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公司的老板,在一次培訓課上,用一幅圖詮釋了一個人生寓意。
他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幅圖:在一個圓圈中間站著一個人。接著,他在圓圈的裏麵加上了一輛汽車、一座房子、一些朋友。
老板對員工們說:“這是你的舒服區。這個圓圈裏麵的東西對你來說至關重要:你的家庭、你的住房、你的朋友,還有你的工作。在這個圓圈裏頭,人們會覺得自在而又安全,遠離危險或爭端。現在,誰能告訴我,當你跨出這個圈子後,會發生什麼?”
辦公室裏頓時鴉雀無聲,一位積極的員工打破沉默:“會害怕。”
另一位說:“會出錯。”
這時,老板微笑著說:“當你犯錯誤了,其結果是什麼呢?”
最初回答問題的那名員工大聲答道:“我會從中學到東西。”
老板說:“是的,你會從錯誤中學到東西。當你離開舒服區以後,你學到了你以前不知道的東西,你增加了自己的見識,因此你進步了。”
老板再次轉向黑板,在原來那個圈子之外畫了個更大的圓圈,還加上些新的東西,比如更多的朋友、一座更大的房子,等等。
“假如你老是在自己的舒服區裏頭打轉,你就永遠無法擴大你的視野,永遠無法學到新的東西。隻有當你跨出舒服區以後,你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圓圈變大,你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更優秀的人。”老板說道。
實際上,人生就是一個圓圈,在這個圓圈裏有固定的屬於自己的舒服區。假如不走出這個舒服區,人生的圓圈就隻能永遠那麼大;隻有富有進取心,勇敢地跨出自己的舒服區,才能拓展自己的人生,也才在企業中得到長足的發展。
在西方,有這樣一句名言:“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不敢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是對自己潛能的畫地為牢,隻能使自己無限的潛能化為有限的成就。與此同時,無知的認識會使你的天賦減弱,因為你的懦夫一樣的所作所為,不配擁有這樣的能力。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一個人隻有敢於麵對生命中的每一次挑戰,才能不斷地成長起來。對每一名員工而言,假如總是不求上進,隻是喜歡做一些簡易的、不必費心思花力氣的事情,或僅滿足於一點既得的成績,那麼,能力與水平便會隻停留在一個層麵上,永遠得不到長遠的發展。
其實,在很多時候,不能把工作落實到位往往也是因為“高度”,這個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潛意識:落實是不可能的,這個是沒有辦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無法落實的根本原因之一。我要不要跳?能不能跳過這個高度?我能不能落實?這一切問題都取決於自我暗示。所以,假如你能毫不畏懼地迎接挑戰,告訴自己“我能行!”那麼,你也會同那些落實者一樣,為自己的勇敢而自豪。
在向高難度工作挑戰時,員工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滿懷信心
自信心可以幫助一個人樹立一種正確的思維習慣,也隻有自信心才能夠激勵一個人在艱難中不斷攀登的精神和勇氣。
2永不放棄
一個優秀的上司,他決定是否要器重你,不會隻看到你挑戰高難度工作後的結果是怎樣,會更看重於你敢於挑戰的工作態度和頭腦的運用。此外,你所經曆的、所得到的,是那些始終膽怯觀望的人永遠都沒有機會知道的——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敢嚐試。
3不打無準備之仗
假如沒有準備,便倉促上陣,很可能因為缺少支持而失敗。
4要有明確的目標
假如沒有明確的目標,僅僅是盲目地采取行動,最終也必將是徒勞無功。
讓自己在競爭中不斷成長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所有政策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隨時備戰,為獲勝作好一切準備。海軍陸戰隊的所有士官和軍官,不論在工作上有多勝任,表現有多優秀,立過多少戰功,都無一例外必須通過每半年一次的體能測驗。未能通過測驗者,將經曆嚴格的重新考評。如果仍未過關,其資曆發展很可能畫上一個句號。
因此,無論是剛入伍的新兵,還是久經沙場、功勳卓著的軍官,都不敢停頓懈怠,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或躺在功勞簿上,過舒心安穩日子。其實在這裏根本沒有安逸日子。每個人都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時刻保持一級戰備狀態,並以新人的姿態來訓練、打磨和約束自己。正是這種高度的生活壓力,才創造出海軍陸戰隊傳奇般的經曆。
每次挪威漁民出海捕撈沙丁魚,抵港後發現,許多沙丁魚早已死了。由於死魚賣不出好價錢,漁民們千方百計想讓魚活蹦亂跳地返港,但種種努力均告失敗。隻有一艘船總能帶著活魚回來,這是什麼緣故呢?原來,這艘船上的漁民每次捕了沙丁魚後,都要在魚槽裏放一條大鯰魚。鯰魚進入魚槽,總是四處遊動,到處挑起摩擦。沙丁魚發現多了一個“異己分子”,自然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以“抗擊”鯰魚。如此一來,沙丁魚在拚命遊動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這就是公司推崇的“鯰魚效應”。其實,一個公司也如此。如果員工長期處於平穩無波瀾的環境中,就會失去生命活力和前進的動力,容易養成惰性,缺乏競爭力。隻有有壓力、有競爭、有生存威脅,員工才會有緊迫感和進取心,才會像與鯰魚爭鋒的沙丁魚那樣鮮活起來。
毫無疑問,競爭是公司生存的最大武器,是公司發展的動力與源泉,是促進員工拚搏向上的絕對因素。如果公司沒有競爭與淘汰機製,一味使用齊頭並進的管理方式;小仁小義的結果隻會姑息怠惰,使員工養尊處優、張狂自大,耽誤公司的“進化”,使公司在競爭環境中悲壯出局。
英特爾公司意識到已有的輝煌都是暫時的,稍有懈怠和停頓,公司就會一潰千裏,被其他對手乘虛而入,吞食殆盡;必須持續保持公司的競爭激情,鼓勵內外競爭,並讓每個員工感受並加入到競爭的行列中,才能確保公司的競爭地位不被他人顛覆。美國海軍陸戰隊“不晉則退”的軍旅文化,在英特爾公司表現得淋漓盡致。
公司每年進行一次員工評估。凡是做同樣工作、同等級別的員工,無論身在何處,都參照同樣的評估標準,放在一個組裏,一起進行評估。從中找出工作表現最好、績效水平最高的員工,進入人才“快車道”,給他們提供在其職業道路上所需的更多培訓,讓他們快速成長起來。英特爾人才評估標準遵循6個價值觀:(1)以結果為導向;(2)具有冒險精神;(3)良好的工作環境;(4)質量;(5)以客戶為導向;(6)紀律。評估結果則分為三類:一類,超優;二類,優秀;三類,需要提高。
同時,公司還有一個員工速度的評定。公司要求每個員工每年都有進步,每年都有提高,每年都對公司有所貢獻,並對表現尚佳的員工給予積極的表彰和獎勵;旨在營造人人奮發向上,不斷追求卓越的創新氛圍,激發每個員工的旺盛鬥誌和工作熱情,以消除大公司中官僚、自滿和怠惰的壞毛病。
海爾公司總裁張瑞敏也清醒地認識到:如果員工進入公司後,一帆風順,容易產生麻痹鬆懈、驕傲自滿的情緒,認為天下太平了,什麼事都很簡單,不在話下。當這種情緒彙聚起來,形成一種風氣,一旦遇上風浪,那是極其危險的。
由此,他製訂了海爾的生存理念: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以打破現有平衡和安逸,使每個員工保持清醒頭腦,增強危機感,逃出“周期率”厄運,確保“海爾大船”高速、安全地遠航。
海爾公司打破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之說,推行“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的人才競爭機製,並在賽馬中,嚴格遵循“優勝劣汰”的鐵律。即將員工分為三類:試用員工——合格員工——優秀員工,通過科學的賽馬規則,進行嚴格地工作績效考核,使所有員工在動態競爭中提升、降級,取勝、淘汰。
在這裏,沒有身份貴賤、年齡大小、資曆長短,隻有技能、活力、創新精神和奉獻精神,充分體現了“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用人哲學,使每個員工在實現集體大目標的過程中,都能找到一個發揮自我才能的位置。
所有崗位都可參賽,崗位是擂台,人人可升遷。競賽中,勝出者,試用工可轉化為合格員工乃至優秀員工;未勝出者,優秀員工會降級為合格員工或試用員工。如此一來,人人都有危機感和緊迫感,任何人都不能滿足於已有的成績,更不能自我鬆懈,都必須有進取心,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從一個起點向另一個更高的起點快速進發。
不進取,就要被他人替代或淘汰出局;不獲勝,就不能上升到一個新的、更高的崗位。海爾的人才競爭機製與其倡導的“創業心態”相匹配,海爾的理念是“隻有創業,沒有守業”,即把自己永遠當新人,永遠當做剛入行的新手,以創業的心態和激情,去拚搏向上、努力奮進。
事實上,無論是可口可樂、迪斯尼,或是以速度創新的英特爾公司,以行業標準確立軟件霸主地位的微軟公司,還是永遠保持活力,以做小公司的心態來做大公司的GE公司……這些大大超越行業發展,市場價值大幅增長的公司,都有一個極明顯的特質:就是永遠將自己看成是一個剛進入市場的新手,總在問自己:“如果我們推倒重來會怎樣?如果我們重新開始該怎麼做?我們還能做得更好嗎?”
他們不以競爭對手為基準,而以自己為對手,不斷創新,不斷給自己設定更高目標,戰勝和超越自我,有永不停息的價值創新力!他們不安於現狀,勇於打破常規和昨天的思維定式。正是這些不同於其他競爭對手的價值思考方式,使他們站在競爭圈子之外,快速飛奔,並創造出公司持續的輝煌。
主要參考文獻
1王誌兵從平凡到優秀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7
2宋紅超做最受企業歡迎的員工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3梁子隻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7
4宋曉明快樂工作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柏宏軍工作一定有方法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6袁文龍成為企業最受歡迎的人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6
7宿春禮,邢群麟方法總比困難多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
8鄭一群關鍵在於態度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
9吳德慧優秀員工必備的7種能力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