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童話的世界
一天,小猴子出去玩兒,不知不覺中走到了一片田野的旁邊,看到了密密叢叢的玉米地,成熟的玉米露在外麵。小猴子非常高興,就去掰了一個玉米,扛在肩上走開了。它邊走邊想,今天的晚飯有著落了,心裏美滋滋的。走著走著,又看到了一片桃園,又大又紅的桃子掛在樹上,鮮嫩欲滴,小猴子看得直流口水。於是,它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著一堆桃子繼續往前走,心裏更加高興了,因為這些桃子夠它吃幾天的了。過了一會兒,小猴子來到了一片西瓜地前,看到這裏滿是又圓又大的西瓜,它把桃子全扔了,摘了一個最大的西瓜。比起桃子來,它覺得西瓜更好吃。漸漸的,天色暗了下來,小猴子走累了,就在路邊休息。這時,一隻小兔子跑了過去,小猴子又驚又喜,連忙去追小兔子,追了好久好久,可小兔子跑進大森林裏就不見了。此時,周圍已經是一片漆黑,小猴子無奈地坐在地上,它迷路了。想起玉米、桃子和西瓜,再聽著肚子咕咕的叫聲,小猴子忍不住哭了……
我們對這則故事是否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也許,每個人在童年時代,都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盡管不一定完全相同,但都是大同小異的。當時,老師或者媽媽一定會對我們這樣說:“小猴子為什麼哭呢?它太貪心了……我們在懵懂之中接受的第一堂課就包括這樣一個道理——做人不可太貪心。然而,伴隨著光陰的流逝,我們在生命的旅途上成長、成熟、成功。當我們無休止地追求這樣或那樣的欲望時,又有誰還會記得當初的童話呢?有的人像故事中的小猴子一樣在迷路後無奈地哭了,那麼,他會想起當初接受過的啟蒙教育嗎?
其實,最簡單的故事往往是最受用的,小故事中有大道理,看似成熟老練的人們可以對幼稚的童話故事不屑一顧,但如果忽視其中那些成熟的道理和做人準則,那說明這個人還不夠成熟、不夠老練。在生命之初,童話故事為每個人開辟了一個理想王國,在這個王國裏,善良的人總是快樂地生活著,邪惡的人一定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如果我們細心觀察一下那些善良的人們,會發現他們的快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簡單。也就是說,那些思想簡單、沒有過多想法、沒有過多欲望的人往往是最快樂的,在他們的心裏,單純、率真、善良就是快樂的源泉。但是,理想王國終究隻是存在於理想中,現實中的人們,在四處彌漫著欲望的空氣中已經迷失了方向,為了欲望,人們無休止地往自己的身上增加負擔,哪怕是累得喘不過氣來,也要不斷攀登一座又一座新的欲望高峰。最終,他們在獲得了豐富的物質滿足之後,精神領域也變得無盡空虛。
我們時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辛辛苦苦奮鬥了這麼多年,住進了別墅,開上了豪車,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可總覺得少了點兒什麼。終於得到了自己一直想要的東西,可真正得到了又感到也不過如此。生活中總是覺得有些寂寞,缺少樂趣。看到那些年輕人充滿了激情,洋溢著快樂,真想像他們一樣體驗一下青春的美好,可是……自己已經老了。再檢查一下身體:為了應酬客戶,過度飲酒造成了脂肪肝;常年勞累引發了腰肌勞損;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處於亞健康狀態,導致神經衰弱、失眠、健忘……更為重要的是,多少年來,好像一直在外奔波,很少陪老婆孩子,雖然在社會上有了一些成就,卻沒有感受到家的溫暖。
仔細想一想,是不是我們要求的太多了呢?為了讓自己過得幸福,為了家人也幸福,很多人隻知道拚命地工作、賺錢,在得到金錢、權力、地位、榮譽的同時,他們也失去了一些東西。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上,有無數個驛站。每一個驛站都是供勞累的人們休息的,在休息的同時,人們會享受到這一階段應有的幸福。但是,總會有一些人,為了追逐欲望的快車而馬不停蹄地趕路,到頭來,欲望的快車沒追上,卻錯過了無數的幸福。欲望和我們總是有一段距離的,隻是貪婪的人太自負了,總以為得到的不夠,總是以為能得到更多的東西,卻從來不知道回頭看看丟失了什麼。
所以,當我們在紙醉金迷的物欲世界中不知所措時,應該重返童話世界,在那個理想的國度裏,有一些最簡單、最快樂的人,他們沒有過多的奢望,卻有足夠的歡笑。更重要的是,在童話世界裏,有人會告訴我們——貪婪的本色越淡,幸福的味道越濃。於是,我們要學習一門新的課程——人生減法。隻有領悟人生減法的真諦,才能在生活中運用自如,當欲望鋪天蓋地而來時,我們能夠從容不迫地將它們做一番“驅除”,減去不必要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恰到好處、近乎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