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有一首流傳很廣的民間諺語:為了得到一根鐵釘,我們失去了一塊馬蹄鐵;為了得到一塊馬蹄鐵,我們失去了一匹駿馬;為了得到一匹駿馬,我們失去一名騎士;為了得到一名騎士,我們輸掉了一場戰爭。因此,可以說為了得到一根鐵釘而輸掉一場戰爭,這正是不懂得及早放棄的惡果。
人之一生,需要放棄的東西很多。古人雲,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就要學會放棄。幾十年的人生旅途,會有山山水水、風風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隻有學會放棄,才能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
比如,大學畢業分別的那一刻,當同窗數載的同學緊握雙手、互相說保重的時候,每個人都忍不住淚流滿麵……放棄一段友誼,固然會於心不忍,但是每個人畢竟都有各自的前途,我們又怎能長相廝守呢?固守著一位朋友,隻會擋住我們人生旅程的視線,讓我們錯過一些更為美好的人生風景。隻有敢於放棄,才會擁有更為廣闊的友情天空。
戀愛也是如此。放棄一段戀情是困難的,尤其是放下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但是,既然那段歲月已悠然遁去,既然那個背影已漸行漸遠,又何必要在一個地點苦苦地守望呢?不如冷靜地後退一步,當時間衝淡一切的時候,柳暗花明的日子也就到來了。
有時候舍棄並不代表失去什麼,相反,還有可能得到更多更有價值的東西。
史學家範曄說過:“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不知與之為取。”此言正一語道破了這種得失觀。得與失之間互為轉化的效果,有時並不是馬上就可以看到的,但懂得其中奧妙的人會掌握取舍的主動權,讓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戰國時,齊國的孟嚐君是一個以養士出名的相國。由於他待人十分真誠,感動了一個具真才實學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馮諼。馮諼在受到孟嚐君的禮遇後,決心為他效力。
一次,孟嚐君想要派人到其封地薛邑去討債,馮諼主動請求擔當此重任,但馮諼不知道用催討回來的錢買些什麼東西?孟嚐君就吩咐馮諼買一些府上所缺少的東西。馮諼領命而去。到了薛邑後,他看到當地人的生活十分窮困,老百姓聽說孟嚐君的討債使者來了,均憤憤有怨言。於是,馮諼就召集了邑中居民,對大家說:“孟嚐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難,這次特意派我來告訴大家,以前所欠的債務一律作廢,利息也不用償還了,孟嚐君派我把債券也帶來了,今天當著大家的麵,我就把它燒毀,從今以後,再不催還。”說著,馮諼果真點起一把火,把債券都燒了。薛邑的百姓沒有料到孟嚐君如此仁義,個個感激涕零。馮諼回來後,孟嚐君向他索要追討的錢,馮諼回答說:“不但錢沒有討回,就連借債的債券也燒了。”孟嚐君很不高興,卻聽馮諼說:“您不是要我買府上沒有的東西回來嗎,我已經給您買回來了,這就是‘義’。焚券買義,這對您收歸民心是大有好處的啊!”
果然,數年後,孟嚐君被人譖讒,齊相不保,隻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聽說恩公孟嚐君回來了,全城出動,夾道歡迎,表示堅決擁護他,跟著他走。孟嚐君非常感動,此時才體會到馮諼“買義”的苦心。
這就是典型的“好與者,必多取”,小的損失可以換取大的利益。能夠在關鍵的時刻果斷地舍卒保車,為了更大更長遠的利益而舍棄眼前的利益,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追求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