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活法24(1 / 2)

遇事不鑽牛角尖

有這麼一則寓言:老鼠鑽到牛角尖裏去了。它跑不出來,卻還拚命往裏鑽。

牛角對它說:“朋友,請你退出去,你越往裏鑽,路越狹窄。”

老鼠生氣地說:“哼!我是百折不回的英雄,隻有前進,決不後退!”

“可是你的路走錯了啊!你這樣往裏鑽,永遠是出不去的。”牛角好心地勸告老鼠,希望老鼠能夠知難而退。

“謝謝你。”老鼠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我一生就是鑽洞過日子的,怎麼會錯呢?”不久,這位“英雄”便活活悶死在牛角尖裏了。

這就是鑽牛角尖的典故。可悲而又幼稚的“英雄”到死也隻能蜷縮在狹窄的牛角尖裏了。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像老鼠這樣的“英雄”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愛鑽牛角尖的人往往都是執著的人,隻是在某些時候,他們執著得過了頭,非要絞盡腦汁、費盡力氣去研究那些根本不值得研究或無法解決的問題。《艾子雜說》裏曾經記錄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讀書人,本來沒有大學問,可不論見到什麼事都喜歡與人爭論。

一天,這個讀書人到艾子那兒去請教。他問艾子:“大車的車身下麵和駱駝的脖子上都係著鈴鐺,這是為什麼呢?”

艾子回答說:“大車和駱駝都很大,而車和駱駝又經常在夜間趕路,如果它們狹路相逢,就會因難以回避而相撞。因此,給它們掛上鈴鐺正是為了在離得還遠的時候就互相給對方送個信,以便提前回避……”

不等艾子說完,讀書人又問:“佛塔的頂端也掛著鈴鐺,佛塔永遠都固定在一定的地方,難道佛塔也需要掛上鈴鐺以便夜間行走避免相撞嗎?”

艾子不高興地說:“你這個人真是死板。你沒看到那些雀鳥總喜歡在高處築巢嗎?它們築巢的地方總會撒下汙穢不堪的糞便,在塔上掛著鈴鐺,雀鳥飛來時,鈴鐺便搖晃作響,這樣雀鳥就不敢來築巢了。這和大車、駱駝掛鈴鐺完全是不相幹的事。”

這個讀書人好像很不知趣,他又問:“獵鷹、鷂子的尾巴上也都帶著小鈴鐺,這也是為了防止雀鳥在它們的尾巴上築巢嗎?”

艾子一聽,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說:“看你也是個讀書人,是故意裝傻呢,還是真不開竅呢?獵鷹、鷂子捕捉鳥獸常常進入樹林或灌木叢中,束腳的繩子有時被樹枝掛住,掙脫不開,於是它們在振動翅膀時鈴聲就會響起來,獵人聽到鈴聲,就可以知道它們在哪裏,從而找到它們。獵鷹、鷂子腳上係鈴鐺當然跟雀鳥築巢沒什麼關係啦。”

讀書人還不罷休,繼續糾纏著問艾子:“我見過送葬的隊伍,前麵有個人總是搖著鈴鐺唱挽歌。我原先還不明白是為什麼,現在才知道,原來是怕樹枝纏住他的腳,以便讓人們循著鈴聲好找到他呀。隻是我還想問您,那個人腳上的帶子是用皮條做的呢,還是用絲線編成的呢?”

艾子實在不耐煩了,生氣地對讀書人說:“那個搖鈴鐺的人是死者的向導,因為這死者生前遇事好鑽牛角尖,實在難纏,所以才搖著鈴鐺讓他的死屍感到快樂呀!”

至此,讀書人終於無話可說了。

這就是一個愛鑽牛角尖的人,這樣的人常常把一個簡單的問題想得很複雜,有時候甚至是胡思亂想,而且越陷越深,仿佛不能自拔。鑽牛角尖的人是很累的,因為他總是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傷腦筋,想來想去想不通,還要去麻煩別人,最後落得個別人討厭,自己也痛苦的結果。有人說過,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鑽牛角尖必然會帶來煩惱和憂愁,讓人白白地浪費時間和精力卻什麼也得不到,可以說是費力不討好。

那麼,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愛鑽牛角尖的人呢?

在生活中,有些人隻知道片麵地抓住某些事物的表麵相似之處,把偶然的巧合當做必然的聯係,從而犯了偷換概念、混淆是非的邏輯錯誤。要擺脫這種狀況,就應該努力朝著與它相反的方向前進。既然鑽牛角尖的人想問題、辦事情隻是從一個角度出發,那麼,克服的方法就是進行多角度思維,注意培養自己思考問題的多元化。考慮周全就需要具備全麵的知識,隻有我們對事物的背景資料了解多了,才有可能找到一條解決它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