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簡答題①(1 / 1)

1.簡述我國上古歌謠的藝術特征。

我國上古歌謠在藝術特征有四:

一是它的集體性、綜合性的藝術形式。

二是它再現生活的直接性。

三是句式簡單、語言簡樸、節奏流暢。

四是以賦為主的表現手法。結合作品來談。

2.簡述我國神話的基本特征

我國神話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在思想內容方麵,其特色主要表現在:

(1)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從中隨處可見當時先民為生存而從事勞動創造的情況、先民同大自然鬥爭的具體情形,也可以看到當時社會鬥爭的真實麵貌。

(2)將人神化,重視人的力量和人的社會性,表現了他們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對理想的熱烈的憧憬,表體現了中華民族立足現實人生、自強不息、堅韌頑強的鬥爭精神和奮發昂揚的樂觀品格。

(3)在藝術方麵,我國上古神話首先表現出了為人生、以人的生存為中心的原始藝術精神,展示了我們民族未來的藝術思維特征。

(4)我國上古神話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表現,並不直接、具體,而是通過其幼稚幻想加工過的變態現實。在反映中華民族追求真理、富於理想、意誌堅強、積極進取、樂觀豪邁的民族性格基礎上,形成了神話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

(5)我國上古神話成功運用了後世所說的幻想、想象和誇張、擬人等浪漫主義手法。

3.我國神話有哪些主要內容?

現存我國神話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一是探索天地創始、萬物生成和人類起源奧秘的開辟神話,最有代表性的是盤古、女媧神話。

二是以風、雷、鳥、獸、草、木等為描述對象的自然神話,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態,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衛填海和誇父逐日。

三是英雄神話,表現了先民主體意識的初步覺醒,它們朦朧意識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較有名的如《鯀禹治水》和《後羿射日》。前者歌頌了治水英雄鯀禹父子,後者歌頌的是征服旱災的英雄後羿。

四是關於異域奇國、怪人神物的傳奇神話,反映了初民企圖突破自然條件的限製,改造自身生活環境的願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於奇趣,具有超現實性、超自然性,如驩頭、吐絲女、羽民國、長臂國、厭火國等。

4.簡述古代神話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古代神話對後世文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1)古代神話為後代作家、詩人的文學創作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文學素材和藝術形象;

(2)古代神話中的女媧、誇夫、刑天等形象,表現出了頑強意誌和堅定信念,對光明的追求和樂觀的信念,對後代文學家理想和信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結合例子。

(3)古代神話中的浪漫幻想啟發後代作家的思維,拓展了他們的想象空間和表現範圍,結合例子。

5.簡述《詩經》的藝術特點

《詩經》的藝術特點主要有:

(1)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2)重章疊唱;

(3)多種修辭手法的靈活使用;

(4)句式以四言為主,節奏明快,富於變化。

6.簡述《詩經》對後代文學的影響

《詩經》對後代文學的影響非常深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麵:首先是它開創了我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其“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創作精神,啟發和推動了後世作家密切關注現實、國家命運和民生疾苦,如漢樂府民歌作家、建安詩人、陳子昂、杜甫、新樂府運動諸詩人等的樂府作品,都是對這種創作精神的直接繼承。

其次,它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後世文學的創作提供了成功的藝術借鑒。其後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誌、表達愛憎的手法,漢樂府民歌中的寓言擬物詩,阮籍的《詠懷》,郭璞的《遊仙》,李白的《古風》,李商隱的《錦瑟》,陸遊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戲中的美刺諷喻作品,無不是對《詩經》比興手法的繼承發展,以至形成了我國文學韻味悠長、含蓄蘊藉的民族特色。至於其賦的手法,對後世文學也有頗深遠的影響。賦體文學是由它直接發展而來的。此外,詩歌、詞、戲曲、小說中亦有很多作品糅進了賦的手法。

再次,它確立了民間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詩經》中的詩歌絕大部分是民歌,樸素清新,生動活潑,和諧自然,給後世文人學習民間文學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從文學史發展看,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常常是先從民間孕育,然後由文人予以加工發展。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過向民間文學學習,豐富自己的創作。向民間文學學習,這是我國文學發展曆史的優良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