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了解中國人的思維,了解中國人的民族性格特征:你說東,他偏說西。乾卦告訴我們,當雙方都強勢時,硬碰硬是不行的,巧妙地處理,才能海闊天空。
我們再來看否卦和泰卦。
《易經》:天地交泰/三陽開泰/否極泰來:泰到否隻要一階段,否到泰卻要六十三階段。
我們常說“否極泰來”,也都知道“否極泰來”出自《易經》中的兩卦——否卦和泰卦。
天在天上,地在地下,是否卦。天在地下,地跑到天上去了,反而叫泰卦。為什麼會這樣?天在天上,就是高高在上,自以為是。在人事界,在上位的人,高高在上,不理會員工的實際困難;員工也不求上進,認為愚者自愚,賤者自賤,隻求滿足自己的欲望,不顧組織的安穩,往往重視福利、見風轉舵,當然是否的狀態。幹部到了這種地步,才想到離職而去,恐怕也沒人敢要了。
《易經》是講變化的,宇宙間萬事萬物都在不斷地變化發展,這是一個動態的氣的交流。天的氣是往上升的,地的氣是往下降的,一個上升,一個下降,有沒有交集?沒有交集。沒有交集的話,氣會不會形成良性循環?當然也就不會了。
企業組織要想良性循環,一定要讓天的氣往下降,地的氣往上升。怎麼做呢?領導一定要以大事小,展現親和力,員工才會被真情感動、體諒領導。企業組織才會有“天地交泰”“三陽開泰”之象。
《易經》除了告訴我們陰陽變化的道理外,還告訴了我們另外一個道理——三易,即變易(變、化)、簡易(執簡馭繁)、不易(相對永恒不變)。
《易經》三易之道
宇宙間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的,我們怎麼掌握?未來的經營環境也是快速變化的,我們怎麼掌握呢?《易經》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萬變不離其宗。在三易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變易,但很少有人能懂得變易的本質。
很多人問:“老師,是否有一種課程,我們學了以後就不用再學了,或不用再學習其他課程了?”這是不可能的。企業經營每天有每天的問題,每天的問題都是新的,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在變易中不能隻掌握表層現象,而要抓住它的經。
也就是說,方法要變,原則不能變。什麼叫原則不能變?領導頭腦不能亂。作為領導,要日理萬機,要能抓到不易的部分。不易是什麼?企業中事務繁雜,領導要歸納哪些是例行事務,哪些是例外事務。80%的例行事務是可以交代部屬去做的。領導注意到例外的事務時,大概就可以掌握原則了。當領導在抓住例外事務這個大原則的前提下,自然能化繁為簡,也就有辦法執簡馭繁。但是,領導也要明白,有時候僅僅努力是沒用的,用心才是最重要的。
中華文化為什麼能夠源遠流長?因為中華文化在持續中有變化,在變化中有持續。隱藏在其背後的是持經達權之道。
經,指正道、常道。權,指奇道、變道。“變易”和“不易”是
“易”的基本含義,合變易與不易,構成中國人常說的“有所變有所不變”:有所不變為“經”,有所變為“權”。持經達權就是有經有權。我們持經達權,才能夠有所變有所不變,有所為有所不為。
很多人以為“以不變應萬變”就是都不變,其實不是這樣的,而是以不變的經來應付萬變的權。
領導最重要的是懂得知人善任,而不是事必躬親。如果領導的目標是做事,那他會發現有做不完的事。作為高階領導,隻做一件事,隻有一件任務,就是知人善任,就是用人。為什麼?因為當領導不會用人的時候,給他再多的人也沒有用,再好的人才到他的組織中也會被糟蹋。所以相比於做事技術,中國人更重視用人的藝術。
我們可以看到,流行音樂大多是今年流行明年就不流行了,真正能夠持續賺錢的反而是經典音樂。我們應該先抓住不變。比如排名前20%的商品,是不需要變的,因為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最優勢的20%,幾乎影響著我們80%的收入,優勢部分也變,那最後肯定完蛋。我們要變的是落後的80%,我們要考慮對這80%怎麼做更新,怎麼做調整。所以越懂得經的人,越能抓住常道的人,就越占便宜。
當然,我們也要注意變化的部分。天氣每天都有變化,僅僅注意到這點沒有什麼意義,重要的是從每天的天氣變化中看到永恒的規律——春、夏、秋、冬四季循環往複。我們要能視變易為簡易,又能在變易中掌握不易的道理。也就是說,在變化中找出共同性的根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