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簡答題②(1 / 1)

7.《氓》中棄婦形象分析

《氓》中的棄婦形象:

(1)勤勞,任勞任怨,未棄前棄婦渴望愛情,忠於婚姻;

(2)被棄後,沒有苦苦哀求,而是果斷決絕,顯示性格剛強的一麵。

(3)詩中棄婦嚴厲地譴責男子的負心,對男子的虐待予以斥責,表現出對不公平的婚姻製度的反抗。

8.簡述《過秦論》的內容和藝術特點

《過秦論》是賈誼論說散文中最著名、最富文學色彩的篇章,分上、中、下三篇,基本內容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嬰的過失,分析秦滅亡之因在於不行仁義。文章圍繞中心論點,使用鋪陳描寫和對照手法,將秦自孝公以來的逐漸強大過程,特別是秦始皇時的顯赫聲勢作了極力鋪張和渲染,然後筆鋒陡轉,極寫陳涉領導的義軍力量之小,而響應者之多,終於推翻秦朝。文中又多設伏筆和照應,多用排比、對偶和比喻,邏輯嚴密,結構嚴謹,雄辯滔滔,感情充沛,氣勢磅礴,文辭富麗,既有縱橫家的餘風,又有漢代散文句式趨向駢偶的文辭之美的新特點。

9.簡述漢賦的分類及其發展概況

漢賦是漢代文學的代表,可分為騷賦、大賦和小賦三類,三者之中,大賦又是漢賦的代表。

漢賦的發展,可分三個階段看:

第一個階段是從漢初到武帝即位。這一階段流行騷體賦,賈誼是其代表作家,大賦也開始形成,出現了枚乘的《七發》。此時辭賦創作中心不在朝廷而在藩國。

第二個階段從漢武帝到東漢中期,此期大賦創作最為興盛,著名的漢賦四大家皆出此期,騷賦和小賦創作無法與之相比,但亦未中止。

第三個階段從東漢中葉以後至漢末,這是大賦衰微期,抒情小賦的勃興期,直啟魏晉的抒情賦創作。

10.簡述漢大賦的成因

漢大賦的成因有多種因素:

(1)春秋以來思維的精細化、“漸尚騁辭”的語言自覺、追求大、全、氣勢力量的審美意識,漢帝國的強盛和漢代帝王、藩侯的愛好提倡,是影響其產生的文學之外的曆史和現實因素。

(2)從文學淵源看,《詩經》、《楚辭》、先秦諸子散文尤其是縱橫家說辭、俳優諷諫之語等,都給漢大賦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營養。

11.簡述漢大賦的特點

漢大賦的特點:

(1)篇幅較長,結構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

(2)善於用鋪陳、誇張的手法,富麗的辭藻。

(3)側重鋪寫宮苑、京都、宮殿、山川等壯麗事物,帝王的政治、軍事、祭祀等重大活動,以及帝王貴族聲色犬馬、畋獵馳逐等生活。

(4)主旨則既美且刺。其效果往往是“勸百諷一”。

(5)多采用主客問答式,賦文一般由序、正文(主客彼此誇耀)、結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誠服作結)。序和結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韻文為主。

12.試論《天子遊獵賦》的主題及其在漢賦史上的地位

《天子遊獵賦》前後兩部分主題是統一的,即反對奢侈,崇尚節儉,抑諸侯而尊天子,維護漢帝國的統一。其間又有對人民生產、生活的關心,及對天子功德、帝國昌盛氣象與風貌的熱情歌頌。

《天子遊獵賦》在漢賦史上的地位:(1)確立了漢大賦虛構人物、設為問答、鋪張揚厲的體製;(2)奠定了大賦諷勸兼雜、“勸百諷一”的主題模式;(3)其體製成為後世賦家學習模仿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