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世事複雜,腦筋活絡為淡定(2)(1 / 3)

在日常生活中,常見人們在思考問題時“左思右想”,說話時“旁敲側擊”,這就是側向思維的形式之一。

有一天動物園的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過低。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出來,所以他們又將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麵,於是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我們通常都會犯同一個錯誤——在同一麵牆上撞來撞去,直到撞得頭破血流。從相反的角度去觀照你所要解決的問題,你也許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這是個挺有趣的實驗,實驗對象必須是受過教育的成年人,文盲和兒童是不行的。

提問:三點水右邊加一個“來”字,念什麼?

答曰:念“淶”。

再問:三點水右邊加一個“去”字呢?被問者至少有一半以上頓時語塞,有的甚至當即斷然回答:根本就沒有這個字!

這個“法”字的使用頻率遠比“淶”字高得多。認識“淶”字的人不會不認識“法”字。那麼問題出在哪裏呢?這就是思維定勢。

三點水加一個“來”念成“淶”,這是漢字中典型的“左形右聲”字。當你回答了這個簡單的問題之後,一種思維定勢便悄悄地左右了你的思路,當提問者借漢字中“來”與“去”相對應的定勢發問時,你多半會立即按照“左形右聲”的思維方式加以考慮,而“法”卻並不念“去”,於是立即否定了這個常用字的存在。

問題就是這麼簡單,卻又如此令人不可思議。當然,這種“定勢”有其成因——形成這種定勢所需要的知識結構。若以同樣的問題向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發問,“上當”的人就幾乎沒有。這是因為他們還不具備形成這種定勢的知識結構。

這是“慣性”造成的定勢,在取舍、肯否之間很容易形成“定而不移”之勢。唯一可行的解除定勢的辦法,就是開闊我們的視野,改變我們既有的思維方式,時刻警惕陷入“經驗”中去。

現實生活中卻有太多的人誤以為無論什麼時候堅持都是一種美德,而讓自己最終走向了悲壯的人生。有的時候,即使你滿懷雄心壯誌,毅力非常堅強,但是由於不會進行新的嚐試,成功依然隻是一個夢想。條條道路通羅馬,所以在人生道路上,你應當學會堅持,但是更應當學會變通,當感覺到確實不行時,嚐試另外一種方式吧!

人生感悟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於遵循一貫的觀點和想法,習慣於按常規的思維去做一些事情,卻不知道機遇往往就蘊藏在我們的靈機一動之中。

★ 奇思妙想,激發潛力為淡定

美國的萊特兄弟是一對愛別出心裁、搞點花樣的人。兄弟倆本來是靠修理自行車過活,可以守攤混飯吃,但他倆並不滿足現狀。

一天,兄弟倆在門前馬路上試騎剛修好的自行車,由於車閘失靈、路陡坡大,自行車一下衝了出去,嚇得路上的雞、鴨到處亂飛。

“哎?要把咱們的自行車變得能往天上飛,那該多好”,“把汽車、火車都安上翅膀,就都能上天了”……兄弟倆真想搞點花樣了。

孩子都明白,鐵跟空氣比誰重誰輕,想讓很重的發動機飛上天,那不成了神話了嗎?萊特兄弟的“花樣”受到很多人的反對。

但是,萊特兄弟不被困難嚇倒。他們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經常觀察雄鷹盤旋、燕子高飛,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家鑽研。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製成了第一架雙翼飛機。兄弟倆高興地把這架用內燃機做動力、用木料做骨架、用帆布做機篷的飛機叫做“飛行者號”。從此,萊特兄弟給人類開辟了航空學的新紀元。

富有想象力的孩子都有著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而缺乏想象力的孩子總是堅信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對的,卻很少想到這些知識有什麼不對之處。因此,孩子總是用前人用過的傳統方式去看待事物。這樣,他們隻能見到前人已見到過的東西,隻能想到與前人已經發現了的東西有什麼聯係,卻容易忽略有什麼新的聯係;而有旺盛求知欲和強烈好奇心的孩子卻不這樣,他們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並且發現有意義的問題以後,能夠請教老師和父母,因此他們進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