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成功來講,它是一個過程,是將努力和勤奮融入每天生活中的過程。
美國有一個叫亨利·瑞蒙德的人,他起初在美國《論壇報》做編輯,剛開始時的工資非常少,隻能勉強糊口,但他還是每天平均工作13~14小時。往往是整個辦公室的人都走了,隻有他一個人在工作。“為了獲得成功的機會,我必須比其他人做更紮實的工作,”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當我的夥伴們在劇場時,我必須在工作間裏;當他們熟睡時,我必須在學習。”後來,他成為美國《時代周刊》的總編。
每天多努力一點,初衷也許並非為了獲得報酬,但結果卻使你的工作更加與眾不同,因此你的報酬也往往會獲得更多。
小吳原來的工作並沒有現在的工作好,隻是一件小事情引起了這種變化。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一位律師(其辦公室與小吳的同在一層樓)走進來問他,哪兒能找到一位速記員來幫忙,手頭有些工作必須當天完成。小吳告訴他,公司所有速記員都去看球賽了,如果晚來五分鍾,自己也會走。但小吳同時表示自己願意留下來幫助他,因為“球賽隨時都可以看,但是工作必須在當天完成”。
做完工作後,律師問小吳應該付他多少錢。小吳開玩笑地回答:“哦,既然是你原先想請人做的工作,大約1000元吧。如果是幫忙,我是不會收取任何費用的。”律師笑了笑,向小吳表示謝意。
小吳的回答不過是一個玩笑,並沒有真正想得到1000元。但出乎小吳意料,那位律師竟然真的這樣做了。三個月之後,在小吳已將這些事忘到了九霄雲外時,律師卻找到了小吳,交給他1000元,並且邀請小吳到自己公司工作,薪水比原來的高出一千多元。
一個周六的下午,小吳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一點事情,最初的動機不過是出於樂於助人的願望,而不是金錢上的考慮。小吳並沒有責任放棄自己的休息日去幫助他人,但那是他的一種特權,一種有益的特權。它不僅為自己增加了1000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為自己帶來了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
獲得成功的秘密在於全力以赴,每天多努力一點。多努力一點會使你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的工作態度,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天賦,從而使你自身的價值不斷得以提升。
將工作做得出類拔萃
工作是我們生命的重要部分,是充滿激情的。既然你選擇了你的工作,選擇了你的職業,你就要有意識地將它做好,將它做得出類拔萃。這不僅會給公司、個人帶來利益,還會使你的自我價值得到體現。
在日本,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小故事:
許多年前,一個妙齡少女來到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員。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說她將在這裏正式步入社會,邁出她人生第一步。因此她十分激動,暗下決心:無論什麼工作,一定要幹得出類拔萃!
然而她想不到的是,上司安排她洗廁所!洗廁所這活說實話沒人願意幹,何況她一個姑娘家,從未幹過粗重的活兒,細皮嫩肉,喜愛潔淨,幹得了嗎?當她用自己白皙細嫩的手拿起抹布伸向馬桶時,自己的胃開始了翻江倒海,惡心得想嘔吐卻又嘔吐不出來,太難受了!而上司對她的工作質量的要求卻又高得嚇人:必須把馬桶擦洗得光潔如新!
她當然明白“光潔如新”的含義是什麼,然而她真的難以實現“光潔如新”這個標準。為此,她陷入迷茫和痛苦之中。這時,她麵臨著人生第一步該怎樣走下去的抉擇:是繼續幹下去,還是另謀職業?繼續幹下去——太難了!另謀職業——知難而退?人生的第一步就這樣以失敗而告終?她是曾經下過決心的,無論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幹得出類拔萃,如果就這樣退縮,自己又很不甘心。
就在此關鍵時刻,同在一個單位的前輩讓她重新振作起來。這個前輩的工作和她一樣。前輩一遍遍地抹洗著馬桶,直到抹洗得“光潔如新”;然後,他從馬桶裏盛了一杯水,一口氣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強。實際行動勝過萬語千言,他沒有說一句話就告訴了她一個極為樸素、極為簡單的真理:光潔如新,要點在於“新”。新則不髒,因為不會有人認為新馬桶髒,也因為新馬桶中的水不髒,所以是可以喝的;反過來講,隻有馬桶中的水達到可以喝的潔淨程度,才算是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了,而這一點已被證明是可以辦到的。
看到這一切,她目瞪口呆,感到一種從身體到靈魂的震顫,她痛下決心:“就算一生洗廁所,也要做一名洗廁所中出類拔萃的人!”從此以後,她成為一個全身心投入的人,她的工作質量也達到了那位前輩的高水平。當然,為了檢驗自己的自信心,為了證實自己的工作質量,她也多次喝過廁所裏的水。她很漂亮地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從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開始了她的不斷走向成功的人生曆程。
幾十年光陰一瞬而過,如今她已是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員——郵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聖子。野田聖子的成功源於她堅定不移的人生信念:“就算一生洗廁所,也要做一名洗廁所中出類拔萃的人。”這一點使她擁有了成功的人生,使她成為幸運的成功者、成功的幸運者。
因此,在工作中,你要不斷地對自己說:“工作了,就要出類拔萃!”出類拔萃並不是說出來的,而是要你真正地付諸行動。
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出類拔萃,你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是勤奮,勤奮是通往榮譽聖殿的必經之路。懶漢們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沒有能力讓自己和家人衣食無憂;但勤奮的人會說:“我也許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但我能夠拚命幹活以掙取麵包。”
假如你應該打一個電話給客戶,但由於懶惰,你沒有及時打這個電話;你的工作可能因為這個電話而延誤,你的公司也可能因這個電話而蒙受損失。那麼你還算一個出色的員工嗎?
在古羅馬,有兩座聖殿,一座是美德的聖殿,一座是榮譽的聖殿。他們在安排座位時有一個順序,即必須經過前者的座位,才能達到後者——勤奮是通往榮譽聖殿的必經之路。
行為習慣決定一個人的品性,因為行為在多次重複之後就會變得不由自主,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無意識地、反複做同樣的事情,以至於最後不這樣做已經不可能了,於是形成了一個人的品性。
無所事事會令人退化,貪圖安逸將會使人墮落;隻有勤奮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讓你的一切抱負有可能成為現實。如果你是一個愛偷懶的員工,那麼,從現在開始改掉自己好逸惡勞的惡習吧!工作是你自己的事情,勤奮起來,境況就會逐漸有所改變。
其次是主動去做。所謂的主動去做,指的是隨時準備把握機會,展現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現,以及擁有“為了完成任務,必要時不惜打破常規”的智慧和判斷力。其實我們身邊那些被認為一夜成名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前,早已默默無聞地努力了很長一段時間。成功是一種努力的累積,不論何種行業,想攀上頂峰,通常都需要漫長時間的努力和精心的規劃。
所以,如果想登上成功之梯的最高階,你就要永遠保持主動領先的精神,縱使麵對缺乏挑戰或毫無樂趣的工作,最後終能獲得回報。當你養成這種主動去做的習慣時,你就有可能在工作中出類拔萃,有可能成為老板和領導者。
勤奮、主動去做,為我們能更好地工作提供可能。在工作中,我們還應該時刻記住:工作是我們生命的重要部分,是充滿激情的。既然你選擇了你的工作,選擇了你的職業,你就要有意識地將它做好,將它做得出類拔萃。這不僅給公司、個人帶來利益,還使你的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
敢於挑戰高難度的工作
亨利·福特曾經說過:“我一直都在尋找那些擁有無限能力,並相信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人。”微軟公司在進行招聘時,也頗為青睞一種“聰明人”。這種“聰明人”,並非在招聘時就已是某一崗位的專家,而是一個敢於向高難度工作,向自己挑戰的員工。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高度競爭、充滿機會與挑戰的社會,受大環境影響,公司的環境也總是處於困難和競爭之中。在這種殘酷的環境中,每個公司必須時刻以增長為目標才能生存。要達到這個目標,員工必須與公司製訂的長期計劃保持步調一致,而真正能做到“一致”的,隻有不斷挑戰自己、爭取進步的員工。
所以,對於老板來說,他們所需要的落實員工必須具備敢於向高難度的、“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挑戰的精神。
日本軟銀集團的創始者孫正義被譽為“互聯網投資皇帝”。其實,全世界沒有一個人,包括比爾·蓋茨,可以擁有比他更多的互聯網資產,他投資的雅虎等互聯網資產,占有全世界互聯網資產的7%。
這個身高僅僅l53米的矮個子男人,19歲時就製訂了自己50年的人生規劃,其中的一條,就是要在40歲前至少賺到10億美元。如今,他已經40多歲了,而他的這個夢想早已成了現實。那麼,讓我們看看他是怎樣利用智慧賺到他人生第一個100萬美元的:
在製訂人生50年規劃時,孫正義還是個留學美國的窮學生,正為父母無法負擔他的學費、生活費而擔憂。他有過到快餐店打工的想法,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定了,因為這與他的夢想差距太大。在左思右想之後,他決定向鬆下學習,通過創造發明賺錢。於是,他逼迫自己不斷想各種點子。在一段時期內,光他設想的各種發明和點子就記錄了整整250頁。
最後,他選擇了其中一種他認為最能產生效益的產品——多國語言翻譯機。但是,問題馬上就來了:他不是工程師,根本不懂得怎麼組裝機子。可並沒有難倒他。他向很多小型電腦領域的一流教授請教,向他們講述自己的構想,請求他們的幫助。
很多教授拒絕了他,但最終還是有一位叫摩薩的教授,答應幫助他,他們成立了一個設計小組。這時孫正義又麵臨著另一個問題:他手上沒有錢。怎麼辦?困難仍舊沒有難倒他。他想辦法征得了教授們的同意,並與他們簽訂了合同:等到孫正義將這項技術銷售出去後,再給他們研究費用。
在產品研發出來之後,孫正義到日本推銷。夏普公司購買了這項專利,並委托他再開發具有法語、西班牙語等7種語言翻譯功能的翻譯機。於是,這筆生意一共讓他賺了整整100萬美元。
可見,一個人隻要開通“腦力機器”去解決問題,就會出現奇跡。而能創造這種奇跡,關鍵在於改變發問方式:將否定式的疑問“怎麼可能”,變為積極性的提問“怎樣才能!”
在企業中,很多員工雖然有才華,具備種種獲得老板賞識的能力;但是,他們缺乏挑戰自我的勇氣,隻願做職場中謹小慎微的“安全專家”。對異常困難的工作,他們不敢主動發起“進攻”,一躲再躲,以為這樣就不會做錯事,也不會受到老板的批評,更不會因為受到老板的表揚而引起他人的嫉妒和不滿。其實,這樣的員工在老板眼中是可有可無的,絕不會獲得事業發展的機會。“職場勇士”與“職場懦夫”,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有天壤之別,根本不可能並駕齊驅,相提並論。
實際上,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每個人隨時隨地可能都需要轉換生存環境、生存角色、生活方式、生存意識。假如我們總是拘泥於一個位置,安於現狀,止步不前,停留在原地,為了曾經取得的一點小小的成績而沾沾自喜,不思進取;那麼,我們就會失去力爭上遊不斷進步的動力,就無法將自己的理想付諸切實的行動。同時,這種原地踏步的人生也是一種倒退的表現,會讓自己成為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廣闊的空間,也就得不到更長遠的發展,最後終將被企業淘汰。所以,每一名員工都應不斷地提升自己,勇於更新自己的思維方式,轉換自己的生存狀態,調整自己的前進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