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未必會成功
很多時候,堅持未必會成功。當我們強行做一件事卻又絲毫看不到成功希望的時候,不妨學會放棄,放棄那些痛苦的追求。有些事情就是這樣,換一種思路,說不定會給我們帶來新的轉機,或許我們會因此而愜意無比。
一對師徒走在路上,徒弟發現前方有一塊大石頭,他就皺著眉頭停在石頭前麵。
師父問他:“為什麼不走了?”
徒弟苦著臉說:“這塊石頭擋著我的路,我走不過去了,怎麼辦?”
師父說:“路這麼寬,你怎麼不會繞過去呢?”
徒弟回答道:“不,我不想繞,我就想從這個石頭前穿過去!”
師父:“可能做到嗎?”
徒弟說:“我知道很難,但是我就要穿過去,我就要打倒這個大石頭,我要戰勝它!”
經過艱難的嚐試,徒弟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
最後徒弟很痛苦地說:“連這個石頭都不能戰勝,我又怎麼能完成偉大的理想!”
師父說:“你太執著了,要知道有時候堅持不如放棄。”
生活在五彩繽紛、充滿誘惑的大千世界中,每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會有追求、理想和憧憬。否則,他便會胸無大誌,自甘平庸,無所建樹。然而,曆史和現實生活告訴我們:有時堅持未必會成功,我們必須學會放棄。因為生活有時候會逼迫你不得不改換愛好,不得不放棄你的遠大理想……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選擇對了,是成功的帆;選擇錯了,勢必會南轅北轍。特別是遇到追求的目標不可能實現時,果斷地放棄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如果你走進一條無路的死胡同,你應該趕快放棄前進,迅速地回頭,才可以找到出路,否則,隻會悲慘地撞死。
放棄,不是自認失敗,而是在尋找成功的契機,今天的放棄是為了明天的獲得。放棄,也許會使我們為期待的目標失去了好多,有些甚至是很珍貴的,可我們不應該後悔,因為沒有放棄,就不會有更牢固的擁有和獲得。隻有學會放棄,才會打敗錯誤,戰勝自我,才能走進一個絢麗而多彩的立體世界。
要想學會放棄,我們先要克服執著的“壞毛病”。在這裏,並不是要我們放棄追求,做一個碌碌無為的人。我們隻是不讚成過分的執著。生活中,我們對於事業、前途、生活目標等人生大事,執著地去追求,當然無可非議。但是,當我們對某些事情過於執著時,往往就會演變成為固執。而固執的結果就是費力不討好,而且還容易被別人嘲笑。
大自然是不執著的,天空的水汽聚集夠了,雲便成形;風吹過來,雲便飄動,變化成各種不同的樣子;風大了雲便消散無蹤。一切變化都順應自然,毫不堅持某一種形態。冬天來了,葉子該凋零了,它便會落下,沒有一點留戀,沒有絲毫不舍。小溪裏的水潺潺流動著,從不會停留,不會歇止。因為不堅持,天空裏的雲才能展現萬般風貌;因為不留戀,樹木才有春天的新生;因為不停留,小溪才能涓涓不息。自然如此的豐富、生生不息,是因為它從不執著啊!
因此,我們也應該順其自然。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理想,放棄一些需要耗盡心血的追求。誰都有夢想,誰都有願望,但是,大紅大紫的人終究是少數,成名成家的人也不多。做事情何必太較真呢?點到為止最好。有人說過,殘缺才襯托出完美。對於生活而言,隻有平淡才顯得最為真實。所謂的轟轟烈烈都是過眼雲煙,真正伴隨我們一生的,還是一顆平常心。
誇父,一代“不量力”的英雄
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於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讚美的,在最後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
我懷念上古的誇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暘穀。
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麼?
倘使有一雙翅膀,我甘願做人間的飛蛾。我要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這是巴金先生的散文詩名作《日》。在文中,巴金極力表達了對黑暗的厭惡,對光明的向往。這篇散文詩的創作背景是上個世紀40年代初期,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先生為什麼歌頌光明,實際上他是在讚美那些為了追求勝利、和平而不惜犧牲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