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吳起鬱鬱不得誌,於是跑到魏國去。魏王問大臣:“吳起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大臣回答說,吳起貪戀成名而且十分愛好女色,但是如果讓他去打仗,恐怕司馬穰苴都不會是他的對手。聽了這話,魏王決定起用吳起為主將。吳起果然不負魏王重托,攻打強大的秦國也能大獲全勝,奪得了五座城池。
吳起當主將的時候,和士兵同甘共苦,跟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飯,睡覺從來不鋪墊褥,行軍打仗也從來不乘車馬。有一次,有個士兵生了瘡,吳起親自為他吸吮。這件事被士兵的母親知道了,立馬放聲痛哭起來。有人很是不了解,說你兒子不過是個小兵,而將軍親自為他吸吮毒瘡,你為什麼這麼悲傷?那位母親說:“當年就是吳將軍替孩子的父親吸吮毒瘡,所以孩子的父親在戰場上隻知道向前衝,從來不知道逃跑,結果死在敵人手中。現在吳將軍又替兒子吸吮毒瘡,我都不知道他以後會死在什麼地方?”可見吳起是多麼受到士卒愛戴。魏王也因為吳起十分善於用兵打仗,而且特別廉潔,待人很是公平,於是任命他擔任西河地區的長官,主要對抗秦國和韓國。
魏王死後,新的大王即位。剛開始的時候,新大王對吳起很是器重。但是有個叫公叔的人當了國相。公叔雖然娶了國君的女兒,但是他對吳起特別畏忌。公叔的侍從分析吳起的為人,認為吳起為人有骨氣又特別喜愛名譽和聲望,因此勸告公叔跟國君說吳起特別賢能,但魏國實在太小,又與強大的秦國接壤,吳起必然沒有長久留下的意思,國君必然會問這該怎麼辦。公叔可以建議大王用下嫁公主的辦法來試探吳起。如果吳起打算長期留在魏國,一定會十分開心地答應娶公主。如果他並沒有長久的打算,他肯定會推辭。然後公叔再找個機會請吳起一起到自己家中,故意讓妻子對自己大發雷霆,而且對自己很是鄙視。這樣吳起就會認為公主們都是這樣,肯定會有損他的威望,於是絕對不敢娶公主。公叔覺得這個辦法可行。於是依計而行,果然吳起見到公主如此刁蠻,很是委婉地謝絕了大王。於是大王對吳起產生了懷疑,吳起擔心因此而遭到禍害,於是離開了魏國,去了楚國。
楚王早就聽說吳起很是賢能,吳起一到楚國便任命他為國相。吳起果斷地進行改革,而且製定了很多嚴格的法律,依法而行,這對那些肆意妄為的王公大臣來說,無疑是個重大的打擊。於是他招來很多的怨恨。與此同時,他十分注重軍事力量,不但向南平定了百越,吞並了陳國和蔡國,而且還打退韓、趙、魏三國的聯合進攻,並且討伐了秦國。各國都對楚國的強大十分憂慮,楚國的一些人也對吳起十分嫉恨,但是由於有楚王的保護,吳起也能夠令行禁止,有很高的聲望。等到楚王一死,一些對吳起有仇的人就發動親信攻打吳起,吳起逃無可逃,隻得逃到楚王停屍的地方,趴在楚王的屍體上。於是,那幫人趁機用箭射殺吳起,但同時也射中了楚王的屍體。後來太子即位,將那些人統統誅殺,因此而被誅滅的人有七十多家。
吳起在楚國的改革令行禁止,因此得罪了很多的人。如果吳起在能在楚國變法成功之後,在楚王去世之前及時身退、隱姓埋名、遠走他鄉,或許還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用不著被亂箭射死,當然吳起很是聰明,他臨死的時候還設計了一個圈套,最後讓他所有的仇人都陪上了性命。
吳起可謂是聰明絕頂,他知道如何得到國君的信任,他知道如何得到士卒的擁護,他也知道如何才能建立一個軍事大國。他對外用兵,很少有吃敗仗的時候。他也遇到十分善待他的國君,但為什麼他不得善終呢?原因就在於他太聰明了。殊不知至巧不敵至拙,他如果表現得十分地笨拙,肯定會麻痹很多仇敵,肯定也不會遭到如此的攻擊。
人生感悟
表現太優秀的人容易受到攻擊。我們要學會表現笨拙,這是為了更好地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