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進退自如,目光長遠為淡定(1)(1 / 2)

★ 以退為進,退中求進

我們在談到成功之道時,更多地強調要有一種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但是,有時候,一味地硬衝硬打未必是一種最好的方法,以退為進也是一種人生的策略。

的確,疾風知勁草,人須有傲骨,麵對險惡的局勢,人應當有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視死如歸”的精神我們自應提倡,也是我們一直所倡導的一種精神。但是,客觀世界是複雜多變的,就某個具體的事情來說,也有其“時”“勢”的問題,在某些特定的時間裏、環境下,采取以退為進的方法,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策略,而並非是消極退讓。

當年肯尼迪在競選美國參議員的時候,他的競選對手在最關鍵的時候輕易地抓到了他的一個把柄:肯尼迪在學生時代,因為欺騙而被哈佛大學退學。這類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競選對手隻要充分利用這個證據,就可以使肯尼迪誠實、正直與道德的形象蒙上一層陰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然無光。一般人麵對這類事情的反應不外是極力否認,澄清自己,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認了自己的確曾犯了一項很嚴重的錯誤,他說:“我對於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感到很抱歉。我是錯的。我沒有什麼可以辯駁的餘地。”肯尼迪這麼做,等於說“我已經放棄了所有的抵抗”,而對於一個已經放棄抵抗的人,你還要跟他沒完沒了嗎?如果對手真的繼續進攻了,顯得對手沒有一點風度。

所以,我們應記住一個基本原則:一個人既然已經承認錯誤了,那麼你就不能再去攻擊他,再去跟他計較。無論是克林頓還是肯尼迪,他們都沒有因為有過劣跡而受到絲毫的傷害,相反的是,他們還都將它轉變為了一個優點,這從肯尼迪後來當選總統和克林頓的事情完全在互聯網上披露支持率反而上升就可以得到證實。他們承認自己有過錯誤,他們就已經將自己人性化了:我們和平常人一樣,也會犯錯;同時,承認自己有罪,贏得人們的同情。而別人這時也樂得做順水人情。

這是在被動的情況下以退為進的策略。在主動的情況下,由於徹底解決某個問題的時機沒有完全成熟,也可以采用這種策略。

人生感悟

對於成功者來說,隻要人生目標的大方向沒變,有時候選擇以退為進的策略,也不失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 以強製弱,以弱讓強

我們常用“毫不示弱”來形容一個勇敢的人,但是,認真想一想,時時處處不示弱的人,雖能得一時之利,卻很難成為最終的成功者。倒是有些人,凡事忍讓,不逞能,不占先,心境平和寬容,能拋除私心雜念,不受外界幹擾,做事持之以恒。他們即使遇到打擊,暫時出現困難,也不會萬念俱灰,因為心境平和,所以能泰然處之。這種人跑得不快,但有毅力堅持到終點。

動物圈裏軟與硬,強與弱似乎是天定的,誰都不可能去改變。但人類社會卻不同,人類固然也有先天軟與硬、強與弱以及後天的軟與硬、強與弱,但因為人類有智慧,可以通過學習及經驗的積累,在人性叢林裏巧妙地獲得生存的機會,並進而為自己爭取較豐沛的利益。

有一個法則值得在人性叢林裏進出行走時參考,那就是——遇強則示弱,遇弱則示強!

“遇強則示弱”的意思是:如果吃不開的人碰到的是個有實力的強者,而且他的實力明顯高於你,那麼你不必為了麵子或意氣而與他爭強;因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對方,但毀了自己的可能性卻也很高,因此不妨示弱,好化解對方的戒心。

恃強淩弱,勝之不武,大部分的強者是不做的,但也有一些富侵略性格的“強者”有欺負“弱者”的習慣。因此吃不開的人示弱也有讓對方摸不清你虛實、降低對方攻擊有效性的作用。一旦他攻擊失效,他便有可能收手,而你則獲得了生存的空間,並逆轉兩者態勢,他再也不敢隨便動你了!至於要不要反擊,你要慎重考慮,因為反擊時你也會有所損傷,這個利害是要加以評估的,何況還不一定可擊敗對方。

人性叢林裏沒有絕對的軟與硬、強與弱,隻有相對的軟與硬、強與弱;也沒有永遠的軟與硬、強與弱,隻有一時的軟與硬、強與弱。因此強者與弱者,最好維持一種平衡、均勢,國與國之間不易做到此點,但人與人之間卻不難做到,隻要願意,也不論你是弱者或強者,“遇強示弱,遇弱示強”都可以使你避免“軟手碰硬釘子”的尷尬!

遇有挫折時,改變一下自己思路,或是暫時的妥協,讓以前爭強好勝的你嚐試一下使用其他的方法,也許這樣會讓本來不好的僵局變成一個圓滿的結局。有時候必要的妥協會讓你得到意外的收獲,嚐試著去改變會出現另外的一種好局麵。

古人雲:“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鳥噬人的法術。故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有任重道遠的力量。”因此,以弱點示人,既可以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當條件成熟時,則可叫敵人防不勝防,一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