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虧,會為了所謂的麵子和尊嚴而與對方展開搏鬥,有些人因此而一敗塗地不能再起,有些人雖然獲得慘勝,但已元氣大傷!所以,當年輕人在社會上碰到可氣但又對你不利的環境時,千萬別逞血氣之勇,也千萬別認為士可殺不可辱,倒要寧可吃點眼前虧。
人生感悟
能吃眼前虧,可保百年身呀!
★ 切勿張揚,適時委屈為淡定
也許你做出了一點成績,你就以為自己是最優秀的;也許你擁有某方麵的能力,就以為很少有人超過自己。這是很多人常有的心態。實際上,當你有這種心態時,你正是處於危險狀況。因為強中自有強中手,山外青山樓外樓,世上總有比你強的人。即使你在某方麵很優秀,你也不可能在各方麵都優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項,如果驕傲自大,將會給自己帶來意料不到的損失。
當你越來越深入你的領域之後,你就會會發現外麵的世界很大,外麵的天空更加高遠,周圍的人群中有無數奇人高手。你永遠不可以斷定:“我就是最了不起的”。
我們無論麵對比自己強的人還是比自己差的人,都要謙虛地和他相處。因為三人行必有我師。
謙虛自然地與人相處,別人舒服,自己也舒服。謙虛不是抬高別人,也不是踩低自己。謙虛恰恰是一種有容忍他人的能力,是一種成功者的胸懷。古人—例,頗令後人感觸很深。
陽子居有一日西去徐州,恰巧碰到老子西去秦國。郊外相逢,陽子居自以為有學問,態度傲慢,老子便為陽子居深感惋惜,當麵批評陽子居:以前我還認為你是個可以成大器的人,現在看來不可教誨啦。
陽子居聽了老子的話,心裏很不舒服,後悔自己為什麼當時那樣。老子也很失望。回到旅店後,陽於居覺得自己應當做得自然—些,起碼要敬重長者,敬重有道德學問的老子,便主動給老子拿梳洗的工具,脫下鞋子放在門外,然後膝行到老子麵前,謙虛地說:學生剛才想請教老師,老師要行路沒有空閑,因此不便說話。現在老師有空了,請您指教我的過失。
老子說:想想看,你態度那麼傲慢,表情那樣莊嚴,一舉一動又如此矜持造作,眼睛裏什麼都沒有,這樣,將來誰和你相處呢?人,沒有他人圍繞著你,行嗎?應該懂得:最潔白的東西好像總有些汙穢的感覺,德行最高尚的人總認為自己遠不十全十美,學問雖了解了,在許多方麵他是不行的。知道自己不行,你才知道自己真正行的地方;眼睛裏隻看到自己行,實際上,你哪個地方都不明白。
陽子居先是吃驚,漸漸地臉上浮現慚愧的神色,謙虛地說:老師的教導使我明白了做人的真正道理。
開始陽子居去徐州的路上,旅舍客人恭敬地迎送他。他住店時,男老板為他擺座位,女老板為他送手巾,大家也給他讓座。雖然恭敬,彼此都不舒服。接受老子教誨後,陽於居態度隨和,為人謙遜。歸途住店,客人都隨意地和他交談,他也感到和大家相處得很親切。
一位哲學家說過:“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這句話可以說是至真哲理。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人都有一種心理,當別人表現得比他優越時,他心理會不自覺地產生嫉妒和自卑的情緒,從而感到不快。而如果你表現的不如他,他和你在一起比較容易感到舒服。學識豐富的人,由於對知識過於自信,多半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不僅如此,他們往往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判斷,或擅自做決定。一旦這麼做,將會導致什麼後果呢?被壓製的人,會覺得受到侮辱、傷害,而不會心甘情願地聽從。他們可能會憤怒、反抗。更嚴重的,也許會訴諸法律。這樣的年輕人應懂得,知識要豐富,態度要謙虛。
為避免上述情況,隨著知識量的增加,你必須要更加謙虛。即使談到自己有把握的事,也要裝出不太有把握的樣子。陳述自己的意見時,切勿太過武斷。若想說服別人,就先仔細傾聽對方的意見。這種程度的謙虛,是不可或缺的。要是你討厭被批評為假道學或俗不可耐,也不喜歡被認為沒有學問,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故意賣弄學問,用和周圍的人同樣的方式說話。不要刻意修飾措辭,隻要純粹地表達內容即可。絕對不可讓自己顯得比周圍的人更偉大,或更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