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武則天(3 / 3)

《述聖紀碑》和《無字碑》碑材曾有“來自於闐”之說,此說源於明代,是一疑案。於闐之地即今新疆和田縣。千裏迢迢,遠離長安,貢上百噸之碑材給唐王朝,極不可能。乾陵之石刻都是就地取材,1968年在乾陵西坡發掘出王賓像毛坯兩個,是當時鐫王賓像的明證。《述聖紀碑》和《無字碑》的石質,和現在乾陵東乳峰下的石質完全相同,此處還有取石遺跡。

第七組是六十一個王賓石像,置於朱雀門前兩側,其中東側29個,西側32個。文獻記載,參加高宗葬禮的有32個。文獻記載,參加高宗葬禮的有當時我國邊疆少數民族和鄰國首領61人,武則天為炫耀威勢,命刻61人石像,侍立於朱雀門兩側。人像高1.6米,都身著長袍,窄袖大衣,足蹬長靴,腰係寬帶,帶掛小囊。其中一尊石像後頸部尚有幾綹小辮,是我國少數民族或西亞一帶的民族裝束,可惜人像均殘無頭。在人像的背部,還刻有國名、官職、姓名,由於年代久遠,字跡已漫漶。

在乾陵陵園以南,東西排列著17座陪葬墓。據文獻記載有章懷太子李賢、懿德太子李重潤、澤王李上金、許王李素節、王李守禮、義陽公主、新都公主、安興公主、永泰公主、特進王及善、劉審禮、中書令薛元超、禮部尚書左仆射盧欽望、中書令戶部尚書楊再思、左仆射劉仁軌、右衛將軍李謹行、左武衛將軍高侃,這些陪葬墓建國前大都被盜掘過。1960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後對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薛元超墓、李謹行墓等5座墓葬進行了發掘。這幾座墓雖然都被盜過,但仍出土三彩、瓷器以及金、玉、鎏金飾品等文物四千三百多件。另外,更以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墓中的壁畫彌足珍貴。

修建宏大的乾陵和它的陪葬墓,無疑給勞動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在軍隊的監督下,成千上萬的老少民工,終日勞作,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唐高宗和武則天又都死於洛陽,護送靈柩“大駕長驅,按節西京,千乘萬騎”,其耗費難以計數。乾陵是唐代封建統治者奴役勞動人民的曆史見證,又是勞動人民創造的盛唐文化的寶庫。

建國前,這裏一片荒涼,遍地石刻橫倒豎臥,慘不忍睹。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曾多次撥款維修保護乾陵。1961年國務院公布乾陵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6年在永泰公主墓地建立了乾陵博物館。人們從這裏領略到高度發展的盛唐文化和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郭沫若先生生前遊乾陵時,曾留下《詠乾陵》詩三首,其一曰:

巋然沒字碑猶在,六十王賓立露天。

冠冕李唐文物盛,權衡女帝智能全。

黃巢溝在陵無恙,述德紀殘世不傳。

待到幽宮重啟日,還期翻案續新篇。

其二曰:

巨墳雲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

南對乳丘思大業,下臨後土望長安。

千秋公案翻雲雨,百頃陵園變土田。

沒字碑頭鐫滿字,誰人能識古坤元。

其三曰:

陵頭無複黑鬆林,解放以來護惜深。

埋沒石人重見日,聚完碑紀尚飛金。

狻猊雄渾驚天地,象魏殘存亙古今。

地下寶藏無恙否?盛唐文物好探尋。

乾陵作為世界聞名的名勝古跡,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今天,它已經成為吸引無數中外遊客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