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恰似懷表,隻要悄悄地放在口袋裏就好。沒有必要為了炫耀而從口袋中取出來,也不必主動告訴別人時間。若有人問你時間,隻要回答那個時間即可,因為你並不是時間的守護者,所以假如別人不問,也不必主動告知。
學問,好似不可缺少的有用裝飾品。如果我身上少了這樣東西,想必會覺得丟臉。不過,為了避免犯下前述的過錯而招致誹謗,則必須十分謹慎。
很多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最容易忽視這個問題,由於年輕,所以氣盛,互不相讓,從而使自己和他人陷入尷尬的境地。
當你指出別人的錯誤時,無論你采取什麼方式,即使一個蔑視的眼神,一種不滿的腔調,一個不耐煩的手勢,都會使對方產生極大的不滿。你以為他會同意你所說的嗎——即使你說的是對的?一般不會。因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斷力,打擊了他的榮耀和自尊心,同時還傷害了他的感情。他不但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可能還會進行反擊,這時,你就是搬出所有柏拉圖或康德的邏輯也無法說服他。
永遠不要對別人說:“看著吧!你總有一天會知道我是對的!”這等於說:我會讓你改變看法,我比你更聰明。——這難道不是一種挑戰麼?在你還沒有開始證明對方的錯誤之前,他已經準備迎戰了。這樣隻會增加說服的困難。
人類的嫉妒心理是相當普遍的。因此,我們對於自己的成就要輕描淡寫,永遠不要得意忘形。我們要謙虛,隻有這樣,才會受到歡迎。
人生感悟
做人要做到: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這樣才是明智的。比別人聰明,而卻顯得愚鈍,這才是大智慧,正所謂:大智若愚。
★ 密藏不露,以弱示人為淡定
三國中的曹操可謂亂世梟雄,當世豪傑他沒把誰放在眼裏,“青梅煮酒論英雄”,更是預見準確,那些所謂“英雄”都被他琢磨透了。
“智者千慮,終有一失。他也這一疏忽,就被司馬氏搶了江山。
據說曹操知道司馬懿有大誌。又聽說他有“狼顧”之要。什麼是“狼顧”,狼的頭和脖子可以左右轉180度,司馬懿生有異相,身軀、肩膀不動,頭可以向後轉180度。曹操認為司馬懿“狼顧”,就是狼心狗肺,心術不正。
但是每天勤於公務,廢寢忘食;從公文到馬匹,從內務到外勤,事必躬親,吃苦耐勞,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對曹操更是畢恭畢敬,馬首是瞻。久而久之,生性多疑的曹操也放下心來,認為他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殊不知這些都是司馬懿裝出來的。
司馬懿不僅騙過了曹操,也騙過了曹丕。他無論身居何職,都用各種方式不溫不火地向曹丕表示忠誠。在他的努力下,曹丕一步步登頂,司馬懿的權力也越來越大。
密藏不露是自我保護的重要手段,它會減少遭到別人暗算或報複的機會。
曹芳繼位後,曹爽掌權,為排擠司馬懿,對司馬懿明升暗降,剝奪了兵權。自此曹爽放心玩樂,後來聽說司馬懿有病,派人假意辭行以探虛實。司馬懿老態龍鍾,聽不清說話,雙手顫抖,進食困難(當然這又是裝的),至此曹爽心中的戒備一絲都沒有了。誰想當他在野外遊獵正濃時,卻被司馬懿父子端了老窩,稍後又奪取了兵權,曹爽後來被斬首。
司馬懿在自己的上司麵前,巧妙地表現了自己的“懦弱”,從來沒有功高蓋主的舉動,將自己的真實力量和野心都掩藏起來,最終贏得了天下。
孫臏和龐涓都是鬼穀子的學生,後來各為其主領兵打仗,昔日同窗今日卻成了對手冤家。孫臏計高一籌,鬥智不鬥力,隱強示弱,逐漸減少兵灶數目,龐涓認為孫臏兵力在逐漸減少,自然大喜,命令手下軍士拋下輜重,輕裝上陣,緊迫不舍。最後兩軍戰於馬陵,孫髒集合全部兵馬給龐涓以迎頭痛擊,大煞敵人威風. 可憐龐涓羞敗,隻好自刎而死。孫臏減灶,逼死龐涓,傳為千古美談。
人生感悟
生活中也是如此,適當的表現出自己的“懦弱”並不意味著真的膽小怕事,以弱示人往往會有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