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階層發揚儒道墨精神(1 / 2)

我們知道,組織三階層各有不同的特性,但沒有高低、好壞、善惡之分,隻是由於所處位置不同,必須有不一樣的行為表現才能恰如其分。中華學術思想遠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百家爭鳴。其中,除了儒、道兩家以外,墨家也非常重要。三階層合理配套,與其對儒、道、墨家思想的發揚是分不開的。

高階領導最好發揚來自《歸藏易》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老子的為主,而老子之學,宗黃帝《歸藏易》之體係,首重坤柔。《歸藏易》以坤卦居首,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不是乾卦而是坤卦。所以道家精神側重坤,注重守靜、尚柔、無為三個要點。

第一,守靜。

乾主創發而動,坤主收成而靜,老子偏向坤的守靜。領導守靜,幹部才有機會創造和發展。也隻有守靜的領導,才可能冷眼旁觀,對幹部加以無形的控製。

第二,尚柔。

乾剛坤柔,因為乾是陽的動力,坤則陰而順乎乾的陽動力以開化。也就是說,乾剛的目的便是為了坤柔。老子側重坤,所以尚柔。領導尚柔,不會動不動就亂發脾氣,幹部才敢有所作為,也才能有所作為。否則,幹部總是小心翼翼的,什麼事也不敢做,什麼話也不敢說,那不是變成庸才就是變成奴才。所以,領導尚柔,幹部才會得到成長,給組織帶來益處。

第三,無為。

乾雖然積極統攝,而勤勞創作對於萬物來說,不過是發端的開始;而坤雖然是消極順應,對萬物來說,卻能夠不斷成長。老子側重坤,所以倡導無為。領導無為,幹部才能無不為。當然,無為的要領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妄為。

高階領導依天道而行,按理應該以乾剛為主,在這裏我們為什麼卻說要坤柔呢?這不是前後矛盾嗎?不是。高階領導當然要依天道,隻是這裏所說的坤,並不是三才之中的地道,而是坤的德行——虛靜。高階居於天道,乾剛當然重要,但如果能同時掌握坤的德行,以收剛柔並濟之功效,就更好了。

高階領導為什麼要懂得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陰為主,教人“放得下”。高階領導要清楚,不可能每天像過年一樣,不可能做什麼事情都很順,不順的時候就要看得開、放得下。高階領導更要清楚,應啟發、成全幹部積極認真地去做,而不是事必躬親。

中堅幹部最好發揚來自《周易》的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依據居中為吉的原則,倡導中庸之道。所以儒家精神側重乾,注重仁義、倫常、時中三個要點。

第一,仁義。

《中庸》中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國文化有很多善,比方說仁、義、禮、智、信、孝、悌等,所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但這些美德都不是最高的原則。最高的美德、最高的善是什麼?孔子在《論語》裏說“義以為上”,義是最高的,所有的仁、孝、悌等,如果不合義,都不是最好的。而我們這裏講的中庸,就相當於這種仁義的統一,它就是最高的善,是至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