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拿六分利潤
台北全盛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林正家年輕的時候以精明著稱於業內,那時的他,雖然頗具商業頭腦,做事也成熟幹練,但摸爬滾打許多年,事業不僅沒有起色,最後還以破產告終。
在那段日子裏,林正家惆悵滿腹,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自己失敗的原因,可就是摸不著頭腦。他有文憑、有才能、有經濟頭腦、有廣泛的人脈資源,還有刻苦拚搏的幹勁兒,可以說,成功者所具備的各種要素他都有,可為什麼偏偏就失敗了呢?而且是一敗塗地,一蹶不振。如果說是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那麼,這東風將何時吹來呢?漸漸地,林正家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頗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經常東遊西逛,借酒澆愁,再也不考慮做生意的事了。
這天,林正家又在街上閑逛,當他路過一家書報亭時,就買了一份報紙隨便翻看。看著看著,他的眼前豁然一亮,報紙上的一段話如電光石火般擊中他的心。於是,他馬上又重整旗鼓,以1萬台幣作為本金,再次投身商海之中。
這次重返商場,林正家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從雜貨鋪到水泥廠,從包工頭到建築商,一路順風順水,合作夥伴趨之若鶩。短短幾年下來,他的資產就突飛猛進增加到1億元台幣,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有很多記者追問林正家東山再起的秘訣,他笑而不語。實在被追得“無路可逃”了,他就隻說幾個字——隻拿六分利潤。
又過了幾年,林正家的資產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達到了100億台幣。有一次,他的一個朋友來訪,問他從1萬元變成100億元到底有何秘訣。他笑著回答,因為我一直堅持少拿兩分利潤。朋友聽得雲裏霧裏,繼續纏著他問個不停,於是,他終於說出了一段往事。
林正家說,當年在街頭看見一篇采訪李澤楷的文章,讀後很有感觸。記者問李澤楷:“你的父親李嘉誠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秘訣?”李澤楷說:“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隻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世的道理。”記者大驚,不信。李澤楷又說:“父親叮囑過,做生意不可以太貪心,追求利潤要適可而止。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利潤合理,八分也可以,那麼,你隻拿六分就行了。不要讓別人認為你是一個貪婪自私的人。”
此刻,林正家動情地說,這段采訪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終於弄明白一個道理:不管是做人還是做生意,都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欲望,欲望太盛,會衝昏你的頭腦。以前,我總是千方百計地從對方身上多賺錢,以為賺得越多,就越成功,結果是多賺了眼前,輸掉了未來。別人認為我太精明了,跟我合作恐怕會吃虧,所以都離我遠遠的。李嘉誠的“讓利思想”使我恍然大悟,盡管我們都處於競爭殘酷的商戰中,每個人都想多賺一些,但是,每個人又不喜歡和太貪婪的人打交道。當你給人的感覺是厚道、可靠時,別人會更願意同你合作。如此一來,雖然李嘉誠隻拿了六分利潤,可生意夥伴卻多出了很多,總體看來,他還是賺了。這也許就是上天憐惜那些貪欲不太重的人吧,讓他們成了最後的勝利者。
隨後,林正家把朋友領進了他的臥室,臥室的牆壁上貼著一張泛黃的報紙,正是報道李澤楷的那張,多年來,林正家一直珍藏著。報紙的空白處,有一行毛筆書寫的小楷: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隻拿六分。每天早晨起來,林正家都能看見這句話。他說,這就是一百億的起點,也是人生的起點,更是幸福的起點。
是的,當我們在為自己的夢想打拚的時候,應該把腳步適當的放緩一些,把追求降低一些,一方麵,不至於使自己太過勞累;另一方麵,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她的小店常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