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冒險,立即行動
行動意味著衝破平庸,而其中的一條捷徑便是——敢於冒險。
吉姆·伯克晉升為約翰森公司新產品部主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開發研製一種兒童所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這種產品的試製失敗了,伯克心想這下可要被老板炒魷魚了。
伯克被招去見公司的總裁,然而,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讓我們公司賠了大錢的人嗎?”羅伯特·伍德·約翰森問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賀。你能犯錯誤,說明你勇於冒險。而如果你缺乏這種精神,我們公司就不會有發展了。”數年之後,伯克本人成了約翰森公司的總經理,他仍牢記著前總裁的這句話。
勇於冒險,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好。在敢於冒險的過程中,你就能使自己平淡的生活變成激動人心的探險經曆,這種經曆不斷地向你提出挑戰,不斷地獎賞你,也會不斷地使你恢複活力。
懼怕行動,求穩怕亂,平平穩穩地過一輩子,雖然可靠,雖然平靜,雖然可以保住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人生,但那真正是一個悲哀而無聊的人生,一個懦夫的人生。與其平庸的過一生,不如做一個敢於行動、敢於冒險的英雄。
每一個人都可以界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製訂各個時期的目標。但如果你不篤行,還是一事無成。
苦思冥想,謀劃如何有所成就,不能代替獲得成功的實踐。不肯行動的人,隻能是在做白日夢。這種人不是懶漢,就是害怕挫敗。
成功人士都是怎麼想就怎麼做。愛迪生是個實驗發明家,他從不怕挫折,並把每一次挫折看做一次經驗。實驗、挫折、再實驗……直至成功。他是靠孜孜以求的篤行而成為大發明家的。巴爾紮克開始寫作時經曆了嚴重的挫敗,在父母嚴厲的要求下開始其寫作生涯。在規定的兩年之內,他敗得很慘,父母斷了他的生活費,他就一邊謀生一邊寫作,雖債務纏身,仍繼續奮鬥,終以其《人間喜劇》躋身於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
中國女排五連冠的光輝曆程,靠的就是刻苦訓練,不但練出了運動技能,而且練就了積極的心態和高情商;著名的馬家軍長跑女子運動隊的每一次成功的記錄,也都是靠日常嚴格苦練而獲得的。
中國古代有一則寓言:在四川的偏遠地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裕。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麼樣?”富和尚說:“你憑借什麼去呢?”窮和尚說:“我一個水瓶、一個飯缽足夠了。”富和尚說:“我多年來就想租條船沿著長江而下,現在還沒做到呢,你憑什麼去?!”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去過南海的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慚愧。
窮和尚與富和尚的故事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說一尺不如行一寸。行動才會產生結果。行動是成功的保證。任何偉大的目標,偉大的計劃,最終必然落實到行動上。
拿破侖說:“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最好。”人生的本質在於創造,而創造就是改變人生的行動。由此可見,行動即是人生目標。行動會增強自信心,猶豫隻會帶來恐懼。克服恐懼的唯一辦法就是立即行動。
等待是一劑苦黃連,有時也能把人們折磨得麵黃肌瘦。有經驗的教師站在講台上長時間不開口也會緊張得不行。著名播音員愛德華·慕羅在麵對麥克風之前總是滿頭大汗,一開始播音以後,所有的恐懼立即“煙消雲散”了。行動可以治療恐懼,許多老演員也有這種經驗,立即進入狀態,可以解除全部的緊張、恐怖與不安。
一般人則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應付恐懼的常用方法就是“不做”或回避。克服恐懼的最佳辦法,就是立刻就做。不管幹什麼事,一經決定,就立刻進入狀態。
一位寫了暢銷書的作家在談他的秘訣時說:“我有許多東西必須按時交稿,因此無論如何不能等到有了靈感才去寫,那樣根本不行。一定要想辦法推動自己的精神力量。方法如下:我先靜下心來做好,拿一支鉛筆亂畫,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盡量放鬆,我的手先開始活動,用不了多久,我還沒有注意到時,便已經才思泉湧了。”
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先使自己心理平靜安祥,才能順利開展思維。
有一位幽默大師說:“每天最大的困難是離開溫暖的被窩,走到冰涼的房間。”他說得不錯,當你躺在床上認為起床是一件不快活的事,它就真的變成一件不快活的事了。但是,你隻要準時掀開被子,形成習慣或自動反應,起床就會變得極其快活了。
凡是大有作為的人物都不會等到精神好時才去做事,而是時刻按照原定目標篤行的。這是因為他們深諳“行動誘發行動”這個自然原理。
製訂目標之後,就要立即行動,不可一拖再拖。否則,拖延的惡習會使你以前的努力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