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於用術的皇帝要麼是用錯誤的人,要麼是棄正確的人而不用,也有的就幹脆無人可用。無人可用最慘,說明這個皇帝平時就不注重籠絡人心,吸引人才。用錯誤的人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不了解這個人,二是明知這個人不行,還要堅持用。棄正確的人而不用也有不了解這個人的原因,但更多是不敢使用,怕其功高震主,將來對自己不利。不善於用術的結果至少會致使國力衰弱,政局動蕩,甚至最終亡國。
·唐肅宗李亨
如果不是安史之亂,唐肅宗李亨登基皇位的時間,恐怕要再推遲一段時間。做了28年的皇太子,在馬嵬驛兵變後,被唐玄宗李隆基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平叛,而李隆基繼續西逃。李亨本想追隨父親一同逃亡,但為將士和百姓所留,被迫北上。之後,他被將士們擁立為帝。
李亨繼位後,還是展示出了一些誌向,試圖收複兩京(西京長安、東京洛陽),便派宰相房琯帶兵去收複長安。但房琯帶兵能力實在一般,遭遇叛軍後全軍覆沒。這是李亨第一次用人不當。
正在李亨一籌莫展之時,安史叛軍發生內訌,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李亨這時才想起名將郭子儀、李光弼,派二人前去平叛。二人借用回紇兵,乘機反攻。用了半年多時間,先後收複了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此後,安史叛軍勢頭漸微。李亨趁機召集了九個節度使60萬的兵力,討伐安慶緒。但此時,李亨又犯下了第二個錯誤。他沒有將軍權交給戰功最多、威信最高的郭子儀、李光弼,而是不設主帥,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統帥大軍、總攬全局。魚朝恩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致使唐軍大敗。這是李亨第二次用人不當。
魚朝恩雖然打仗不行,推卸責任的功夫卻是一流,將失利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李亨不明是非,罷免了郭子儀的兵權,將最有可能幫助他平叛的大將棄之一旁。這是李亨第三處犯下用人的錯誤。
更致命的第四個錯誤是,李亨自此更加信任宦官,讓宦官李輔國、程元振等操縱軍政大權,致使宦官勢力日益囂張。另外,第五個錯誤也接踵而至。李亨又寵信張皇後,並縱容她幹預政事。張皇後和李輔國起初連成一片,結為一黨。但後來,張皇後恨李輔國專權,謀立越王李係為嗣君,張皇後、李係與李輔國、程元振開始對立。
由於錯用了這兩股勢力,李亨早已大權旁落,遭遇厄運是遲早的事兒。果然,沒過多久,兩方勢力發生火並,李輔國當著李亨的麵,毆打張皇後,並拖出去問斬。本來就久病在身的李亨,由於受驚嚇過度,沒過幾個小時,就死掉了。
點評:安史之亂實際上給了唐肅宗李亨一個絕佳的表現機會,奈何李亨用人水平太差,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過機會。最終,由於在用人上出現了更為嚴重的問題,導致國破人亡。
·宋高宗趙構
宋高宗趙構在曆史上算得上有名的昏君,但他有一點做得非常聰明。他殺了抗金名將嶽飛之後,將所有責任嫁禍於秦檜,致使後世一直認為秦檜是個奸臣,是個賣國賊。秦檜雖然也有問題,但與趙構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趙構如此昏庸,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前麵講過的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桓,一個是他老爸,一個是他大哥,這爺三個基本是一個水平。北宋滅亡後,趙構跑到南京即位。如果此時的趙構能振作起來,大舉反攻金國,收複失地,還是非常有機會的。因為,在他的手下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文臣武將。
首先,就是在汴京保衛戰中大顯身手的抗戰派將領李綱。李綱很有才能,無論是臨危受命組織抗戰,還是製訂收複大計,都展現出了精明的戰略眼光。而且,在金軍營中,李綱非常有震懾力。但趙構也不知道到底怕什麼,成天想著和金軍議和。跟他老爸、大哥一樣,再一次棄用了李綱。使李綱辛辛苦苦經營的抗戰前線在大好形勢下,瞬間消失,黃河以北地區的領土輕而易舉地讓給了金軍。
其次,非抗金名將嶽飛莫屬。嶽飛一生以精忠報國為己任,此時已經成為抗金部隊中的一位著名將領。在金軍大舉南下之時,嶽飛與其他兩路大軍一起,團結一致,取得了一係列戰役的勝利。很快,嶽飛收複了洛陽。前鋒到了朱仙鎮,離汴京城僅有45裏之遙。如此好消息,並未給趙構帶來一絲興奮,反倒是每天愁容滿麵。別看趙構正事什麼都幹不了,卻特別能琢磨沒用的事兒。他想:“如果嶽飛成功了,真的‘踏破賀蘭山闕’,到時迎回了那兩位被抓去的皇帝,他這個皇帝該怎麼辦呢?”這還八字沒一撇呢,趙構居然開始擔心這個問題了。他的這點兒心思,很快被時任宰相的秦檜識破了。於是,秦檜建議罷兵。趙構連發出十二道命令,恐怕嶽飛摟不住。當然,嶽飛這人也有問題,沒看出趙構什麼意思,還整天提迎回徽、欽二宗之事,想通過親情感化趙構。這把趙構氣得,要秦檜趕緊把嶽飛殺掉。秦檜也很為難:“這千古罵名就讓我替你趙構背了,我以後怎麼辦?”後來,趙構又將責任全部推給秦檜,讓軍民覺得趙構是被蒙蔽了。這可能是趙構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