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世事複雜,腦筋活絡為淡定(1)(1 / 3)

★ 沒有辦不到,隻有想不到

成功從根本上講,是“想”出來的。隻有敢“想”,會“想”,善於思考,才會是成功者的候選人。傑出人士是善於思考,把別人難以辦成的事辦成,把自己本來辦不成的辦成。當別人失敗時,你如果可以從他人的失敗中得出正確的想法,並付諸行動,你就可能成功。當你自己失敗了,你能夠轉換到一個正確的想法上,再付諸行動,你同樣可以獲得成功。

如果你想要少做一些工作但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那麼你就一定要比普通人思考的更多。當然,如果你的思考本來就是錯誤的,那再多的思考也是無益。你所想的一定要具備高質量、積極向上並具有創造性。

平庸的人往往不是懶得動手腳,而是不愛動腦筋,這種習慣製約了他們的發展。相反,那些成績優異的人無一不具有善於思考的特點,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讓問題成為人生難題。可以講,任何一個有意義的構想和計劃都是出自於思考。一個不善於思考的人,會遇到許多舉棋不定的情況;相反,正確的思考者卻能運籌帷幄,做出正確的決定。

1999年,比爾·蓋茨在接受中央電視台專訪時談到他作為微軟公司的總裁,再也沒有編寫軟件的時間了,但是無論多麼忙,他每周總會抽兩天時間,到一個寧靜的地方呆一呆。為什麼呢?他說,麵對繁重的工作和激烈競爭的IT市場,他作為管理者,不能把精力浪費在繁瑣的小事上,他必須在專門的時間去思考,以做出具有戰略意義的決策。

我國近代史上的名臣曾國藩也有這樣的習慣。無論戰事多麼緊張,或政務多麼複雜,他每天都會擠出一個時辰在一間靜室裏靜坐,有時是為了平靜自己的情緒和心態,有時是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

從上麵的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成大事者不善於思考是不行的。隻有專注的思考才能集聚自身的力量、勇氣、智慧等去攻克某一方麵的難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有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思考的產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唯一能完全控製的東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運用你的思想,但無論如何運用它,它都會顯現出一定的力量。沒有正確的思考,你不可能克服壞習慣,也防止不了挫敗。

青年人要成就大事,首先得先思考你的事業,思考你自己,向自己問問題。隻有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在事業的開創過程中,不斷地思考自己,思考自己所做過的、正在做的和將要做的事情;不斷地向自己提出問題,看一看哪些是需要彌補的不足之處,哪些是應該改正的錯誤之處,哪些是該向人請教的不明處……隻有這樣,才會不斷前進,走向成功。

向你自己或別人提出迷惑不解的問題,可能使你獲得豐厚的報酬。這種方式曾經導致了世界最偉大的科學發現之一。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一個年輕的英國人在他家的農場裏度假休息,他仰臥在一棵蘋果樹下思考問題,這時一隻蘋果掉到了他的頭上。

“蘋果為什麼會朝下落呢?”他問自己。這個年輕人就是牛頓。從此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不懈地研究,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尤其是青年人,都要養成的最有價值的習慣,就是在下決心之前,—定要對自己多發問,注意整理自己的思路。這可以讓人有一次機會,來合理地整理自己的思緒,或回想自己為什麼或怎樣會有這種決定,這個過程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卻會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收到實效。

積極思考是現代成功學非常強調的一種智慧力量,如果做一件事不經過思考就去做,那肯定是魯莽的,也是會栽跟頭的,除非你特別地幸運。但幸運並非總是光顧你,所以,最穩妥的辦法是三思而後行。

思考習慣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19世紀美國著名詩人及文藝批評家洛威爾曾經說過:“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愛因斯坦也非常重視獨立思考,他說:“高等教育必須重視培養學生具備會思考、探索的本領。”人們解決世上所有問題用的是人腦的思維本領,而不是照搬書本。

麵對著複雜而又規律的工作,我們一定要保持思維的靈活性。

其實要保持工作的高效率,就必須保持頭腦的正常運轉、思維的靈話。比如說,工作之餘可以看看“腦筋急轉彎”,多思考一些人生哲理和未來計劃,或者看完一部電影後,和朋友討論、分析它的優缺點。重點是,要經常用腦進行積極思考,並訓練自己對周圍事物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