期的樂府民歌中,也雜用了一些五言。(3)漢成帝時,民間完整的五言歌謠已經形成。(4)班固的《詠史》是最早出現的文人五言詩,是他有意模仿樂府民歌之作,質木無文。(5)東漢中後期,創作者繼增,至《古詩十九首》產生而達到成熟。

15.《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 《古詩十九首》是漢代文人五言詩成熟的標誌,被稱為“五言之冠冕”、“五言之《詩經》”,其藝術成就:(1)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其創作大都有感而發,不虛情,不矯飾,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隨語成韻,隨韻成趣,自然而然,由此鑄就了其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2)《古詩十九首》長於抒情。其抒情的方法靈活多變,或用比興手法,如“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或融情於景,寓景於情,總是自然高超,曲盡其妙。(3)《古詩十九首》每首語言都淺近自然,務求平淡,如話家常,而又意蘊豐厚,耐人尋味。要求能結合例子來答。

16.簡析《氓》中女主人公三次涉淇水的作用

(1)淇水是棄婦命運的線索和見證;

(2)第一次涉淇水,是戀愛時期,女主人公對愛情忠貞並充滿期望;

第二次涉淇水,則是婚後遭到虐待,女主人公開始對婚姻生活感到失望;

第三次涉淇水,則是女主人公被丈夫拋棄,女主人與丈夫斷絕關係。

(3)女主人公的命運的三次變化,通過三涉淇水來表現,藝術構思是十分緊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